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是组成数学的基石,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中、高年级正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正是渗透概念教学的关键时机,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不宜直接灌输概念,而是要循序渐进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相关的数学知识提炼出概念。
一、紧扣生活,有效感知概念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和面积单位,也初步学习了立体图形,但是教材把“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安排在五年级《数学》下册,可以看出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那么,如何让五年级学生在课堂伊始就对“体积与容积”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创设冲突情景来解决。
师:今天,让我们来重温下《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课件播放)
师: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上水?你能从这里面发现数学知识吗?
生:乌鸦将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位就上升了。
生:小石子放越多,水位就上升得越高,最后就能喝到水。
师:如果乌鸦叼的石子比瓶口大,能放进吗?
生:不能。
师:如果小石子将瓶子装满了,里面的水会怎样?
生:满出来。
师:为什么水会满出来?
生:小石子占了水的空间。
师:说得太好,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有关物体占空间大小的问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紧紧抓住体积概念,围绕体积概念的感知创设了冲突情景,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初步的空间观念。当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再结合课本提供的操作主题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以,概念教学一定要体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联系生活实际的感知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借助直观,有效建构概念
体积单位是空间图形最基本的概念,小学五年级《数学》安排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数学》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在大脑中建构体积单位概念呢?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这两个图形哪个大?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生:我觉得要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也要有统一的单位。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应该也有体积单位。
师:是啊,体积也有体积单位。
师:为了计算的方便,体积单位是以正方体的体积来测量的。哪到底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呢?
师:请同学拿出手中的学具(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呢?
生:1 厘米。
师:像这样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请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一立方厘米的?
生1:魔方玩具的一个小格
生2:麻将的筛子
要让学生建构体积单位的概念,一定要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直观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找出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如建构1立方米的大小,教师和学生在教室的墙角用多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了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正是教师有意加以引导,这样一来,体积单位便在学生的大脑中逐渐清晰了起来。
三、升华拓展,有效深化概念
概念的学习并不是一次就能够全面掌握的,虽然课堂上教师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归到概念的本质,但想要内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还需要一定的拓展练习。教师要通过习题让学生应用概念,从而让学生有效深化概念理解。初步学习了“体积与容积”和“体积单位”后,教师设计了如下3题。1.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支铅笔的长18( ),一间教室的面积是48(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是10( )……教师在设计时,体积单位的题目占的分量应该比较多,才能突出本节课的内容,出现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主要让学生对比概念,有助于建构概念体系。2.说说生活中你常见的物体的体积。这道题有助于概念“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概念。3.制作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操作能让学生对正方体有更多的认识,同时对体积单位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总之,高年级的概念教学要紧扣教材,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优化教学策略,精心引导,让学生掌握概念,建构概念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者单位:福建省浦城县水北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一、紧扣生活,有效感知概念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和面积单位,也初步学习了立体图形,但是教材把“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安排在五年级《数学》下册,可以看出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那么,如何让五年级学生在课堂伊始就对“体积与容积”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创设冲突情景来解决。
师:今天,让我们来重温下《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课件播放)
师: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上水?你能从这里面发现数学知识吗?
生:乌鸦将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位就上升了。
生:小石子放越多,水位就上升得越高,最后就能喝到水。
师:如果乌鸦叼的石子比瓶口大,能放进吗?
生:不能。
师:如果小石子将瓶子装满了,里面的水会怎样?
生:满出来。
师:为什么水会满出来?
生:小石子占了水的空间。
师:说得太好,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有关物体占空间大小的问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紧紧抓住体积概念,围绕体积概念的感知创设了冲突情景,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初步的空间观念。当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再结合课本提供的操作主题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以,概念教学一定要体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联系生活实际的感知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借助直观,有效建构概念
体积单位是空间图形最基本的概念,小学五年级《数学》安排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数学》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在大脑中建构体积单位概念呢?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这两个图形哪个大?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生:我觉得要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也要有统一的单位。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应该也有体积单位。
师:是啊,体积也有体积单位。
师:为了计算的方便,体积单位是以正方体的体积来测量的。哪到底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呢?
师:请同学拿出手中的学具(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呢?
生:1 厘米。
师:像这样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请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一立方厘米的?
生1:魔方玩具的一个小格
生2:麻将的筛子
要让学生建构体积单位的概念,一定要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直观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找出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如建构1立方米的大小,教师和学生在教室的墙角用多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了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正是教师有意加以引导,这样一来,体积单位便在学生的大脑中逐渐清晰了起来。
三、升华拓展,有效深化概念
概念的学习并不是一次就能够全面掌握的,虽然课堂上教师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归到概念的本质,但想要内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还需要一定的拓展练习。教师要通过习题让学生应用概念,从而让学生有效深化概念理解。初步学习了“体积与容积”和“体积单位”后,教师设计了如下3题。1.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支铅笔的长18( ),一间教室的面积是48(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是10( )……教师在设计时,体积单位的题目占的分量应该比较多,才能突出本节课的内容,出现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主要让学生对比概念,有助于建构概念体系。2.说说生活中你常见的物体的体积。这道题有助于概念“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概念。3.制作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操作能让学生对正方体有更多的认识,同时对体积单位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总之,高年级的概念教学要紧扣教材,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优化教学策略,精心引导,让学生掌握概念,建构概念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者单位:福建省浦城县水北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