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语言是高校学生程序设计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它能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熟练地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及其他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现针对几年来C语言课程的教学经验,从如何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思路
针对信息工程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对C语言教学内容做调整和整合。首先,对输入输出格式、程序的三种控制结构、函数、结构体等内容,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精华部分,对枚举、共用体等内容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辅以答疑的方式。其次,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辅以大量的课内习题课和课外练习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内容。再次,让学生组成小组做针对性很强的练习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掌握。最后,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集中解决、个别问题单独解决的方法来弥补个体差异,同时兼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利益。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语言这门课程低年级开设,学生对程序设计没有完整的概念。学习C语言的目的不清楚,加上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都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对学习失去热情。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就应明确教学目的。加强师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1、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恩格斯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课前应先介绍C语言的用途,例如,可用C语言编写各种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数控行业、自动化、虚拟仪表、管理软件)以及一些小游戏;C语言是专业课的基础等。使学生明白学习C语言的目的和作用。
C语言一开始就介绍了一些程序代码和函数使用规则,而学生对语法、函数一无所知。如果按照书本顺序进行讲解。学生一开始理解起来很吃力,就失去了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一般对上机比较感兴趣,开始可以先介绍C语言的上机步骤,然后用C程序调试一些在数学中已学的问题。用C语言来求解,使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用途和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数学中常解的一道题: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三角形的面积。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先写出一个三角形三边固定程序(三边在程序中已给出),从运行过程让学生看出这个程序只能求一个固定三角形的面积,不具备通用性,因此提出程序应能够允许用户输入三角形的三边。这样引入输入函数,之后又会发现,这样的程序只能求正常条件下(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形的面积,面对非法数据就会出现异常,此时我们引入分支语句……一直到引入循环结构,求任意个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到设计程序考虑问题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全面、客观,从而使其对程序设计产生浓厚兴趣。让大家积极主动、自觉独立地获取知识,打好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即“算法”)当做授课的重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正确思维模式。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制作课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形式上要朴实大方而不花哨。其次,在内容上要充分利用课件的优点,化抽象为具体。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要凭借自身的丰富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将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好的编程思想和方法
语言只是程序设计的形式。而编程思想才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思想,计算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此,要将编程思想作为教学重点。有一些学生对C语言的语法和句式掌握得很好。但一面对问题就一片空白。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讲程序设计前要先介绍如何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将算法正确表示出来。
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C程序设计的学习也不例外,要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计算机上用程序设计反映出来。必须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强化实验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1、明确上机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对学生而言。在每一次上机前应作好充分准备,编写好上机内容。学生只有反复上机操作,才能对C语言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高实际操作和学习的能力,上机实验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C语言中细节性问题的理解。对一些有疑惑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上机得到验证。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真谛。
2、合理分配学时,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C语言课程中。每次理论课都对应着一次实践课,也称为课内实践,到学期末再安排一个阶段的课程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使理论与实践达到紧密的结合。
课程设计是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总结和运用,题目应与现实生活相贴近,也容易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如通讯录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从开始的流程图到最后的编码调试,设计的每一段,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课程设计阶段学生可以自愿结组。组内再分工合作。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良好的C语言教学效果不仅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作好准备,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高级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这要求教师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C语言的教学质量。
现针对几年来C语言课程的教学经验,从如何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思路
针对信息工程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对C语言教学内容做调整和整合。首先,对输入输出格式、程序的三种控制结构、函数、结构体等内容,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精华部分,对枚举、共用体等内容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辅以答疑的方式。其次,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辅以大量的课内习题课和课外练习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内容。再次,让学生组成小组做针对性很强的练习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掌握。最后,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集中解决、个别问题单独解决的方法来弥补个体差异,同时兼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利益。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语言这门课程低年级开设,学生对程序设计没有完整的概念。学习C语言的目的不清楚,加上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都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对学习失去热情。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就应明确教学目的。加强师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1、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恩格斯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课前应先介绍C语言的用途,例如,可用C语言编写各种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数控行业、自动化、虚拟仪表、管理软件)以及一些小游戏;C语言是专业课的基础等。使学生明白学习C语言的目的和作用。
C语言一开始就介绍了一些程序代码和函数使用规则,而学生对语法、函数一无所知。如果按照书本顺序进行讲解。学生一开始理解起来很吃力,就失去了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一般对上机比较感兴趣,开始可以先介绍C语言的上机步骤,然后用C程序调试一些在数学中已学的问题。用C语言来求解,使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用途和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数学中常解的一道题: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三角形的面积。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先写出一个三角形三边固定程序(三边在程序中已给出),从运行过程让学生看出这个程序只能求一个固定三角形的面积,不具备通用性,因此提出程序应能够允许用户输入三角形的三边。这样引入输入函数,之后又会发现,这样的程序只能求正常条件下(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形的面积,面对非法数据就会出现异常,此时我们引入分支语句……一直到引入循环结构,求任意个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到设计程序考虑问题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全面、客观,从而使其对程序设计产生浓厚兴趣。让大家积极主动、自觉独立地获取知识,打好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即“算法”)当做授课的重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正确思维模式。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制作课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形式上要朴实大方而不花哨。其次,在内容上要充分利用课件的优点,化抽象为具体。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要凭借自身的丰富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将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好的编程思想和方法
语言只是程序设计的形式。而编程思想才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思想,计算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此,要将编程思想作为教学重点。有一些学生对C语言的语法和句式掌握得很好。但一面对问题就一片空白。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讲程序设计前要先介绍如何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将算法正确表示出来。
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C程序设计的学习也不例外,要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计算机上用程序设计反映出来。必须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强化实验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1、明确上机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对学生而言。在每一次上机前应作好充分准备,编写好上机内容。学生只有反复上机操作,才能对C语言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高实际操作和学习的能力,上机实验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C语言中细节性问题的理解。对一些有疑惑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上机得到验证。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真谛。
2、合理分配学时,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C语言课程中。每次理论课都对应着一次实践课,也称为课内实践,到学期末再安排一个阶段的课程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使理论与实践达到紧密的结合。
课程设计是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总结和运用,题目应与现实生活相贴近,也容易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如通讯录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从开始的流程图到最后的编码调试,设计的每一段,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课程设计阶段学生可以自愿结组。组内再分工合作。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良好的C语言教学效果不仅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作好准备,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高级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这要求教师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C语言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