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之比较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去的危险是人成为了奴隶,而现在的危险是人将成为机器。“异化”问题正是十九世纪的马克思到二十世纪的弗洛姆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他们两人都立足于“异化”的研究,弗洛姆虽然在某些方面借鉴了马克思的理论,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两人的研究方法与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生产力日益发展的今日,我们又面临着诸多的全球化问题,通过比较马克思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来反思我们的现状,对我们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有诸多意义。
  【关键词】异化;马克思;弗洛姆;比较研究
  艾里希·弗洛姆曾说:十九世纪上帝死了,二十世纪人类死了。从那个形而下层面的上帝再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各种社会危机而导致的自我异化,人类未来的前景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反观我们现在,经济是如此繁荣,繁荣的背后确实各种社会问题,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交易倾向,表面上看似友好以及公平,但是在表象之后更多的是不信任与冷漠。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马克思与弗洛姆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异化。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与弗洛姆的异化思想都是用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的,都注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问题,并且弗洛姆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所以在这一层面看来两人的异化理论是有一定的相同点的。但是毕竟两人所生活的时代是不同的,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的时期,而弗洛姆则生活在二战后的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的理论受到现实的影响,必然是有所差异的。
  一、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的相同之处
  通过两人异化理论的比较不能看出两人的理论都是关注资本主义状态下人的状态的,马克思关注的是十九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状态下的无产阶级,特别是工人阶级劳动异化的状况,力图通过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来把工人改造成独立、自由、平等的人。弗洛姆与马克思一样,希望看到的是:人是目的,决不能被当做手段;物质生产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物质生产效力;生活的目的是施展人的创造了,历史的目标是把社会改造成受正义与真理所支配的社会1。两者都关注现象中的人的生存状况,并且他们两人都提出了解决异化的途径,在这一点上两人的异化理论又具有社会批判性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关注人的存在。
  二、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的差异之处
  虽然两个人的理论虽然都关注人、都有社会批判性质,但是在具体一些方面还是有巨大的差别的,比如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方面、异化的现象方面、产生异化的原因方面、解决异化的方式方面等等都有巨大的差别。
  第一,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上两人是不同的。马克思说:一个种的整体特征、种的类特征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征2。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剖析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认识到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而成为人就在于能进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就是实践。
  第二,对于异化现象的不同理解。马克思将异化归于劳动异化,马克思对劳动异化作了四方面的说明:第一个规定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即“物的异化”;第二个规定是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即“自我异化”;第三个规定是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第四个规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弗洛姆眼中的异化现象是全面的异化,弗洛姆在吸收马克思异化理论后,给予了劳动异化很大的关注,但同时他也给予他所处时代劳动以外的领域投入了相当大的关注,由此他的异化现象更为全面:经济领域的异化、政治领域的异化、精神领域的异化、社会关系领域的异化。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消费的异化,消费不再是满足需要的手段,而成为了人生的目标,成了非理性、强制性的活动。人们都知道这些权威的存在,知道应该作斗争,但是他们怕斗争的结果是独处与孤独,这使得他们失去了理性,走向异化。在社会关系领域的异化表现于人与他的同胞之间的冷漠、不信任,人与自己关系的“交易倾向”化。
  第三,对于异化的产生原因的理解是不同的。马克思总结异化原因时,将他的异化原因归于资本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中的私有制,私有财产是工人对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和必要结果,而异化劳动又产生了劳动产品的异化,所以说劳动异化与私有制可以是互为因果的。
  第四,关于异化消除的方法是不同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是真正克服异化,这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显然不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所以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个实现的过程也必然包含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资料生产上面的进步能减小制约人发展的因素,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弗洛姆则认为只有通过“人道主义”才能通往“健全之路”。
  三、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对比结果的评析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向我们展示了太多的现实方面的东西,或者说是社会制度层面的东西,这里不是说马克思的理论中缺乏人的因素,只是他的理论过于“冷冰冰”、暴力化、政治化,缺乏一种人内心层面的体验、一种心理的慰藉,对于社会上有些人来讲,着眼点则是自己的世界,在这群人看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着实太遥远,而就目前我们活着的人来讲生命总是有限的,很可能看不到也体验不到共产主义社会中那种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情境了,我们应立足当下,解决我们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从人的内心体验出发消除或者减弱异化能在一定层面上改善我们的体验,活着心态简单、心理健康,从而降低异化对我们的影响,或许我们不能一时就改变世界,但我们能改变我们的心态,在一定意义上消解我们内心的异化感受,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
  马勤铭(1994-),男,汉族,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研究方向: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
  王瑶(1994-),女,汉族,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艾里希·弗洛姆著,孙恺祥译.健全的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马克思著,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当前,我们正处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记者担负着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的责任,需要在社会上营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氛围。新闻记者作为最直接影响社会的人群,应比别的行业从业人员更深刻地意识到加强自身法律法规修养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新形势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用法治思维作指导、使用规范法律语言传播正能量,成为自觉践行法治理念的急先锋
期刊
【摘 要】培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努力学习和了解党的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党史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是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介绍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将骨干校专业课程开发中的“项目参与式”教学方法,融入到学生党史教育过程中,设计并开发一整套党史学习方案,进行了有效的实施与探索,收到良好效果的全过程。此课题为将来基层党组织在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提高党的知识理论
期刊
【摘 要】高校职业发展辅导关系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职业发展教育补充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有效结合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发展辅导;价值观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者在教育的发展中相互的促进,共同致力于培养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提供人
期刊
【摘 要】面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具有透明、责任和高效的形象。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关理念缺失、形象意识不足、与媒体沟通不畅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政府形象的建构,所以要使公共危机治理更加顺利,必须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来处理公共危机,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对等的沟通模式,注重公务员的德性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培育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危机治理理念等来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在悄然转变,本文中笔者就体育教学中的快乐教学进行了简单阐述。笔者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身体素质,创设出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体育知识,提高体育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创设快乐模式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
期刊
【摘 要】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传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时推进其中国化。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对当代青年学生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助力我们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期刊
我校是全县第一所希望小学,学校应办成一所怎样的学校?怎样才能创办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学校?这是摆在全体师生面前的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工作是推动学校工作的龙头。为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我校根据校情的巨大变化,积极谋划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  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龙头,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德育强,一切强;德育弱,一切弱
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实现高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主要途径,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体育教学具有体育功能和教育功能,体育课的任务或责任在于通过体育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或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责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学在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一直以来都以运动技术和竞技体育教学为中心
期刊
【摘 要】体育素养是指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素养;发展;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落实素质
期刊
【摘 要】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各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他们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形成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的体育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健身习惯的重要阶段。本文探讨了高校体育除了向大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增强学生体能外,还应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兴趣渗透到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中。  【关键词】大学生;健身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