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康香港设计的一面旗帜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ll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到刘小康是在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艺术总监荣念曾先生的漫画个展上,留着小胡子穿着西装的刘小康前来捧场。转眼,他并不高挑的个子就为汹涌的人潮所淹没,就像他的为人,多少有点低调,作为亚洲顶级设计师,他从事设计30多年,获奖超过300项,许多公共艺术作品及雕塑创作被世界各地博物馆收藏,却极少在公众视线中出现。
  天窗文化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日在内地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从设计到产业——刘小康的CMYK创意学》,可以说是一个进入刘小康设计世界的窗口。翻开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原来他的设计世界是如此缤纷多彩,甚至用一种颜色已经不能涵盖。所谓“CMYK”,C指Cyan(青绿色)、M指Magenta(洋红色)、Y指Yellow(黄色),K指Black(黑色),架构起刘小康万千色彩的设计世界。
  又东又西,香港人的特性
  “我不是香港第一代设计师,陈幼坚也不是。”刘小康对记者说,“香港真正第一代的平面设计师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汉默雷·斯塔尔,是个外国人;一个是Patric Zhong,也就是钟培正,从德国留学回来。土生土长的第一代设计师,那就得说是靳埭强,陈幼坚也听过他的课,蔡杞仁也是靳叔的学生,还有王丙培、李宏传等人,和我都是这一批出来的香港本土设计师。”
  被刘小康亲切地称为“靳叔”的靳埭强,就是刘小康现在所在公司“靳与刘设计公司”(Kan and Lau Design Consultants)的合作拍档,1981年,刘小康从香港理工大学肄业后,经老师张义引荐,被新思域设计制作公司聘用,而靳棣强靳叔恰巧是这间公司的合伙人之一。慧眼识英雄,1996年,随着刘小康在设计界的声名鹊起才华溢现,虽然靳棣强先生算是刘小康的老师,高了点辈分,可是他还是毅然决定,和这个年轻人一起合组设计公司。
  左靳右刘,左膀右臂。谈到这位合作多年的出色拍档,靳棣强自然是赞赏有加:“刘小康是我设计事业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他是少数能自觉思考、汲养、寻根、定位、视野甚远、不断扩阔创作空间的香港设计精英。”
  自1984年起,刘小康屡获殊荣,包括1989年德国莱比锡最佳书籍设计银奖、1993年东京字体协会铜奖及纽约水银奖金奖、1995年路易·卡地亚卓越成就奖、1997年韩国第三届国际海报三年展全场大奖、1997年全港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及2007年两度香港设计师协会金奖、2008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设计艺术观摩展终身设计艺术成就奖……他的设计,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元素(书法、篆刻、家具、传统图案乃至春宫图的大胆运用),但绝不拘泥,或简洁留白,如中国水墨,抑或色彩斑斓,大胆实验,既注重产品或平面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又有中国古典的隽永内敛,果然独树一帜。
  刘小康的英文名叫Freeman,自由人,这是他的设计哲学吗?狂放不羁,如竹林七贤,可是那黄色的皮肤和中国人的特性,又是如此明显。所以他说:“又东又西,香港人的特性。就我个人的设计之路而言,这可能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决定了的。中学的时候,我看到了靳叔的“集一”设计课程海报,印象非常深刻,海报上,一支毛笔和一把圆规并列,让我开始学习和思考中西文化融合起来进行设计创作的路径。到我毕业时候,我的设计思路与靳先生很像。我们关注的都是中国文化如何现代化,现代设计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1996年的“香港东西”是刘小康为伦敦的一个海报展所做的设计:海报上,东西两个杯盏之间,几个小人在游来游去,描述香港既是东方又是西方的文化状态,刘小康说,“我认为香港人就是在这种东西方茶文化中徘徊,人们可以早上在中式茶楼喝普洱,中午到茶餐厅喝英式茶。”
  很大程度上,也正是香港这片奇特的土地孕育了刘小康这样的设计师,在东西方之间,既有身份认同的纠结,同时也有互相碰撞的火花,一纠结一火花,追本溯源又继往开来,香港设计,乃有所成。
  椅子的隐喻
  刘小康低调,不等于他就不关心社会,恰恰相反,他用艺术的方式表达着他对社会的看法。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2005年11月在北京东方广场展出的“椅子·戏”展览,他赋予椅子以性别,用“男”椅和“女”椅来影射香港的政治斗争。听着就有点新鲜,椅子还分男女?
  谈到这个作品,刘小康解释说:“那是因为1997年之前,我注意到很多人在争一个椅子,比如区议会的议员的选举啊,还有很多类似的选举,大家都疯了。在这个展览之前,我是先做了一些雕塑装置作品,也用在一些海报上面。椅子和椅子的关系其实就隐喻着人与社会以及制度的关系,后来又用一个‘男’椅子和一个‘女’椅子,代表两个人的关系,代表它们不同的状态,设计了一个系列。然后我想,是不是可以把雕塑变成真的可以坐的椅子?这个‘椅子·戏’的展览在香港、台湾、东京、北京都有展览过。”
  如果你熟悉刘小康的话,你就知道,他对椅子隐喻的创意念头,最早来自戏剧。1985年,香港话剧导演蔡锡昌和杜国威合作,编导了一部述说香港自开埠以来140多年历史的话剧《我係香港人》,成为香港第一部讨论香港身份认同的剧目,共演出了144场,而当时初出茅庐的刘小康,设计了这部话剧的海报,海报上,硕大的“我系香港人”五个大字,底下是一个香港青年坐在一张椅子上,椅子一半是红色,一半是蓝色,一半是中式,一半是英式,促使人思考,香港人究竟是怎么样的人?
  他喜欢电影,尤其是香港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可是在和徐克《七剑》设计海报之前,他合作最多的,却是舞台剧。1993年1995年,他为荣念曾设计《香港二三事》和《香港九五二三事》的海报,2002年,他又为蔡锡昌、林奕华的《等待果陀》和《好风如水》设计海报。不论是荣念曾政治意识的锋芒毕露,还是林奕华们的唯美艺术,他都拿捏得当,正契合实验戏剧的先锋精神,显得卓尔不群,又颇堪回味。
  在与荣念曾合作《审判卡夫卡之拍案惊奇》时,刘小康创作了人生第一个户外雕塑,在雕塑的顶端,一张椅子,三条腿在空中,一条腿上还挂着一个人像,好像随时都可能从空中掉下来。   那件作品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自此之后,他一发不可收,做了很多装置艺术作品,“椅子·戏”也可以算是其中的一员。这些装置艺术和一般艺术家的并不太一样,它们相当多的也能够实用,只是人体工学方面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也没有考虑制作方面的具体细节。刘小康说:“如果不考虑卖的问题的话,它们就是一堆艺术品;如果要放到家具店里去卖,那就要考虑得更多。放在画廊里卖和放在家具店里卖是不一样的,需要考虑到大概的一个销售情况,在家具店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文化变成产业
  作为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前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刘小康对香港本土的规划设计一直非常关心,比如西九龙的规划,他就直言不讳:“西九龙是香港近期一个很大的文化社区建设计划,但问题不在于它建成后会是什么样的,而在于我们如何将内容建构出来,人才的培养很重要,观众的培养也很重要,两者缺一不可。而不是说园区建设好了,再去请设计师来,不应该这样。既有观众,又有艺术家和管理人员的网络才是健康的生态。西九龙的剧院谁来看?给那些到香港来旅游的人来看吗?这些空间应该是一个工具,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接触到艺术,认识到艺术,培养文化的氛围,这是在西九龙建成之前就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到建成之后再说那时就晚了。”
  内地很多创意园区也请刘小康去考察、担任顾问,刘小康对内地的创意园区热也颇不以为然:“现在国内的创意园区给人的感觉好像一个地产商在卖房子。创意产业在中国的推动和很多国家不同,在别的国家已经很成熟了,他们也不是用园区的方式来发展的。在国内,好像科学园区似的,以为把设计师像科学家一样捆在一起做一个园区就能成功。要知道,我们不是在做研究,我们也可以去别的地方,为什么一定要来这里呢?我们做很多东西是不同领域的,‘创意’是一个很宽泛的限定概念。”
  在刘小康看来,创意无处不在,可以文化,也可以商业,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条完美的结合之路。刘小康自己的公司,就在做着各种尝试。要知道,刘小康可不是一个单纯的实验艺术家,在商业性的工业产品设计领域,他同样顺风顺水广受好评。
  为内蒙古鄂尔多斯毛衣品牌做的包装设计就是刘小康的得意之作。“当时鄂尔多斯已经在国内很成功,但还想打开国际市场,他们请来我来做整体的品牌设计。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为他们找寻市场定位和策略,他们的工艺本身非常精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果让这个品牌为国际所熟知,如何让他们成功,这很重要。”很快,刘小康的包装让鄂尔多斯成为中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毛衣品牌之一。
  他为屈臣氏蒸馏水设计的水瓶同样如此,该设计获得了“瓶装水世界”全球设计大奖,新包装结合水流动的线条及人体美态,流线型的设计强调线条美感,提升品牌到生活享受的层次,他记得那是个难忘的一年:“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每一个月都有一个年轻艺术家来做一个设计,希望能将年轻人的文化、现代艺术与商业结合起来。每一个月,屈臣氏水在香港都能销到8万到10万瓶,我觉得这也可算是一种公共艺术的行为了。”
  30年,弹指一挥间,“靳与刘设计公司”已经成为香港本土设计的一面重要旗帜,他们的设计,同样是香港精神的体现:创意无限,从中国古老的根中,开出最现代最摩登的设计之花。
其他文献
成就冠军风范的原因是什么?  包一晨答得言简意赅:  理想成就未来,  传承实现梦想,  创新稳步前行。  拥有富足的生活,他是人们口中的富二代,但他并不喜欢这个称呼。初见时,说话不紧不慢,言谈举止透露出沉稳和世故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父亲,是南江集团的董事长,一位低调的上海富豪,从事地产和影视文化产业。“沪上第一豪宅”檀宫别墅就是南江集团的作品。  受父亲的影响,包一晨开始自己创业,如今他与父辈
期刊
绘画之路  潘公凯先生的小学阶段愉快且充满理想,他在杭州唯一一所供外宾参观的安吉路小学读书,那是浙江省的典范校,整个学校都是按照苏联小学的模式新建的,桌椅分高低,每个教室的窗台上都摆着花,校园里有草坪,连小学生的厕所都是抽水马桶,这在当时相当奢侈。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教得特别好,学生常在礼堂上课,后面坐的从各地来的听课教师比学生还多。潘先生是成绩特别棒的学生,学什么都很快,小学一年级开始当班长,争
期刊
早就得到了《财富堂》的邀请,撰写“成功女性”的专题,作为新春三月的献礼。  酝酿许久,一直在盘算所熟知的哪些忙于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女性更具代表意义。后来锁定如下诸位:  “退休”策展人陆蓉之先生,她现在开始了新的事业和生活方式;  今日美术馆新馆长谢素贞老师,她坐镇四楼馆长办公室,运筹帷幄;  泰康空间总监唐昕女士,她一路稳健,学术收藏双丰收;  UCCA的CEO薛梅女士,她一直默默付出,为整个机
期刊
2007年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时,我还在清华美院从事艺术评论和艺术市场研究工作,当然把这个机构当成了特别样本,在后来的工作中也一直格外关注。UCCA几度换将,2009年夏来了薛梅,从“艺术商店的总监”做起,日益改变着“商店”带给人的感受和体验;后来她升任CEO,虽然媒体上少见其言,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知道,她为这个机构乃至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有了此次的专
期刊
早闻“谢素贞”大名是源于我2006年夏在日本媒体的那段编辑经历。当时每个月至少两次联络各艺术机构,适逢她刚接任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在很多场合都能得见。后来她到雅昌集团任总监,再后来的独立策展人身份,都是我关注和学习的榜样。在提交本专题的撰写计划时,还在筹划是托央美美术馆还是雅昌网的朋友帮忙引荐。后得知她担任今日美术馆馆长,就如常提交采访提纲,很快得到了谢馆长接受面访的回复,还是在四楼的馆长办公室,
期刊
展览时间:2013年4月13日-8月30日主办机构:龙美术馆 (浦东新区罗山路2255弄210号 近花木路)  展览简介:该展阵容强大,共展出艾轩、陈丹青、陈文骥、陈逸飞、郭润文、靳尚谊、冷军、刘小东、石冲、王沂东、徐芒耀、杨飞云、尹朝阳、喻红、张培力等近50名当代艺术家的写实油画作品,非常值得一看。这些作品通过对客体形象的个性“写照”,展现了当代写实油画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期望以这个展览来探讨写实
期刊
作为书法家,唐校笙很不一般。比如,在书画市场兴盛的现今,他不贩售自己的作品,而是每日临帖、练习,通宵达旦;各自为家的状况下,他集结各省市美协主席,自掏腰包办展办活动;多数人追随名门正派和名人字画,他却跑去市井坊间,发掘了一批扎根在民间的人才。看似不务正业,他的作品却多次获奖,并先后在日本、韩国、奥地利、捷克、瑞士等国进行现场书法表演。  唐校笙是北京三唐书画院院长,至今有1000余名书画家签约该院
期刊
我在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展厅里,在一个疑似精神病人的世界里盘桓,眼前的一幅幅色彩强烈、构图简洁而有力的油画,向我们敞开了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世界,传递出画中人物内心的焦虑、惆怅、哀伤和卑微的渴望,这纤弱而强大的感觉,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奥地利著名画家维尔纳·贝格作品展——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旋即来到上海,在这个阴冷的寒冬,让我们稍感暖意。这份暖意并非来自画面本身,而是
期刊
很难想象,位于上海黄陂南路374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会承办什么样的艺术家个展。一进门,就见“九天揽月”狂草条幅,那四个大字如凭虚御风一般。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1965年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曾填过一阕《水调歌头》,并亲自手书。不过,眼前的这幅字迹几可乱真的《九天揽月》,署名却是——周鹏飞。  这位1970年3月出生于青岛莱西的艺术家,现就职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系中国毛泽东书法
期刊
在台北李山个展上看到的“蜻蜓人”,意外地让我的思绪同时钻进了志怪小说、当代艺术、科幻电影三个不太相干的领域,沉迷在文学意象、艺术观念、科幻哲思的遐想中。  几个月前,我有幸在台北当代艺术馆参加了艺术家李山的最新个展“粉红微笑之后”,这次展览的主题是李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思考和创作的“生物艺术”,李山用“蜻蜓”这一符号贯穿此次展览所有作品始终。比如艺术馆的外墙,就被李山用20万只独立编号的仿真蜻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