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阵地,要让师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文章认为课堂应该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教师要善于在轻松、愉快、高效的氛围中构建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构建;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重形式、轻实质,高投入、低产出,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的教学低效现象。笔者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思考怎样在45分钟的课堂里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师要深入研究和领会新课程基本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双基却使素质目标成为附属的随意的目标,新的数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来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充分实现素质目标。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都总会受制于特定的行为对象与行动目标,取决于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的现状及人格特征等,不必只一味地追求外在形式,还应注意到各种教与学方式之间的互补性和共生性,要注意长期、整体性的效果。这是新课程理念的宗旨。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教学行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且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和身心的发展,而且还成功激起和维持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及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了稳固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并使得在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成功达到了既定的数学教育目标,这样的课堂才称之为有效的课堂。
2 注重数学理解,教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和数学地做
有效教学从评价标准的角度来解释是指教师在社会资源耗费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理解问题,用数学地思维来处理问题至关重要。在数学活动中学,在做中学,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将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适应到逐步习惯,从数学的角度看事物,能发现数学问题并作出清楚的表示,以数学思维的方式处理问题,初步形成数学思维方式,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知识,是一种行为习惯或文化熏陶,体现了数学文化的特征,教师要自觉的,有意识的渗透,这是一个长期渐近的过程。而有效地数学课堂就需要这种渗透,渗透的多少也决定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我们要把握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和组织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或提炼教材中提供的思维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作为教学实施的目标。对于学生而言,也要充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化。系统知识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和包容性,也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并非全部都能还原为直接经验。有效地学习是把所学知识系统起来应用于生活当中处理问题。
3 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合理进行分层次教学
现在课堂容量大,一节课要讲很多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把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不一定按教材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地讲课,我们可以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将每单元的研究目标,最主要的知识及研究工具尽快整体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尽早形成知识目的,然后在后续练习过程中通过多次循环去内化知识,即将学习材料以“整体—局部—整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循环反复中形成认识。而通过教材的重新整合,单元主要知识突现出来,而一些学生一看就懂或在后续学习中可以领悟到的“枝节”内容可以删掉。这样本来要3节课完成的内容,我们在1节课内完成,就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循环体会。
4 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中的效率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为了更深入和具体地分析学生,在我们的教案中设置了“学情分析”栏目,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如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是否形成了结构性概念。在这方面学生往往偏重运算性;再如在认识函数图象上学生能否从图象上读出的数据分析中,发现一般规律或推断出隐含的结论,这样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较活跃,哪些学生会而不答,哪些学生不会也答;对学生了解得越清楚,教学中越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中的重、难点,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5 教师善于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由于初中生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其学习动机更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认知内驱力,正面引导自我提高内驱力,合理利用附属内驱力;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的目的;循循善诱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通过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以至人生的境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贯穿教学过程之始终。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想边说以及演示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教师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限于数学知识的落实,还包含并体现出数学文化价值和课程育人价值。有效课堂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在课内深入到学生中,抓住全员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优化教与学,让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吴军.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2008,08
[2] 王登飞.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10,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构建;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重形式、轻实质,高投入、低产出,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的教学低效现象。笔者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思考怎样在45分钟的课堂里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师要深入研究和领会新课程基本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双基却使素质目标成为附属的随意的目标,新的数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来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充分实现素质目标。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都总会受制于特定的行为对象与行动目标,取决于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的现状及人格特征等,不必只一味地追求外在形式,还应注意到各种教与学方式之间的互补性和共生性,要注意长期、整体性的效果。这是新课程理念的宗旨。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教学行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且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和身心的发展,而且还成功激起和维持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及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了稳固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并使得在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成功达到了既定的数学教育目标,这样的课堂才称之为有效的课堂。
2 注重数学理解,教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和数学地做
有效教学从评价标准的角度来解释是指教师在社会资源耗费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理解问题,用数学地思维来处理问题至关重要。在数学活动中学,在做中学,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将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适应到逐步习惯,从数学的角度看事物,能发现数学问题并作出清楚的表示,以数学思维的方式处理问题,初步形成数学思维方式,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知识,是一种行为习惯或文化熏陶,体现了数学文化的特征,教师要自觉的,有意识的渗透,这是一个长期渐近的过程。而有效地数学课堂就需要这种渗透,渗透的多少也决定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我们要把握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和组织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或提炼教材中提供的思维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作为教学实施的目标。对于学生而言,也要充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化。系统知识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和包容性,也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并非全部都能还原为直接经验。有效地学习是把所学知识系统起来应用于生活当中处理问题。
3 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合理进行分层次教学
现在课堂容量大,一节课要讲很多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把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不一定按教材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地讲课,我们可以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将每单元的研究目标,最主要的知识及研究工具尽快整体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尽早形成知识目的,然后在后续练习过程中通过多次循环去内化知识,即将学习材料以“整体—局部—整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循环反复中形成认识。而通过教材的重新整合,单元主要知识突现出来,而一些学生一看就懂或在后续学习中可以领悟到的“枝节”内容可以删掉。这样本来要3节课完成的内容,我们在1节课内完成,就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循环体会。
4 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中的效率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为了更深入和具体地分析学生,在我们的教案中设置了“学情分析”栏目,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如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是否形成了结构性概念。在这方面学生往往偏重运算性;再如在认识函数图象上学生能否从图象上读出的数据分析中,发现一般规律或推断出隐含的结论,这样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较活跃,哪些学生会而不答,哪些学生不会也答;对学生了解得越清楚,教学中越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中的重、难点,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5 教师善于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由于初中生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其学习动机更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认知内驱力,正面引导自我提高内驱力,合理利用附属内驱力;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的目的;循循善诱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通过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以至人生的境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贯穿教学过程之始终。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想边说以及演示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教师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限于数学知识的落实,还包含并体现出数学文化价值和课程育人价值。有效课堂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在课内深入到学生中,抓住全员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优化教与学,让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吴军.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2008,08
[2] 王登飞.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