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基于学科本质凝练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整体,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课程标准,我们团队对“素养表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基于学科本质凝练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整体,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课程标准,我们团队对“素养表现型”语文课堂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分享聚焦—立体研讨—迁移运用—整理归纳的教学模型,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高阶问题、追问、情境设置、知识结构化”等要素,运用多种策略,以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下面就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重视语用训练,提炼课堂语言范式
语言文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语用能力,是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应的语境,让学生探讨、感悟不同语境下句子或文章所表现的情感以及使用场合,从而在生活、学习中更准确地运用文字表达意思。这里的语文运用能力,包括口语、书面语等,而语用训练则集中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用训练点非常多,小到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大到概括主要内容、表达个人观点、分享和交流等。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规范的语用训练的材料。教学中,唯有找准语用训练点,踏踏实实进行训练,学生的语言才能有所积累与发展,最终达到规范、灵活地运用。如教学《狼和鹿》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但作为一篇文字材料,其中的语用训练点也不可丢。课文中用“贪婪而凶残”和“活泼而美丽”这两个短语来形容狼和鹿,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两个新鲜的短语形式,所以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用“
其他文献
《荷叶圆圆》是一篇关于夏天主题的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对荷叶的美好感悟,体现了荷叶的美丽別致,从而突出了夏天的特色。课文语言活泼清晰,充满童真童趣,特别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 公开课经验甚微的我,第一次接触到“微课”这个奇妙的事物时,脑海里顿时生出了窃喜的念头:时间短了,内容少了,压力小了。可在团队备课和试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组织结构图”梳理、整合有效信息,弄清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发现特点。 2. 通过听录音、读文字的方式学习名著片段,感悟名著的语言魅力,学习抓住面貌、神情、行动等一两个方面表现人物本质特点的写作方法。 3. 通过观察新闻图片、细读人物描写片段,练习捕捉人物的突出特点。 4. 关注校园生活画面,运用抓住一两个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描写一个人物。 【讨
一、缘起:“看了”就能“看见”了吗? 【案例一】 一节习作课上,为了让学生写好人物外貌,我请了一个学生当模特。课堂气氛热烈,课后,一摞作文本很快摆上了我的桌面。我兴致勃勃地批改着他们的习作,突然,一句话闯入我的眼帘:“他的鼻孔像两个山洞。” 顿时,我哭笑不得,用红笔把这句话重重划去了。 我问写下这句话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写呢?” 他不好意思地说:“鼻孔不就像两个山洞吗?” 噢!他看见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成语故事引出课题 师:在上课之前,请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商人,为了推销他的矛和盾,他夸他的盾说道:“我的盾很坚固,任何矛都刺不破。”接着,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能刺破任何盾,”有人就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成语? 生:自相矛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
阅读的功效是巨大的。它可以增加人的文化底气,补足人的精神元气,壮实人的立世中气,丰盈人的内在文气。母语阅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的核心基因,对于全面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促进作用。无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还是《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及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儿童阅读在全国范围内的探索与实施。但就当前儿童阅读的现状来看,不少地方、学校的阅读内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先要的是字词。”的确,不管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字词依然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翻开统编本第三学段的语文教材,我们发现,较之前两个学段,教材新增汉字500个,绝大部分的重点词语以词语表的形式出示。这些词语
1. 最便捷的方式?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会刊22-440;园地22-441;人物22-442。每期8元,全年(12期)96元。 2.杂志铺网站如何订阅?杂志铺订阅网址:http://www.zazhipu.com 直接搜索“小学语文教学”。 3.错过征订期怎么办?可以到当地邮局破月破季订阅,缺的期数到我们的微信小店购买。 4.如何团购?欢迎各地教研员联系编辑部团体订阅。15套及以上全年
在新课程教学中,提倡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文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解读教材的文化坐标 语文课堂里,学生应该感悟到的东西,是那些活跃在文字背后的文化因子,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解读的视野与高度。 (1)比较拓展,建构文化主题 —— 架设文化坐标的第一维度。 ①走进原著,进行叙述方式的比较。
一、解读:找准“平衡点” 统编本教材围绕语文要素组元的方式,让一部分教师忽略了教材丰富的人文主题,又回到知识教学的老路上来。这样理解统编本教材的编排意图肯定是不对的。我们知道,语文要素与语文知识不完全相同。语文要素指的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基本学习习惯等,其中本身就包含丰富的人文因素。而统编本教材也围绕人文主题组元,是对人文教育内容的再次重申。如果将语文要素
习作的构思是指学生在动笔行文之前,对习作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习作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然而现实中,许多学生写作文时缺乏构思的意识:有的条理不清,仅仅对题目匆匆一瞥,思维尚且混乱,就信笔而写,结果常常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儿,写一点儿,想到哪里写哪里;有的内容上轻重不分,将好几件事情堆砌在一起,没有主次、详略之分,重点不突出;有的习作主题不明确,纯粹为了写而写,读者看过以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