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提问住中学学科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h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我校《中学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是桂林市“十五”重点A类课题,课题结题时总结科研成果,提出“课前猜问、课中追问、讨论提问、反馈提升”的课堂教学“四环节”。之后,发现这个成果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仍显薄弱。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在原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滚动,选择《启发式提问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新课题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提问的范例。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陷,达到发扬优点,修正缺陷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在提问上挖掘潜力,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法。
  (二)概念界定
  所谓启发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惑力。教师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启发式提问的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式是教师根据一系列事实和问题,利用文本、课文片段、图片、插图、影像等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启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
  
  (一)理论依据
  1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思维与教学理论。在这种理论下的教学方法重视科学探究思维,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能力。
  2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学生能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其创新能力及相关心理品质的体现,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设计提问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 新课程观和学科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一)形成学科问题导学基本流程
  本课题于2006年11月开题启动后,我们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中根椐各学科的实际进行探索,形成了各学科的问题导学基本流程。
  (二)构建启发式提问教学程序和模块
  1 启发式提问教学程序设计主要从“课前提问、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延伸”四个方面进行,加强学生思维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学生思考问题指向明确。
  2 启发式提问模块设计主要从“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启迪思维、专项指导、设计亮点”等五个方面进行,为教师的提问设计指明了方向。
  (三)促进启发式提问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在整个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联想启发、提问启发、反问启发、对比启发等方法进行提问,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草船借箭》时,先让学生进行自学,要求学生读通课文;接着引导学生逐段理解内容,把课文读懂;然后启发学生围绕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重点段落提出问题。老师和同学们边读书边对提出的问题逐个进行解答,给学生创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又如,一位化学教师教学《制取氧气》,导人新课时,循环播放与氧气有关的各种场景图片;接着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根椐这些图片提出氧气的一些作用和用途;然后教师设问:“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知识吗?”启发学生提出“氧气是如何起到这些作用的?”“氧气是如何制取的?”等问题。
  再如,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完《全国大动乱》时提问:“在和谐社会的今天,会不会再发生第二次‘文化大革命’?”让大家通过讨论理解了全国大动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像这样的运动再不能发生,也不会发生。一个学生说:“应该发生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因为那些腐败分子是社会的蛀虫,只有加强打击力度,才能彻底根除。”教师肯定了这种观点的惩治贪官的出发点,并通过再次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过激行为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健全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年前、后两次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对比结果显示,三年来的实践研究,使大多数学生勇于质疑的心理品质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问题意识明显增强,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课题组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策略有所改变,非课题组教师也有提高,效果显著。研究还使我们加深了对一系列问题的认识。
  1 专项指导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
  在启发提问时,教师采用曲问、倒问和探问进行专项指导,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以问引问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示范。曲问是指教师不针对疑问直接提问。而从某一侧面出击;倒问是指教师不从正面提问,而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让学生对照比较,自己得出正确结论;探问是指紧随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提出另一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一种提问策略。此外,还有如对课题的提问、对概念的提问、比较提问、分析提问、寻根究底提问、对照比较提问、发散提问、聚合归纳提问等方法。这些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能使他们感到提问也不难。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开端,只有让问题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才能使“问”与“学”互相促进,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2 优化提问是提高提问效果的主要途径
  问题的优化需要在反思中不断完善、修正。为使提问更具科学性,我们设计了启发式提问有效性观察表,教师根据观察表收集的数据,进行理性的对比分析,重新调整教学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提问效果。
  3 设计高效的课堂对话交流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关键所在
  “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有效课堂昭示着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关系,突现着生成、创造、发展的精神魅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符合实际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激情中、思辨中、探究中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在有效对话的过程中还原课堂本真,实现知识的积淀、人文的浸润、智慧的构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然后再生成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形成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这样,充满真情、闪烁智慧火花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美丽。
  


  4 启发式提问的教学应用打缝了幸福的课堂
  长期以来的教学意识使一些教师将“教师提问”视为经典,学生围绕“师问”思来想去,很少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学生的幸福学习。启发式提问追求课堂的生成与互动,教师上课前预设提问,上课时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灵活调整,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
  5 启发式提问的教学应用突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生本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以质疑为重点,围绕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按照这样的理念,我们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定位在“以发现问题为起点,以分析问题为过程,以培养问题意识为目的”。我们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不是让学生马上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不是追求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追求学生发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6 启发式提问的“三环节四步骤”是课堂提问的范例
  (详见下图)
  
  五、讨论与思考
  
  1 问题设计要以预设为主,兼顾生成
  课堂教学是动态发展的,问题的设计应以预设为主,兼顾生成。特别是主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问题群,教师必须在课前充分准备,在课中根据实际灵活调整。通过教参或自己思考得来的问题多为预设问题,而源于学生的问题既可以是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也可以是课前收集、筛选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还可以是课后对学生进行指导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2 启发式提问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在启发学生提问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自学、思考,给他们创造思维的空间,让他们逐渐学会主动思考、善于提问。要努力做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问;教给思考方法。引领学生会问;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乐问。
  综上所述,启发式提问是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它创新了课堂提问,促使课堂发生质的变化,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实现了学生拥有充满生命力的学习空间。它以问题的形式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深化了学习的内容。一个个问题就像一根串起一颗颗珍珠的丝线,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其他文献
学生自诉:我叫小洁,是一名高三的女生。最近两个月,我的心情烦躁,感觉自己非常努力,可是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退步了。从最近这3次模拟考来说,第一次,年级200多名;第二次,300多名;第三次,400多名。高一、高二时,我的成绩在班级里排前10名,但是上了高三,虽然时间花了不少,却总是不见成效。现在时常感觉压力大,心情烦躁,学习效率下降。  咨询师的观察:小洁说话有礼貌,思路清晰,衣着整齐,但情绪
期刊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副教授陈红、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院长何妮妮在2010年第2期《课程·教材·教法》中撰文指出,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为增进民族国家间的互相理解和互相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的国际理解教育,越来越受到基础教育的关注,可以学科渗透的方式来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呢?第一,国际理解教育
期刊
一米六的个子,瘦瘦的,扎着头发……第一眼看到张宗红老师,感受到的是她的平和与干练。在25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张老师得到了诸多荣誉,2009年她又获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张老师的话虽不多,但她热情、谦逊。提起她获得的成绩,她只是笑笑:“我做的都是些小事,自己感觉没什么很特别的。”那么,张老师教书育人的秘诀何在呢?她给出的答案是:育人之道,在真爱。作为老师,就要有爱的真心、爱的艺术。  德国著名教育家
期刊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其一,它是学校最重要、最根本、最有影响、最持久的信仰与追求。其二,它是学校每个成员共同的追求与信仰。我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人生。它的确定源于我们对学校历史与现状的思考;源于我们对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思考;源于我们对师生成长与发展规律的思考。  教育的本源是为人的发展服务,人的发展是为了追求幸福人生。幸福不是单纯物欲的满足,而是积极生活的整体状态
期刊
由于农村的教育相对落后,农村孩子可看的书不是很多,见识相对少,导致农村孩子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语文的功底差。这就导致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的后果。能不能寻求一种老师好教,学生爱学的教文方法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模仿”,能使作文教学变难为易。    一、片段模仿    模仿的用意是让学生内心已有的生活材料、语言信息、思维习惯受到触动,使之定型,它让学生能够站在一个可以操作、可以达
期刊
学科的总复习教学都希望做到让学生能抓住根本、抓住关键,选择恰当的方法,合理利用时间,把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应用知识“得心应手”。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以下以高中数学总复习为例加以说明。    一、重课本抓基础    总复习往往时间紧,教学内容多,练习题量也较多。于是,有些教师、学生在总复习中抛开课本,大量使用复习资料,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覆盖”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并不
期刊
时常在想,好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学识渊博、研究硕果累累,还是课堂上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听了罗洪信老师的课后,我才知道,其实上面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是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切合他们自身水平、能让他们接受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扎扎实实地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才是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做的。  从教20多年,罗洪信老师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通过实践、感悟、思考、
期刊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    本刊讯 6月3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2010年全国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全面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  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在讲话中强调,要紧紧围绕重点任务,扎实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积极推动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廉洁教育有机纳入中小学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期刊
自2009年6月我校开始创建自治区义务教育常规管理达标学校以来,校园“五化”建设进程加快,书香氛围更加浓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较大的发展,学校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健全机构,营造浓厚氛围    创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工作伊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就“常规管理达标学校”的创建工作制订了具体方案。并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贯彻创建“常规管理达标
期刊
他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名乡村教师,十几年来坚守着梦想,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从一名代课老师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用自己的努力让侗乡人记住了他的名字——杨文练。  1995年,刚从师范毕业的杨文练到良口乡产口小学当代课老师。这是一所离县城约40公里的村级小学,他所带的班级尽管只有19名学生,但已换了6位班主任,是有名的“烂班”,成绩又是全乡倒数。上第一节课时,学生们有的坐在桌面上,有的打瞌睡,有的故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