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推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高中课程中开始逐步加入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受到认知不足,缺少专业信息技术教师配备以及教学内容理论化等等因素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文章首先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教学的对策,希望能够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高中教学
引言:
信息化时代下,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我们生活和工作快速的融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地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教育领域也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
为了有效的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更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技能,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助于为信息化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一、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问题分析
1.1 学校尚未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地加强教育改革,但是目前教育的实质仍然是“应试教育”。特别是高中时期,所有的学生都面临着升学压力,高考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导致学校并不重视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虽然在课表上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实践教学中这门课程已经被其他课程占用,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流于形式。
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道德品质的教学目标。
1.2 缺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性偏低
虽然部分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也尚未制定出清晰地教学要求。由于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相同。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不足,且教学内容相对老旧,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以电脑的系统为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WIN10系统逐步成为主流,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以xp系统作为讲解的重要内容。同时,网络接入应用的是拨号上网的方式,并不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与实际情况想脱离。由于教学内容未进行实时更新,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1.3 各个地区教育差异导致学习效率高低不同
在不同的地区,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存在差异的,这也是学生学习效率高低不同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层次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在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各学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差异。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家庭都已经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接触计算机设备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也早早地开始接触计算机相关知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强。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导致教学工作计划的设定面临一定的难度。
1.4 信息技术的师资不足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人员编制不足和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多数高中学校尚未配备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导致专业教师的数量很少,甚至是完全没有。
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高考考察的内容,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安排的实践很少,所以,多数学校并未重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配备,采取其他学科教师代课的方式开展信息技术课程,这也能够帮助学校降低教育经费的支出。由于代课教师并非信息技术专业的,信息技术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不足,导致信息技术师资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偏低,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
1.5 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与学科概念存在差异
受到各个地区教育资源和发展水平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分为多个版本。但无论是哪一个版本,其内容并未根据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行优化。
从信息技术的课本内容设置来看,缺乏信息技术前沿知識的引用与渗透,难以推动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
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系统、数学学科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异,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学科还存在教材内容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亟需更新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实践问题的应对策略探讨
2.1 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的优化,对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进行组合,引导学生相互提问,并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应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以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一中“算法与基础”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以及数字化数学与创新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一定教学情境,在学期结束以后,老师计划用50块钱购买一批笔记本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学生,请班长小刚帮忙,小刚决定购买三种单价的笔记本,分别为6元、5元和4元,刚好花完50元钱,那么小刚可以购买多少本子?然后,教师设置探究主题“设计分别购买6元、5元与4元笔记本的组合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这个项目的主题,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做出了项目范例的学习规划。这个题目中考察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算法,考察学生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程序,同时让学生能够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实施项目学习各项探究活动,最终得到组合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对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归纳整理,并形成一个框架图,并运用在线编辑工具综合加工和表达,形成项目范例可视化学习成果,并通过各种分享平台发布,共享创造,分享快乐,达到预期的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師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除了小组交流互动,教师还可以采取问题导学等教学手段,从而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2 设置有效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通过评价,能够更好的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考察学生的信息技术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包括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等,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在信息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活动。
教师结合教育目标,以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利用评价考查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情况,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重视情境过程与整体结果的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总结,这是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的重要反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融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为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信息敏感度培养,同时要提升学生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性格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3 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首先,需要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教学资源,适当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难度。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把校本教材与信息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确保信息技术内容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出一个层次性高,且系统性的教学体系,注重校本教材的挖掘,坚持因地制宜这一基本原则。
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融合在一起,提升信息技术知识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内容。
2.4 培养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加大团队建设力度
为了有效的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的目的,要求教育部门能够加大专业信息技术教师的配置,构建出专业化的师资团队,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除此之外,学校方面需要对现行的信息技术工作体系进行优化,同时要制定出完善的奖惩与评价制度,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有助于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与此同时,学校必须要提升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知。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技能,同时可以强化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实现计算机思维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
基于此,高中学校方面需要提升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关注,并强化课程所具有的工具学科价值,制定出清晰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避免课程设置流于形式。此外,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信息技术知识竞赛,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同时发现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规避填鸭式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 考 文 献
[1]冯卫中.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36-137.
[2]崔忠于.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8(31):263.
[3]傅祺龙.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苑教育,2018(02):28.
[4]陈云清.浅析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49):148.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高中教学
引言:
信息化时代下,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我们生活和工作快速的融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地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教育领域也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
为了有效的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更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技能,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助于为信息化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一、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问题分析
1.1 学校尚未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地加强教育改革,但是目前教育的实质仍然是“应试教育”。特别是高中时期,所有的学生都面临着升学压力,高考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导致学校并不重视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虽然在课表上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实践教学中这门课程已经被其他课程占用,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流于形式。
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道德品质的教学目标。
1.2 缺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性偏低
虽然部分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也尚未制定出清晰地教学要求。由于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相同。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不足,且教学内容相对老旧,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以电脑的系统为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WIN10系统逐步成为主流,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以xp系统作为讲解的重要内容。同时,网络接入应用的是拨号上网的方式,并不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与实际情况想脱离。由于教学内容未进行实时更新,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1.3 各个地区教育差异导致学习效率高低不同
在不同的地区,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存在差异的,这也是学生学习效率高低不同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层次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在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各学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差异。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家庭都已经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接触计算机设备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也早早地开始接触计算机相关知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强。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导致教学工作计划的设定面临一定的难度。
1.4 信息技术的师资不足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人员编制不足和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多数高中学校尚未配备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导致专业教师的数量很少,甚至是完全没有。
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高考考察的内容,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安排的实践很少,所以,多数学校并未重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配备,采取其他学科教师代课的方式开展信息技术课程,这也能够帮助学校降低教育经费的支出。由于代课教师并非信息技术专业的,信息技术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不足,导致信息技术师资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偏低,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
1.5 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与学科概念存在差异
受到各个地区教育资源和发展水平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分为多个版本。但无论是哪一个版本,其内容并未根据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行优化。
从信息技术的课本内容设置来看,缺乏信息技术前沿知識的引用与渗透,难以推动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
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系统、数学学科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异,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学科还存在教材内容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亟需更新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实践问题的应对策略探讨
2.1 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的优化,对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进行组合,引导学生相互提问,并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应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以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一中“算法与基础”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以及数字化数学与创新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一定教学情境,在学期结束以后,老师计划用50块钱购买一批笔记本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学生,请班长小刚帮忙,小刚决定购买三种单价的笔记本,分别为6元、5元和4元,刚好花完50元钱,那么小刚可以购买多少本子?然后,教师设置探究主题“设计分别购买6元、5元与4元笔记本的组合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这个项目的主题,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做出了项目范例的学习规划。这个题目中考察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算法,考察学生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程序,同时让学生能够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实施项目学习各项探究活动,最终得到组合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对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归纳整理,并形成一个框架图,并运用在线编辑工具综合加工和表达,形成项目范例可视化学习成果,并通过各种分享平台发布,共享创造,分享快乐,达到预期的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師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除了小组交流互动,教师还可以采取问题导学等教学手段,从而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2 设置有效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通过评价,能够更好的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考察学生的信息技术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包括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等,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在信息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活动。
教师结合教育目标,以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利用评价考查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情况,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重视情境过程与整体结果的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总结,这是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的重要反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融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为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信息敏感度培养,同时要提升学生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性格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3 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首先,需要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教学资源,适当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难度。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把校本教材与信息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确保信息技术内容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出一个层次性高,且系统性的教学体系,注重校本教材的挖掘,坚持因地制宜这一基本原则。
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融合在一起,提升信息技术知识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内容。
2.4 培养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加大团队建设力度
为了有效的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的目的,要求教育部门能够加大专业信息技术教师的配置,构建出专业化的师资团队,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除此之外,学校方面需要对现行的信息技术工作体系进行优化,同时要制定出完善的奖惩与评价制度,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有助于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与此同时,学校必须要提升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知。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技能,同时可以强化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实现计算机思维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
基于此,高中学校方面需要提升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关注,并强化课程所具有的工具学科价值,制定出清晰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避免课程设置流于形式。此外,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信息技术知识竞赛,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同时发现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规避填鸭式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 考 文 献
[1]冯卫中.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36-137.
[2]崔忠于.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8(31):263.
[3]傅祺龙.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苑教育,2018(02):28.
[4]陈云清.浅析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4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