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生活 生活大课堂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jsword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明确指出了思想品德课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以及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一、德育的目标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
  “知”就是学生对思品课内容的知识构建,新课程除了认知与导行外,更多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获得经验。“行”就是学生学以致用,以知践行,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品德,由课内向课外迁延,从思想品德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简言之:“知”就是做到“課堂小生活”,“行”就是做到“生活大课堂”,“知”以“行”为目标,“行”以“知”为基础,知行合一,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石。
  如何做到“课堂小生活”,也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对思品课内容的知识构建,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研究的热点,许多方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究。
  笔者在这十多年的思品教学实践中,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只有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以“明理、激情、导行”为基本教学要求,“明理”就是明确道理,新教材编写和使用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以确立处世安身的基础和行为的准则。“激情”就是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和美好追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性格、兴趣,消除不良情绪和心理偏差,让学生有调控情绪的心理机制。“导行”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要积极引导学生展示生活实践,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落脚点。
  二、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思想品德课必须回归生活
  要善于联系社会热点,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并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转变成为鲜活的和永不枯竭的能力。教师要及时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例,结合教材,寻找出理论与实际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联系时政,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理论最终都要联系实际,教学最终也要回归生活,也就是要将思想品德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现“生活大课堂”,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可能,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仅仅完成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构建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自然问题、社会事件有合理的见解,做一个独立、自信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本身就来自生活,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显示其价值和魅力。让思想品德教学走向生活,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需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在社会及自然的大课堂中学会观察,着手调查、获取广泛的信息,学好思想品德课。
  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与家长一起,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去体验,去学习。在学到相关知识时,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收集到的调查结果,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好结论。这样,学生学习会更为生动活泼,学得的知识又得到了检验和升华,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想的追求。
  思想品德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成为思想品德的内容,使思想品德成为鲜活的生活。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知易行难”,如何一扫多年来思想品德教育的疲敝与不振,如何真正迎来思想品德教育的春天,需要广大思想品德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其他文献
一   写作历来都是考试中的重头戏,所占比重很大。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能决定学生的语文成绩。面对写作,有的学生提笔起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有的学生虽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提笔在手,搜肠刮肚,最终无话可说。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情况,其原因在于他们写作材料的占有量不同。   其实写作文关键就在于素材的积累和应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
期刊
古典诗词因其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它以其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等特点而易于学生朗读。学生通过学习、吟诵这些优秀诗词,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不断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要在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古诗词的意境,使得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都绽放出来。 
期刊
一   当教师批阅试卷看到东倒西歪的文字时,不得不睁大眼睛寻觅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什么清秀、俊美、整洁的书写少之又少呢?这一切都让教师觉得不可思议,捉摸不透。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学生的书写如此之差?   1.学生自身的不重视。很多学生认为,书写好差无所谓,只要内容学好就行,平时不注重书写习惯的养成,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2.学生的书写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不严,没有
期刊
语文作为实用性和工具性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高一高二基础年级的教学,对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在高一的教学中,既要着眼于基础,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按照答题方法和模式进行针对性训练,也就是夯实基础与训练能力并重。   一、夯实基础,以基础带方法   学校优质生源较少,学生基础普遍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学首先把目标定在夯实基础上。平时紧扣课本,以课文中的字、词、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1.新的教育形式要求学校与家庭进一步加强合作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作为学校,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伙伴也只能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因为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不可
期刊
身为班主任,经常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复杂的世界,老师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就必须以自己的爱心、耐心加细心细微体察,从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笔者班有位A同学,自由散漫,不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不认真,成绩不理想。笔者几次找他谈心,课后帮他辅导功课,又让班上的优等生帮助他,效果不好,往后几天,他经常旷课。当笔者打电话到他家时,他父母觉得挺奇怪,因为该生每天准时
期刊
一、说题内涵   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要求解题者暴露面对题目时的思维过程,即“说数学思维”。教师说题,可以把题目的来源,解题方法说出来;学生说题,可以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理清解题顺序,也可以暴露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知识的盲点。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觉得改变原有的数学习惯,适应新的数学,必须在初一开始,而说题不失为一种绝佳的
期刊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后进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并着实令人头疼的问题。后进生转化问题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尝试用四个方面去解决后进生问题,分别是关爱和沟通、尊重和信任、赏识和激励以及督促和宽容。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才能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关爱和沟通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对
期刊
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1.拟人化规范日常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思维都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情感拟人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哭会笑。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善于运用拟人化的教育,将复杂的说教变得形象,才易于幼儿接受和认可。   有的幼儿在家里习惯乱扔果皮纸屑。入园后,教师可以问他们:“果皮纸屑的家在哪呢?”一句话,所有的幼儿都会记住:我要把果皮纸
期刊
摘 要:奥尼尔的经典剧作《毛猿》中的主人公扬克被视为现代社会被异化的典型形象。扬克的悲剧性命运是被社会主体力量预先设定好的,作为一个代表社会异己力量的底层人物,他对禁锢的挣脱和對自由的追求必然导致悲剧的诞生。封闭禁锢的成长环境和癫狂不羁的外部表现互为表里,共同构筑了扬克的命运悲剧,并大大增强了全剧的悲剧意识。扬克个人的努力在整个社会理性机制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的最终死亡既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又象征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