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业30年:折射改革开放大变化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189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区、郊区、远郊区,区区相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入机。网民不出门,就知天下事,手机、电话、互联网,你想了解什么,应知尽知,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联系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通信的变迁,令我们感受到中国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飞腾年代。
  
  在现代生活中,电话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然而30年前,它可是件稀罕物。改革开放,我国已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通信领域尤其突出。
  如今,通信业作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小小电话,使我们领略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
  固定电话走进家庭
  上世纪70年代末,电话主要作为工作时的办公工具存在。当时许多机关只有总机是直拨性质的,电话号码只有6位数。在机关打电话,如果多部电话都要外线,总机就告急,话机里会传来甜甜的女中音:“请把电话扣好,有了外线我会回叫您。”话务员非常忙,甚至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她们在应对机关大量内外通话的同时,需要重点搞好领导的各种电话服务,所以必须保持高度的紧张。
  那时,单位电话基本上普及了,可家庭电话却极少。58岁的孟先生说:“那时候根本没有占公家便宜的想法,上班打私人电话什么的,怎么可能?老百姓家里都没电话往哪儿打呀?”如果家里有电话,那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按规定,必须是正局级以上干部才能有资格申请用公款安装电话。如果介绍男朋友家庭情况时,说出三个“硬件”:父母亲是局长,家里有电话,男孩子是大学生,保准绝大部分条件优秀的女青年会动心。
  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每200人中拥有话机还不到一部,比美国落后75年!大部分县城、农村甚至还在使用“摇把子”。
  1982年,中国第一批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北京市东、西长安街等繁华街道出现,共22个投币式公用电话亭。紧接着公用电话开始遍布北京的街头巷尾,在电话开始进入家庭之前,市民打电话用的主要就是它,一般胡同口两头都有。当时记得北京市民有个用厕难,往往跑几百米找不着一个厕所,但走十几米绝对会看到公用电话摊。每个公用电话摊负责着周围一片街坊,有电话打来,就在专用的小本上记下:某某门牌号、找谁、回电号码,然后拿着去“传呼”街坊。张先生是老北京人,他回忆儿时胡同口守电话的老大爷每天来了电话就小跑着去叫街坊:“四门的二子,电话!”当时的感觉,一个胡同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全国市内短途电话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打往外省市的长途电话却非常不便,大家都得到大的邮电局去打,而且线路非常繁忙,经常堵塞,致使打电话的都带着午饭排队去打。
  现年62岁的赵先生回忆1984年到北京出差时,在北京站邮电局,给家里打电话时的场景:“营业厅挤满了人,可是北京打往山西的线路只有一条,打了一个半小时也打不通。通话质量很差,打长途电话像吵架,喊破了喉咙,连房间外面的人都被吵得受不了。营业厅里里外外,为打电话吵架甚至打架的事常有。话务员耳朵上戴着大耳机,脖子上挂着俗称‘牛角’的话筒,一天下来也很辛苦。”
  上世纪90年代初,装部固定电话,曾经是人们心目中“小康”的标志,并且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固定电话对普通百姓来说,真是可望而不可及。当时邮电体系垄断,家住北京西四的赵女士回想自己家1993年安装第一部固定电话时的情景说:“当时安电话可真是大费周折,找人托关系批条子,请师傅吃饭不说,单单是安装费用就高达5000多元,最后还排了半个月才轮到。安一部电话在当时可真算是给家里添置了个大件儿了。”
  近10年来,我国的固定电话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1999年7月,固定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亿户,其中由1992年的1000万到1996年的5000万,只经过短短4年时间,而再到1亿则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公共设施方面,全国推行了磁卡电话、大学校园里推行了201卡等等,到邮电局、电信局排队打电话已经永远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此后,固定电话的发展经历了2001年和2003年两次突飞猛进的发展。2001年取消了电话初装费后,一时间固话安装之风盛行全国,固话的发展也进入了普及阶段。2003年农民的人均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也是从2003年起,固定电话的安装渗透到广阔的农村市场。到2006年年底,全国已通电话(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了98.9%。
  市场经济下,固化业务电信、铁通、网通三家相争,今日你家免费赠机,明日我家服务上门。装电话不再是你找公司,而是公司找你,用户有什么问题,公司随叫随到,消费者真正感受到的除了价格的实惠还有服务的实惠。2006年,北京网通接连推出17909IP电话优惠,国内长途假日期间话费每分钟0.30元收取。年底优惠时段由原来的0.3元/分钟优惠至0.1元/分钟。2007年至今,每月还赠送25次市内通话免费。电话业务也逐渐开通了来电显示、加装ADSL宽带,之后又推出17909、96446等IP电话业务,每月还人性化的提醒缴费。
  


  话机也由从前单一的方块外形,单调的颜色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还出现了各种卡通造型,甚至开始时髦旧时拨盘电话以及复古的中世纪电话造型。许多家庭还用上了无绳电话机,相当于能在家里使用的手机。
  与此同时,移动电话、网络电话以及IP电话的兴起,给固定电话带来巨大的冲击。曾经辉煌一时,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街头磁卡电话、大街小巷热火的公用电话摊的排队场景已不复存在。据信息产业部2008年3月3日发布的今年最新统计,移动电话和固话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固定电话用户连续半年持续减少,而手机用户数持续增长。
  
  上世纪90年代:
  手机从身份的象征到随身用品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世人瞩目,中国的移动电话发展史是超常规、成倍数、跳跃式的发展史。
  像砖头一样大小的大哥大(学名:800兆移动电话)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绝对是身份的象征,拥有者差不多全是各界显要人士:包工头、大老板或者是当年第一批下海淘金的中国股民。那时候拿这么个物件,在马路边上大声喊话,绝对是城市里一道“量力”的风景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哥大变小了,并且多转为翻盖型。传呼机却从数字升级到了汉显。“两机”的普及率逐渐地提高了。不过,使用者往往不同时开动两机,而是先接受传呼机的信息,然后根据内容,再打开大哥大回电话。
  北京市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BP机的。从事保险工作的王女士一直珍藏着1993年买的呼机:“那时,一部呼机加上入网费等要花费2000多元。而且买呼机还要托人,买一部呼机就像要添置一台洗衣机一样,是一个家庭中的大事。当时发个密码本,发送的信息要靠密码本上检查,看看是啥意思。”“有事您呼我!”曾经是最时尚的告别语。
  上世纪90年代末是寻呼机鼎盛时期,年轻人几乎每人腰间挂一个。当时的大学毕业生投递简历所留的联系方式全都是BP机号。这时的寻呼系统已经由数字升级为汉显,很接近现在的手机短信,只不过中间要通过寻呼台的转达。
  紧接着,两机合一的替代产品——手机问世了。
  上世纪90年代末,手机真正拿在普通人群手中。一家外企公司的白领纪小姐回忆1999年恋爱时的情景:“我现在的先生当时作为生日礼物为我买了第一部手机,是爱立信出的翻盖手机。当时在校园里拿着手机打电话是相当惹人注目的,别提多臭美了!”
  1995年,中国联通GSM130数字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放。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2000年,中国移动正式成立。2002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彩信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近几年,通讯市场真正成了丰富的大市场,服务态度也有了较大的改善,手机资费也越来越低。在移动、联通两大营运商的激烈竞争下,最终是众多消费者得到了实惠。手机的单向收费更是众望所归,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实现。
  手机的功能也在不断的进化:由最初只能打电话、收发短信、储存电话号码的黑白屏手机到后来的彩屏手机;从单调铃声到32和弦到现在的彩铃;并由此造就了一批彩铃歌手的走红,例如:手机小强那段经典的《主人来电话了》铃声。再后来的手机又开发出了录音、拍照、摄像、打游戏、上网、炒股、看电视节目、当手机秘书……几乎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外形也由最初笨拙的机身单调的色彩及造型演变为现在大彩屏型、小巧型、手写型、游戏机型、超薄型等。
  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为4.49亿。为了方便,许多家长给小学生都配带着手机。大学刚毕业的小朱说:“现在要是没有手机,这日子都简直不知道怎么过了!” 2008年1月份,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5.56亿户,全国手机普及率达到41.6%。而早在2003年,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就已居世界第一。
  2003年,与手机相抗衡的另一种待机时间长,电磁辐射少,通话成本低,携带更加便捷的移动电话——小灵通问世了。现在开通一部小灵通需要手续费:15元,月租费:25元,通话费:首次3分钟0.22元,以后每分钟0.11元。它的出现,使老百姓的选择更多,也从手机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分了一杯羹。而固定电话仿佛完成了历史使命开始呈减少的趋势。许多家庭开始“一家三口小灵通,固定电话变流动。话费省了一多半,从早到晚声不停”。
  手机使得地球变小了,也逐渐成了左右人们正常生活的怪物。当过年过节铺天盖地的祝福短信袭来时,当每日受到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影响时,有的人开始思考没有它们的好处了。而此时与电话同行的另一种通讯模式正在被更多的人运用。
  
  新世纪:
  网络电话异军突起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此为中国人使用因特网之始。而到了2006年,我国上网人数已达到1.4亿人,网民普及率达到10.5%;域名总量达到411万个,国家域名CN注册量达到180万个,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的排名已上升到第四位。人们在互联网上使用MSN、QQ等聊天已经司空见惯,网络电话的出现更是受到出国留学生们的青睐,能使远离家乡的他们节约下来一大笔话费,并把自己在异地他乡的视频清晰地传给远方的亲人。网络通讯的普及在更广意义上拉近了距离,E-mail、MSN、QQ、博客留言等不仅能互通基本的讯息,还能互传文件、音视频。
  通讯领域的多条腿走路让人们相互之间接触更为亲密。“想要不被人找到太难了!”一名学生说,“现在通讯方式太多了,电话找不到,可以打手机,发短信,或者发邮件,还可上QQ或MSN看他在不在线。”
  如今的手机与网络通讯等紧密的结合起来,二者的充分利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通讯时代。QQ等聊天工具、各种专业化E-mail都纷纷开通了手机版,这样网络和手机就实现了互通。
  人们“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城区、郊区、远郊区,区区相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入机。网民不出门,就知天下事,手机、电话、互联网,你想了解什么,应知尽知,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联系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通信的变迁,令我们感受到中国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飞腾年代。(编辑/若邻)
其他文献
喻烜是个美女,获得过江西网络小姐冠军、中国网络小姐大赛优胜者等荣誉称号。从巴黎留学归来的喻烜,身上还飘散着少许巴黎气息。与多数80后女孩相比,喻烜在柔媚中多了一份成熟,在自信中更显从容;喻烜又是个才女,做过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获得过两届中国互联网络大赛银奖,曾留学法国攻读MBA;喻烜更是个女强人,曾是方正电脑的售前工程师、IDC(国际数据公司)的软件与服务咨询分析师、江西先锋软件学院的副校长
期刊
“人家说担风险的是疯子,讲奉献的是傻子。我既是疯子又是傻子,这个项目就该是我陈金义的!”这是陈金义见到记者所说的第一句话。当记者接过陈金义递过来的名片,其上所印的正是陈金义的新身份:浙江金伦晓霖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年前,任何一张中国富豪榜上均会出现陈金义的名字,但是如今,陈金义已在富豪榜单上销声匿迹。整整三年,只有投入,不见产出,而对手们的身价却在不断翻番。陈金义不行了——这是业内流
期刊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强势品牌、领导品牌们日子自然是过得相对轻松,而那些无品牌优势的企业,必然会遭遇洗牌过程之痛,在生意链的各个环节常常会有不同的、不断的痛楚。那么,弱势品牌如何在市场一轮一轮的洗牌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发展壮大,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产品给消费者“想要”的感觉    产品营销的第一步,一定是产品,没有产品,后面的一切都是空谈,但
期刊
“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推销员。”这是外国某个营销牛人说的话。这话说得有点过分,但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对卖东西方法的重视。不管你的理论多么动听,只有把东西卖出去才最牛......    第9策  捆绑  与联合促销相类似的,还有一种方法叫做捆绑销售。  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对捆绑销售应该都不陌生。物质困难时期,买半斤肉可能就得“捆绑”一双鞋,而被“捆绑”的东西往往是卖不出去、无人要的烂货,那时候叫
期刊
中日近30年的交往中,最活跃的部分在企业界,日本企业管理理念为一代中国企业家所推崇,这种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这是一段激情、冲突、理性、拥抱、排斥等各种情绪激荡的30年。    改革年代的对接    记者:尽管中日两国如此不同,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这个邻居又在长时间内受到我们的追捧,就你观察,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吴晓波:是随着政治大门的打开而开始的。1978年第三次复出后,邓小平第一个出访的发达
期刊
一、唐纳.卡兰    唐纳·卡兰出生于纽约长岛,与卡尔文·克莱恩、拉尔夫·劳伦并称美国三大设计师。“对我而言,时装设计就是一种自我表达,一种作为妻子、母亲、朋友和商人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表达。”这段话准确印证了唐纳·卡兰的设计心态。首先,唐纳·卡兰是一名女性。她说:“我与其他妇女有相同的问题,因此,我是一个晴雨表,如果能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一种解决方法,那么这种办法也适用于其他妇女。”她把自己的服装语言概
期刊
Aldi被德国人解释为“所有穷人感谢你”,这句话里的四个德语单词的头一个字母合起来正是Aldi。   《福布斯》曾评价说,折扣超市巨人阿尔迪(Aldi-Market)所有者——哥哥卡尔·阿尔布莱希特和弟弟特奥·阿尔布莱希特如果不是均已年过八旬,再过些年就会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有一个关于中产阶层的笑话:什么地方男人都去,但从来不说?红灯区。什么地方女人都去,但从来不说?阿尔迪。根据德
期刊
转眼间,北京奥运会就在眼前。借着奥运的概念,不少投资者对今年的投资市场仍然抱有较高的希望,但是,受到人民币升值加速、美国次级债危机等种种影响,资本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大。那么投资者在奥运年应该如何进行理财,使自己的财富实现保值和增值呢?    奥运收藏放长线     有关奥运的收藏早已风生水起,尤其是随着前一阶段黄金价格的不断飙升,沪上投资奥运金条、金银币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目前,人们最熟悉的
期刊
想赚钱一定要学习洛克菲勒,他的赚钱本领确实高超!他的赚钱语录,是我们赚钱的成功宝典!   众所周知,洛克菲勒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慈善家,也是一个凶狠的商战屠夫,一位有争议的人类第一位依靠白手起家的“实业家”。这样的人一定有他独特的人生观和经营理念,谓之“洛克菲勒思想中的某些精华”。   一、光明正大赚钱  我一直财源滚滚,心如天助,这是因为神知道我会把钱返还给社会的。   上帝为我们创造双脚,是要
期刊
清朝末期,上海闸北区有一家梨膏店名叫“天知道”,生意做得很大。“天如道”梨膏店的对面是一家姓于的水果店,这梨膏店的发迹就是因为这家水果店。   光绪八年,于家水果店从山东莱阳运到上海闸北区50篓梨。因为路途遥远,梨皮被颠破。经雨一淋,运到目的地就开始烂。不管怎样晾晒和削皮,还是卖不出去。   对门有个小店,里面住着夫妻二人,正没有粮食吃。见于家扔掉了许多烂梨,就拾来削去皮。挖掉烂眼,一吃发现梨很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