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岁”,有没有可能温柔度过?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标题的爸爸妈妈们可能会想,“可怕的两岁”?还温柔度过?这是不可能的吧。
   相信有两三岁孩子的家庭,没有不抓狂的,上一秒还嬉皮笑脸,下一秒就到地上撒泼打滚不带停的,爱说“不”,也伴随着臭脾气和时不时的无理取闹……
   但我们有没有真的静下来仔细想想,所谓的“可怕的两岁” “熊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而这传闻中“可怕的两岁”有没有可能温柔地度过?如果有的话怎么做?
   两岁为什么“可怕”?
   孩子天生需要关注。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希望得到关注,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得到关注,他们就会用负面的行为来寻求关注,比如尖叫、大哭、打滚撒泼、黏人等等。
   的确,当孩子这样时,我们大人必然会去关注他们,不是吗?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想想我们以前谈恋爱时,谁没有过故意发脾气、故意“作”来获得另一半的关注呢?
   怎么应付?最好的储蓄“关注值”的办法就是“高质量陪伴”,具体可以参考和自查一下以下做法:
   每天至少有一次完全没有手机干扰的陪伴;每天至少一次和孩子一起疯狂傻笑;每天至少一次身体接触;每天至少一次放下“教”孩子的念头,而是跟随孩子玩;每天至少一次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我爱你,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孩子天生需要权力。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为他们决定一切,从什么时候吃饭、吃什么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去哪里玩等等,孩子可以决定的事情少之又少。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我意识增强,他开始慢慢希望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世界。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还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这方面的意愿,于是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就会用极端的行为来表示抗议和宣布自己的“主权”。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里越是宠爱的孩子,脾气越差,越难管教,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你给的爱不是他想要的,当孩子想要寻求独立和权力时,你却事无巨细样样包办。
   因此,从1岁开始逐渐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帮助孩子独立很重要。
   “关注”和“权力”缺一不可
   拿小D举例,她从小到大不缺少“关注”,至今很多医生看到她都会由衷地说:“尽管是早产宝宝,但她真的很有安全感,是个被爱充盈的孩子。”
   但我之前就忽略了“权力”,我还一直把她当成印象中那个小小的弱不禁风的宝宝,忽略了她现在开始希望自己做主了。而这就成了小D大发脾气的导火线。
   我现在会教小D回家后自己洗手;出门前自己拿鞋子穿上等。
   两岁来临时怎么办?
   满足了孩子“关注”和“权力”的需求后,并不意味着孩子不会发脾气了,这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也需要提前学习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自己保持冷静。“可怕的两岁”的孩子发脾气再也不像小时候只是哭几下子,他们会在地上打滚、乱踢、大叫、打人、摔东西等等。
   如果这样的情况恰巧又是发生在公共场所,我们就会更迫切希望孩子可以立即停止哭闹。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也被惹怒了,发脾气了。
   我自己也发过脾气,明白那种三秒钟火气上来的感觉。我现在自己使用的一个招数就是“假装平静”。每次遇到小D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立即会提醒自己,“我现在发脾气也解决不了问题。”
   同时,我会把声音放低,语调变得更加温柔,她哭得越大声,我的语音语调就越低越温柔。
   经过多次以后,我现在慢慢已经可以很平静地应对这些情况了,而且我发现当我越平静,通常可以越快地解决小D发脾气的问题。
   陪伴却不干预阻止。对于孩子非常激烈的发脾气行为,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用语言制止孩子,對于正在经历情绪波动的孩子来说,任何话他们都是听不进的,而且通常会让他们变本加厉。
   通常,我会陪在小D旁边,不做任何事,有时小D发泄完了就好了。有时,她的哭闹持续时间长了,我就会清楚且平静地对她说,“我知道你很难过,你想出去玩,但现在天黑了,我们不可以出去了。”
   这里很关键的是,我们的语音语调、表情和肢体语言都需要平静且坚定。
   事后谈论。当孩子平静后,记得要第一时间把孩子抱起来,可以亲亲她,让她知道“妈妈还是爱你”,同时也是让她知道好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这其中包括了她可以让自己情绪恢复。
   之后,非常重要的是用简单的语言复述一下之前发生的行为:“我知道你刚刚很生气,因为你想出去玩。”(帮助孩子用语言定义自己的情绪)
   “不好意思,我刚刚无法理解你,因为你一直哭,我不知道你要什么。”(让孩子明白语言表达比哭更加直接有效)
   规则与爱并行的长期亲子关系
   面对孩子年龄渐长,脾气渐大,我们经常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简单粗暴地打骂,要么就毫无原则地妥协了。
   “他一直大哭大叫,我无法忍受,我就修理一顿。”的确,作为成人,我们要求一个小孩子停止做一些事,我们总有办法,打骂是最直接的,但这也是最伤害亲子关系的手段。
   “算了,他还是孩子,就满足吧,以后大了再讲道理。”
   要知道,如果现在这样一个2岁不到的小孩发脾气都可以左右我们的原则,那你就该想象得到,16岁那时她会如何利用这一点来提出更多不合理要求了。
   这两种极端归根到底的原因就是,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总是想“立即解决”。
   所谓的“可怕的两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独立宣言,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之后还会有青春期叛逆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从第一次开始,就认真地考虑如何应对,把这个作为建立规则与爱并行的长期亲子关系的契机。
其他文献
这是一种既简单而有趣的方式,可以锻炼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绘画、讲故事、折纸运用等多项技能,汇总于一本小小的风琴故事书,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孩子自己亲手创建出来,也会成就感满满。   首先将纸裁成一长条,折成风琴状。   将孩子们都熟知的故事“拔萝卜”中的形象抽取出来,分别贴上几何图形,引导孩子用画笔发挥想象,增添细节,将小猫、小狗、小女孩、老爺爷、老奶奶等形象变出来。简简单单的形式,就将故事完美地呈现
期刊
这是一匹背上有枪伤的枣红马——民政部门给它授予了“拥军马”的称号。至此“拥军马”的美誉在全村传开了。  原来1940年初,日军相继在刘石岗、范下曹一带构筑据点,由伪军第二路军高德林一个营守备。八路军血战两昼夜后,完成了阻击日伪军任务后,开始转移。  这天晚上,远处的炮枪声响了一夜,下关村的财主马湘子吓得一夜没合眼。几天前,当得知鬼子来时,许多村民抛弃了家园,外出避难。马湘子一是因为腿脚不方便,二呢
期刊
近年来,高尿酸、肥胖症频频找上幼小的孩子们。12岁孩子,5年间“亲”果汁,“远”白水,突发通风……难道给孩子喝鲜榨果汁也错了吗?每天喝果汁的限值是多少?别急!这就带你深扒一下关于鲜榨果汁的那些事儿!   鲜榨果汁,其实是“水果垃圾”   想要榨出一杯350ml的新鲜橙汁,大概需要5个橙子。那是不是就等同于让娃吸收5个橙子的营养?   为了让宝爸宝妈更直观地看清果汁的“真面目”,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对
期刊
暑假来临,正是小朋友们拓展阅读的好时机。小读者们将在本期的《幼儿画报》里与我们的老朋友红袋鼠、火帽子、跳跳蛙再次相遇,通过《萤灯与雪灯》的故事,提升我们的绘本阅读能力。  绘本故事《萤灯与雪灯》不仅为我们拆解了成语“囊萤映雪”的成语典故,还为我们提供了引导孩子绘本阅读时的三重读法,激发孩子进行拓展性阅读的兴趣。  就故事读故事  《萤灯与雪灯》讲述了红袋鼠和它的小伙伴火帽子、跳跳蛙一起探索自然、验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可能会影响到幼儿的探究积极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幼儿园进行STEM 教育活动,需要创设动态多元的互动环境。通过营造STEM探究氛围来吸引幼儿参与各种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和艺术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STEM教育模式的重要功能和价值。我园自成为STEM种子学校以后,依据STEM 环境创设的生活性、探究性、整合性、操作性四原则,
【摘 要】  3-6岁是幼儿视力发展的关键期,容易受到行为习惯、用眼卫生、饮食、环境、电子产品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视力异常。同时,这一时期也是预防眼部疾病与治疗的最佳阶段,必将对幼儿的视力健康影响终身。幼儿园作为幼儿每天生活学习接触最多的地方,做好视力健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  幼儿园 视力健康教育  近年来,在组织小班新生体检及中大班幼儿常规体检时发现,很多幼儿的视力和眼部检查结果不达
关于读书,读红色书籍,我想从我的童年说起。八十年代,物质匮乏。在农村,靠种田维持一大家子人生活非常困难,更别谈买上几本书给孩子看这种天方夜谭的事了。  我们家,三个孩子,我是老幺。母亲没多少文化,但毛主席语录背得滚瓜烂熟,常常一字一句,悉心教导,耐心给我们解说其中含义。“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这一句话是母亲经常给我们引用的。母亲擅
期刊
小丽一进家门就埋怨妈妈这次给她找的相亲对象不好。  “妈妈,你明知道我在税务局上班,你还给我介绍这样的人……”话没说完,被妈妈抢着道:“怎么了,是不是人家不喜欢你的工作单位啊?你从大学毕业后在税务局上班已经十年啦!天天起早贪黑,节假日还不能休息,就是因为忙工作,把婚姻大事给耽误了。我一直叫你换个岗位,你就是不同意。现在好了,让别人嫌弃了吧……”  “哎呀!不是啦,妈!人家一听说我在税务局上班,都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