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rminor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三大教学任务分别是:教学、研究、社会服务。当前,社会发展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分工越来越趋向精细化、专业化,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专业性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育要进一步突出社会服务这一教学任务的要求,着力于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部分高校重视人才的教学、研究这项任务,为此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与人力,但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转换为社会服务能力方面的探索和课题研究存在不足。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本文将进一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化路径,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服务;人才培养路径;校企合作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严峻的普通本科就业形势,国家一直着手于加快培育一批能够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意经济发展的本科时代新人,为了改善当前严峻的就业市场形势,加快更新和改革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程、扩展本科人才培养应用模式已经成为教育部的重点任务。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现有普通本科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教学质量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普通本科产业转型升级等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求,要想适应社会经济新常态发展,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就要帮助高校走上转型发展的新道路,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考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办学思路,促进普通本科学校更新和改变过去有关普通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案、课程体系的教学和管理观念,提高创新驱动的能力、顺应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重点。2018 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 号)出台,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相继提出要建立和完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所需的模式、方案、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任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需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改进;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方案要进一步继续深化;课程体系也要进一步强化和变革。长期以来,社会各领域一直深受实践型人才资源供给不足困扰,这一需求指引高校提高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将教学内容导向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适应市场经济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人才培养需求。在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推进高等院校转型、职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视为重点,并提出新要求:支持高校提倡教育校企全面融合,加强深度职业教育合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支持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和校企融合推动学院创新发展。以上政策的推出大力支持和推动了高校特色化路径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教育发展,帮助特色化路径研究在探索出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上更进一步,因此各应用型高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促进应用型转型。
  1 国内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1.1 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较弱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需求量极高,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大批具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许多高校对实践并不重视,很多需要理论配合实践教学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实训,使得“重理论,轻实践”、毕业生与社会脱节等情况严重,导致应用型人才缺口扩大。其中高等教育的产学脱节所产生后果最为严重,师资队伍建设中部分的教师往往缺乏和产业相关的实践经验;课程内容往往跟不上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发展;实践教学上往往缺少一种启发性、合作式的实践教学方法,缺少一种理论联系教学实际的理论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训练;教育在质量评估体系中过于重视理论成绩。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教育严重脱离实践和实际,难以培养出动手能力佳、实践活动积极的学生。
  1.2 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缺乏
  新增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矛盾在中国的教育结构中最为显著,针对性技术人才供需不足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得矛盾日益突出。
  教育课程体系的大众化、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虽然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数量不断增加,仍无法很好得满足市场经济社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专业技术市场的人才资源始终严重缺乏,也间接使得国内劳动力专业技术市场人才的可供选项贫瘠、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竞争早已发展成为全球趋势,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和发展,国际间激烈的专业技术人才竞争的现状也间接影响到国内技术市场的人才资源供需。国内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现状让人才结构改变和高校人才扩张更加迫切,让超过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市场吸纳能力所导致的“高学历,低就业”状况日益突出,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更为迫切,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趋势也更明确。
  1.3 教学模式观念落后
  教学模式对于现代科学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于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帮助人们从一个整体教学角度去理解综合分析认知和理解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以让教学模式更好的帮助人们对教学实践理论的认知具体化,让人们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具象化。好的现代教学模式一定能使其成为人们沟通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重要桥梁。
  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学模式与所要传授的知识、学生的接受方式不相适应,经常出現学生无法有效吸收老师所授知识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意味着该教学模式不再符合当下的教学现状和需求,成为陈旧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模式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过度依赖课本,照本宣科,老师一味按照传统的教本原则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和实际接受的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由于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形式单一,使得教学的氛围严肃沉闷,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必要性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和高校发展的需要
  从我国当前应用型人才的结构现状分析,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缺乏,缺少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利于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尖端技术专业人才,高水平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始终处于经济社会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发展状态,这始终被认为是我国一些高尖端技术发展现状中的技术型瓶颈和基础性短板。针对这一点,社会教育急需能够减缓社会人力资源紧缺、经济社会服务的高效措施,在保证高等教育水平不下滑的同时,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就业的需要。应用型人才通过结合”高素质”和”专业人才”两个条件,满足了解决上述矛盾的需求。同时,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助于改变高校传统的大众化取向培养理念,利于培养人才个性特色,帮助人才从知识导向型培养转变为实践教学型培养,让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高校提供具有实践能力的研究人才,为高校科研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2 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助于高校教学改革创新
  为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高校重视创新,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进一步发展提升人才质量、增强人才特色化,开展教学方案改革创新:一是短板创新。针对高校学科专业,国家所需经济科技方面的短板进行创新,短板创新重视强化;二是前沿创新。通过竞争比拼进行创新,前沿创新重视交叉。面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做基底的现实情况,仅靠现有的高职院校教育来培养远远无法满足社会所需,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大推动了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得益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高校改革的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促进,使得高校实践教学效果提升,进一步优化了高校教学的体系与内容,让高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3 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社会经济建设
  过去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作为支撑,但随着经济化发展该方式逐渐产生诸多弊端,不再适用于当前社会,且低端市场发展逐步趋向于饱和状态,未来的发展前景着力于高端市场的重难点。为了支撑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持续发展更好的满足和服务于高端的市场需求,需要培养大量优质的本科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其基底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支撑我国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经济专业技术发展的培养多样化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培养多样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途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最大程度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满足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要求依据。同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将地方经济优势转换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优势,更利于应用型人才发挥专长促进社会经济建设。
  3 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在当今社会,”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始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此类人才的缺失,凸显出社会经济发展中高端人才供给短缺的问题。为了弥补高端市场缺口,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教育政策层面已经提出三条主要策略,即全面深入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大学生实践活动和教学发展、强化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国内有关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尝试,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已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例如宁大科院探索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案例,具体做法有:不断地提高技能培养人才的规模总量、队伍的结构和文化素质的结构建立适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所需的技术技能培养人才队伍的结构;应用型教学与科研属地产业协作,共同发展专业优势,弥补人才供需关系的不足等;实施人才引进等措施保证师资队伍的可协调性,不断优化师资特色确保其发展性。
  3.1 全面进行课程改革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满足人才服务社会的实际需求,跟上高等教育时代发展的步伐和节奏,培养和提高学生服务能力成为一批可以有效填补高等教育供给侧人才缺口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高校可以通过课程模式的改革来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优化教学方案,强化改革体系,进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服务于社会和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创新发展思维、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课程培训项目设置的合理准确程度直接地影响到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发展状况,同时和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在相关课程的改革中,除了重视原有的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同时还应当强调职业规划类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就业指导和明确的培训课程项目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一个适合自身的就业发展取向和工作岗位。
  (1)”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宁大科院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模式探索后,施行了全新的”平台+模块”的课程编制,使得大学进修模块课程的教学实质能力和教学内容能按照人才知识的结构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将其划分为四个模块教育平台,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以及不同专业方向而设置不同的模块课程。该课程体系既满足了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性和个性要求,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宽口径人才培养与其他专业教育对接的问题,并从根本上实现了大学进修模块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多种特色專业中,以宁大科院一大特色定位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方案为列: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关注英语语言的工具性特征,重视英语语言在社会实际以及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结合,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的相应训练和准备能快速达到适应工作岗位的成果。宁大科院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能力导向型培养方案。该校实施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各学院建立师生工作室,组建了项目的开发和管理团队,建设了实践室和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把应用型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型项目的研发有机地紧密结合了起来,促进应用型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实际相关的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让应用型的本科专业人才更好的满足和适应高端市场需求。
  3.2 注重实践教学发展
  实践性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属性,同时也是应用型人才和理论性人才的本质区别。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就业成功率低和市场应用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在短时间内造成就业结构型矛盾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企业急需优秀应用型人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稳定性、就业率低下。针对这一矛盾,各个高校可以通过与当地优质产业进行无缝对接应对该问题,以企业需求来做导向开设对应特色专业,以成为高校本科的特色优势专业与解决就业矛盾为初衷。这就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立足于实际,重点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这些能力能够在现实中熟练利用。这样也就需要高校强化创新实践性理论教学、训练专业技能,不断探索创新实践理论教学的新内容、新教学方法和新的途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体现在行业的方方面面,但同时也需要理论的结合,通过理论引导实践才能发挥真正的教学功用。这一结合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素质结构要求上,应用型专业需要教师同时兼顾理论和实践知识,达成应用型本科与属地产业共创优势专业,实现人才供需对接。宁大科院通过新式校企合作模式、融合学院创新办学,将实践和教学融会贯通。   (1)创新发展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指的是通過高校与企业通力合作的方式、采用各类资源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通过充足的资源帮助高等院校办学。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达,高职教育受到更多的压力和挑战,面对此种趋势,宁大科院开展了有关校企合作的探索,并在该过程中,将其转变为宁大科院一大亮点。以宁大科院的英语专业空乘方向为例,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基于我国现有航空事业专业人才存有较大缺口的现状,各个高校对空乘教育方向不断加强重视,而宁大科院是首个创办英语专业空乘方向本科专业的学院,同时通过特色化课程设置和对外企业的技术支持培养高尖端服务人才。由此得出经验,本科院校应从自我出发,准确定位自己的优势,结合实际加以利用。以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为基石,实现支撑国家社会发展的美好目标,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需要。除此之外,公牛集团有限股份公司、领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我院携手共建“公牛学院”,达成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创专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建立在企业、社会的基础需求之上,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
  (2)融合学院创新办学,提供人才供需接口。宁大科院成立了文化传播创意技术科学院,加快浙江省创新技术产业转型、对接慈溪区域经济发展节拍。宁大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者,是以设计艺术学院为主体的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学院、创新创业型产业学院,以大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体,开创大学生创业园、特色产业园融合发展等国内首创办学模式。融合学院的创新办学,是从新的角度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增加其来源渠道、促进提高其规模总量、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增加,使中低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能广泛参与应用到高等教育中来等多种方式方法,提高其知识和创新技术专业技能水平,缩短对高技术和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时间,满足高技术人才供给的需求。同时高校积极鼓励本科大学生通过高校产业园的建设与优势新兴产业和校内外的产学研究结合培养,逐渐形成高校人才高效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形成高校产教融合、互补、推进的人才良性循环发展机制;进一步调整高校人力资源的结构与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相适应,促进市场经济与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培养机制深度融合,打破本科高校原有的闭门造车式的内部培养机制,主动开放使得人才培养的校内外有效互动联系与资源对接,才能打造更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环境。
  3.3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的优良对教学方方面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队伍要求教师自身有良好的素质,能够在课堂上与时俱进掌握和适应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优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高校教师素质的结构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效果,高校通过加强教师师资队伍的素质建设、协调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特色发展等措施,实现了实践应用类专业技术课程中教师素质”双师化”,培养一批能够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最新行业与专业信息和能够给予学生个性化专业发展规划建议的”双师化”教师团队、具有较高的实践类课程教学和专业理论研究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与基石,高校通过从行业内大企业、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引进优秀的应用型专业教师和技术技能型的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兼任专业课教师;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考核体系,明确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积极地鼓励、引导”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促进教师素质从理论性向”双师双能型”转变。
  (1)加强宁大科院师资队伍的建设。自宁大科院成立办学以来,学院就一直坚持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为工作重点,一方面需要采取将宁大科院部分优秀教师推荐至国外知名高校进修研学的方式,参与合作讨论和学术上的交流。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吸引优秀留学生回国人员来宁大科院参与工作的能力,大力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担任学科研究领头羊,鼓励选派前卫优秀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操学习等一些列措施以确保拥有一批数量,结构,质量都能协调发展的师资力量。
  (2)优化师资特色发展。宁大科院当前的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坚实在结构优化、勇于创新等方面,巩固了新时期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底。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领导者和主力军,具有较强的专门性、不可替代性和发展性特征的特色化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与时俱进,改变高等教育结构,避免同质化趋向加重,发展拥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不断引进优秀师资队伍和教学思维,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师资队伍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 史永涛.谈应用型人才培养[J].山西建筑,2012(31).
  [2] 王辉耀.缺乏国际人才很要命[J].纺织科学研究,2015(08).
  [3] 董毅,崔执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4] 王恒杰,王安娜,高丹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定位[J].文教资料,2015(04).
  [5] 肖乐.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2017(05).
  [6] 吴婷,肖健华,曾一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对接实践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7] 吴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困境与解决思路研究[J].纳税,2020(06).
  [8] 马琳雅.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路径与发展战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4).
  [9] 张泳.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特色发展的内涵、意义与途径[J].教育评论,2017(01).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硕士论文中摘要是对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评价理论的子系统,介入系统着眼于语篇多声性的建构,因此,在摘要部分合理地使用介入资源能够增强语篇的对话性。基于介入系统,本文比较了中国学生和本族语者硕士论文摘要部分介入资源的使用异同点,并分析了中国学生摘要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的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硕士论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工程监理现状,其次阐述了市政工程监理现场精细化管理控制举措,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监理现场;精细化管理;管理控制  1 市政工程监理现状  从当前市政工程监理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监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此环节不会对最终的监理质量产生影响。在此种观念的影响下,导致监理管理当中频繁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对市政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重点介绍了装饰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及管理对策,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装饰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确保装饰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对装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以期为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新形势下;装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新形势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有效推动了建筑装饰
期刊
摘要:机电安装作为建筑工程中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也就说明,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建筑的机电安装无法顺利进行。由此可见,根据要求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意义重大。文章通过论述机电工程的特点,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对机电工程进行管理。  关键词:机电工程;安装技术;安装管理  1 机电工程中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  (1)进行造价管理不够规范。就目前而言,造成造价管理不规范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大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相关的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那么其就必须对其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完善,进而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有效地提高,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创新;应用发展  1 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所应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而传统的
期刊
摘要:在数字烟草的背景下,本文以卷烟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数字烟草的建设对卷烟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统计方法、统计人员和统计信息的影响,并得出企业要加强统计信息的标准化、统计管理的精细化、统计理念的开放化和统计人员的多元化来提升企业的统计管理,为企业科学的决策作保证。  关键词:数字烟草;统计管理;信息化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到来,卷烟工业企业也进入了数字烟草的时代,给卷
期刊
摘要:暖通工程包括空调、采暖及通风等系统,安装起来较为复杂,也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本文对暖通工程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暖通工程;施工;方法;质量  暖通工程包括空调、采暖及通风等系统。安装起来较为复杂。一般是桩基工程结束后就开始暖通安装工程的预埋及预留工作,但绝大部分工作量都是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后期进行的。要做好暖通工程的施工,必须认真翻阅图纸,联系工程实际做好施工计划,并
期刊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进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种先进技术逐渐被引入社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而建筑工程由于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工程施工难度较大等诸多特点,在实际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开始将先进技术应用其中,如远程视频监控系统、VR技术与安全教育结合、人脸识别与劳务实名制系统等,为安全管理施工带来诸多便利。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智慧
期刊
摘要: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单位的规模、数量以及在编人员等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增长,这时单纯依靠以往的纸质档案来记录各种数据显然压力很大,而大数据技术作为这个时代的新兴技术,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一问题。本文对大数据技术进行介绍并分析大数据技术在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促进大数据技术的普及。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单位;档案管理  大数据技术是当下的一种新兴技术,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可以很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加强机电工程管理,是提高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所以做好机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机电工程施工涉及专业面广,技术发展很快并也很难掌握,相关单位要加强机电工程的施工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及安全施工,不断提高建筑使用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机电的基础技术知识,更好地做好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逐步提高机电安装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