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关系,感受家乡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本着这一精神,学校编写了《海安——我可爱的家乡》这一校本教材。该教材浓缩海安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变迁、众多人物典故和改革开放以来海安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用好这一教材,既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更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一、欣赏家乡美丽风光
海安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地理位置優越,一年四季分明,风光十分优美。《海安——我可爱的家乡》选择了几处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了介绍:南黄海之滨的老坝港风情、里下河水乡的虬龙山庄、通扬河畔的海陵公园……这处处美景,无不透出海安灵秀之气。在这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感受家乡美丽风光同时,油然而生爱乡之情。
海安珍稀植物园地处海安县城西郊,是海安人休闲的好去处。园中有寿达千年的桂花树,有高达二十多米的银杏树,有胸径五十厘米的百年女贞……全园共计二百五十多种木本植物、一百多种草本植物,堪称江海大地上难得的珍稀植物大观园。在讲授《海安珍稀植物园》时,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到植物园游览,引导他们徜徉在绿树丛中。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怡人的美景,一定会使他们流连忘返。这就为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边组织学生研读教材,一边引导他们回忆游览植物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课本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交融、校内向校外的延展,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体验向理性认知的提升。
二、了解家乡悠久历史
海安,古称海陵,有着悠久而光荣历史。青墩古人类遗址,是新石器时期江海大地人类文明起源;苍松翠柏之中的联抗烈士纪念馆,记载着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光辉历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学生有着极大教育力量。教学中,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也可带领学生现场参观,引导学生更多地直观了解家乡历史,从而提高思想认识,点燃智慧之火,唤起情感共鸣。
1973年,在海安县城西北约28公里沙岗青墩发现了距今5500多年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考古专家们通过深入研究认定,这里是中华文明起源发祥地之一。在进行《青墩古人类遗址》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展示该遗址出土的古人类生活、生产用具,也可组织学生到海安博物馆现场参观出土文物,使学生懂得自己家乡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激发他们自豪感。
三、走近家乡杰出人物
《海安——我可爱的家乡》注重通过对家乡杰出人物介绍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辖地含今东台、海安)盐仓监时留下范公堤;文天祥从元军手中脱险南下路过海安时,曾写下“自海陵来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门关。若将九折回车看,倦鸟何年可得还”诗句;生前担任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海安人蒋和森,一生研究《红楼梦》,发表了数百万字论著;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冠军仲满,则是当代海安杰出人士典型代表……一个个杰出人物事迹成为难得教材。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人物故事,然后在课堂上以故事会形式,让学生讲这些故事,使大家在生动形象故事中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蒋和森孜孜不倦、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仲满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高昂斗志……
四、感受家乡改革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海安发生巨大变化。《海安——我可爱的家乡》介绍海安近年来崛起的地方知名企业,介绍海安麻虾酱、里下河大米、蚕丝被等畅销全国的海安特产,充分表现了海安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教好用好这些内容,就可以使这些精神在学生幼小心田中深深地扎根。
例如在讲授《南黄海明珠——老坝港》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作为江苏省沿海乡镇中海岸线最短、拥有海洋资源最少的一个海边小镇,老坝港竟然夺得四顶金光闪闪桂冠——“中国紫菜之乡”、“中国鳗鱼之乡”、“中国河豚之乡”、“中国渔网之乡”。让学生知道,那里有全国著名的紫菜生产基地,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黑籽鳗培育基地和全国鳗鱼苗交易集散地,有世界最大、年库存量达400万尾无公害河豚养殖基地,有产量近万吨、年交易额达1.5亿元网具织造业。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阐述,老坝港的发展,是海安也是全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缩影。正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才使家乡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安——我可爱的家乡》教材编排,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帮助学生把学习与自身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他们从内心里产生真实感受,以更好地体会家乡之美,萌发爱国爱乡之情。
一、欣赏家乡美丽风光
海安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地理位置優越,一年四季分明,风光十分优美。《海安——我可爱的家乡》选择了几处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了介绍:南黄海之滨的老坝港风情、里下河水乡的虬龙山庄、通扬河畔的海陵公园……这处处美景,无不透出海安灵秀之气。在这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感受家乡美丽风光同时,油然而生爱乡之情。
海安珍稀植物园地处海安县城西郊,是海安人休闲的好去处。园中有寿达千年的桂花树,有高达二十多米的银杏树,有胸径五十厘米的百年女贞……全园共计二百五十多种木本植物、一百多种草本植物,堪称江海大地上难得的珍稀植物大观园。在讲授《海安珍稀植物园》时,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到植物园游览,引导他们徜徉在绿树丛中。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怡人的美景,一定会使他们流连忘返。这就为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边组织学生研读教材,一边引导他们回忆游览植物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课本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交融、校内向校外的延展,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体验向理性认知的提升。
二、了解家乡悠久历史
海安,古称海陵,有着悠久而光荣历史。青墩古人类遗址,是新石器时期江海大地人类文明起源;苍松翠柏之中的联抗烈士纪念馆,记载着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光辉历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学生有着极大教育力量。教学中,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也可带领学生现场参观,引导学生更多地直观了解家乡历史,从而提高思想认识,点燃智慧之火,唤起情感共鸣。
1973年,在海安县城西北约28公里沙岗青墩发现了距今5500多年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考古专家们通过深入研究认定,这里是中华文明起源发祥地之一。在进行《青墩古人类遗址》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展示该遗址出土的古人类生活、生产用具,也可组织学生到海安博物馆现场参观出土文物,使学生懂得自己家乡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激发他们自豪感。
三、走近家乡杰出人物
《海安——我可爱的家乡》注重通过对家乡杰出人物介绍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辖地含今东台、海安)盐仓监时留下范公堤;文天祥从元军手中脱险南下路过海安时,曾写下“自海陵来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门关。若将九折回车看,倦鸟何年可得还”诗句;生前担任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海安人蒋和森,一生研究《红楼梦》,发表了数百万字论著;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冠军仲满,则是当代海安杰出人士典型代表……一个个杰出人物事迹成为难得教材。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人物故事,然后在课堂上以故事会形式,让学生讲这些故事,使大家在生动形象故事中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蒋和森孜孜不倦、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仲满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高昂斗志……
四、感受家乡改革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海安发生巨大变化。《海安——我可爱的家乡》介绍海安近年来崛起的地方知名企业,介绍海安麻虾酱、里下河大米、蚕丝被等畅销全国的海安特产,充分表现了海安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教好用好这些内容,就可以使这些精神在学生幼小心田中深深地扎根。
例如在讲授《南黄海明珠——老坝港》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作为江苏省沿海乡镇中海岸线最短、拥有海洋资源最少的一个海边小镇,老坝港竟然夺得四顶金光闪闪桂冠——“中国紫菜之乡”、“中国鳗鱼之乡”、“中国河豚之乡”、“中国渔网之乡”。让学生知道,那里有全国著名的紫菜生产基地,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黑籽鳗培育基地和全国鳗鱼苗交易集散地,有世界最大、年库存量达400万尾无公害河豚养殖基地,有产量近万吨、年交易额达1.5亿元网具织造业。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阐述,老坝港的发展,是海安也是全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缩影。正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才使家乡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安——我可爱的家乡》教材编排,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帮助学生把学习与自身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他们从内心里产生真实感受,以更好地体会家乡之美,萌发爱国爱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