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管理体制在管理理念、定位、机制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并取得了成效。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入手,对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同时就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措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期对大家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 体制改革 维修养护
中图分类号:TU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104-01
引 言:当前我国水利事业正处于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1.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1.1 建立健全水利管理法制法规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水利管理初步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为主体的架构,其他水利法规配套的法规体系,着力通过正式制度安排解决我国水多、水少、水混、水脏的问题,并颁布实施《水利行政审批项目目录》《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注重依法行政。我国新《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确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和对水资源规划、管理、调度的职能。
1.2 确立完善了水价、水权、水市场作为解决水资源不规范管理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的前提下,水价、水权、水市场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经济手段被引入,丰富了水利管理原有的单一行政手段。水价经历了从无到有、价格体系逐渐健全的过程;水权在实践中由非正规向正规、由点到面拓展;水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不仅开始探索空间场所的建设,而且注重交易关系的规范,促进了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流动。
1.3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引入市场机制
我国出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部分流域机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选取试点单位进行分类定性,推行管养分离,加强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引入市场机制,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城市供水、排水事业由最初的政府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向引入市场化机制转变,实现了向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资产出资人职能分离的飞跃。二是城乡分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在一些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三是我国结合国情在有条件的灌区引入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培育农民用水户协会,改变了以往单一依靠政府建设、管护灌溉设施的传统管理模式,不仅使得政府得以从越位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同时还激发了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热情,实现了双赢。
2.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前景
2.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及现代水利发展需要,把实现人水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管理的主要目标,通过合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强化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统筹城乡水利,实现水利从推动农业发展、解决温饱向服务于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改善生态和环境、促进民主管理方向转变。根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导向,结合我国水利管理体制现状,加强制度创新,为水利管理制度创造便利条件。
2.3 加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与相关制度相互衔接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利管理与土地、交通、航运、渔业、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关系密切,并共同构筑成为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一部分。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水利管理体制的内部建设,还要着眼于其他相关制度,尤其要关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将水利管理体制变革全面纳入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大局的轨道,做好与相关管理制度的相互衔接。
2.4 全力做好提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便利条件
加强对话交流机制、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建设;注重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因与水利发展的外因的变化关系,在深化水价改革的过程中,对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予以考虑,完善水权和水市场制度建设;多种措施并举,创造有利条件,推进水利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
3.加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具体对策
3.1 转变思想观念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各级单位应加强维修养护有关法规、制度和理论宣传与培训,使管养双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突破旧体制下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坚持新体制,适应新机制,规范操作,妥善处理维修养护中遇到的问题,保证维修养护制度落实到实处,实现标准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3.2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为适应管养分离后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工程管理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措施为:大力引进人才。对主要业务部门要给予政策倾斜,建议满编运行,必要时适当调整增加编制,以满足日益繁重的业务量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采取脱产进修或集中组织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分层次对水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使现有的管理人员尽快掌握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新知识、新技能在重要技术岗位建立资格管理制度,制定岗位任职条件,实行持证上岗。
3.3 制定详细的维修养护专项规划
工程維修养护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改变工程面貌的基础,水管单位应尽快制定维修养护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规划应包括堤防维修养护规划和水闸闸区规划,专项设计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实施时应有计划、有重点,以达到尽快改变工程面貌的目的。
3.4 进一步完善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方法
建议上级给予政策,据实调整人工预算价格,以满足实际需要在确保工程不老化、不退化及工程安全运行前提下,尽可能多做专项来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以利于改变工程面貌改善日常方案编制方法,建议上级允许以定额为基础,对定额中的项目、内容和计量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和修改,以解决与实际实施不符的问题,即日常方案中以人工消耗为主的项目预算直接以人工费的形式编制,以材料消耗为主的项目参照定额标准编制。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也随之增多,而这也使得工程建设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实际,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因地制宜,事实求是地思考解决的对策,在继承传统优良的做法上,不断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改革新路,从而实现我国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鹏.论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4(03).
[2] 曹忠文.浅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4).
[3] 李永忠.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6).
[关键词]水利工程 体制改革 维修养护
中图分类号:TU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104-01
引 言:当前我国水利事业正处于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1.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1.1 建立健全水利管理法制法规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水利管理初步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为主体的架构,其他水利法规配套的法规体系,着力通过正式制度安排解决我国水多、水少、水混、水脏的问题,并颁布实施《水利行政审批项目目录》《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注重依法行政。我国新《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确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和对水资源规划、管理、调度的职能。
1.2 确立完善了水价、水权、水市场作为解决水资源不规范管理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的前提下,水价、水权、水市场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经济手段被引入,丰富了水利管理原有的单一行政手段。水价经历了从无到有、价格体系逐渐健全的过程;水权在实践中由非正规向正规、由点到面拓展;水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不仅开始探索空间场所的建设,而且注重交易关系的规范,促进了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流动。
1.3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引入市场机制
我国出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部分流域机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选取试点单位进行分类定性,推行管养分离,加强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引入市场机制,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城市供水、排水事业由最初的政府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向引入市场化机制转变,实现了向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资产出资人职能分离的飞跃。二是城乡分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在一些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三是我国结合国情在有条件的灌区引入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培育农民用水户协会,改变了以往单一依靠政府建设、管护灌溉设施的传统管理模式,不仅使得政府得以从越位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同时还激发了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热情,实现了双赢。
2.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前景
2.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及现代水利发展需要,把实现人水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管理的主要目标,通过合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强化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统筹城乡水利,实现水利从推动农业发展、解决温饱向服务于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改善生态和环境、促进民主管理方向转变。根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导向,结合我国水利管理体制现状,加强制度创新,为水利管理制度创造便利条件。
2.3 加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与相关制度相互衔接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利管理与土地、交通、航运、渔业、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关系密切,并共同构筑成为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一部分。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水利管理体制的内部建设,还要着眼于其他相关制度,尤其要关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将水利管理体制变革全面纳入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大局的轨道,做好与相关管理制度的相互衔接。
2.4 全力做好提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便利条件
加强对话交流机制、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建设;注重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因与水利发展的外因的变化关系,在深化水价改革的过程中,对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予以考虑,完善水权和水市场制度建设;多种措施并举,创造有利条件,推进水利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
3.加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具体对策
3.1 转变思想观念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各级单位应加强维修养护有关法规、制度和理论宣传与培训,使管养双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突破旧体制下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坚持新体制,适应新机制,规范操作,妥善处理维修养护中遇到的问题,保证维修养护制度落实到实处,实现标准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3.2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为适应管养分离后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工程管理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措施为:大力引进人才。对主要业务部门要给予政策倾斜,建议满编运行,必要时适当调整增加编制,以满足日益繁重的业务量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采取脱产进修或集中组织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分层次对水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使现有的管理人员尽快掌握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新知识、新技能在重要技术岗位建立资格管理制度,制定岗位任职条件,实行持证上岗。
3.3 制定详细的维修养护专项规划
工程維修养护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改变工程面貌的基础,水管单位应尽快制定维修养护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规划应包括堤防维修养护规划和水闸闸区规划,专项设计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实施时应有计划、有重点,以达到尽快改变工程面貌的目的。
3.4 进一步完善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方法
建议上级给予政策,据实调整人工预算价格,以满足实际需要在确保工程不老化、不退化及工程安全运行前提下,尽可能多做专项来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以利于改变工程面貌改善日常方案编制方法,建议上级允许以定额为基础,对定额中的项目、内容和计量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和修改,以解决与实际实施不符的问题,即日常方案中以人工消耗为主的项目预算直接以人工费的形式编制,以材料消耗为主的项目参照定额标准编制。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也随之增多,而这也使得工程建设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实际,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因地制宜,事实求是地思考解决的对策,在继承传统优良的做法上,不断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改革新路,从而实现我国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鹏.论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4(03).
[2] 曹忠文.浅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4).
[3] 李永忠.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