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关键词:数学 课堂 互动
新课程强调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是创设好的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三是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四是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乐学、勤学。
一、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小学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异常心理常常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态度分歧,兴趣背离。教师也就很难真正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学生也很难给予教师以积极配合,有计划、有目的、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交互自然也就无法实现。要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协调,冲突较少,心理距离小。
培养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心怀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的愿望。要让老师、同学都感受到你的善和诚意。
2、消除偏见和成见。对老师、同学有偏见和成见时,要时常自己摆脱其影响,并且逐渐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多想想对方好的方面。多开展师生交流会、集体活动,也能很好地拉近师生距离,消除误会。
3、认真倾听。即或有不同的意见,或使你感到恼火,也要克制忍耐听到底,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反驳须有分寸,有礼貌。
4、保持善意的幽默气氛,面带微笑。切忌当众挖苦、贬低或嘲笑对方。
二、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问题情境。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等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问。为此,应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地点拨、示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应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测的空间,逐步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本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离开了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创新思维。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数学课应是活动课,通过多开展数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数学课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能交流他学习数学的体会。其中后者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要内化数学语言,并学习用其反映自己的思考,将语言与思考逻辑地连接于数学世界,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应尽量创设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四、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
在数学课堂中,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撩拨学生上进心和创新的欲望。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书本的质疑,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要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可变得更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使其进步。切记“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要激励学生,还要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理想,增强信心;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消除挫折感;让学生学会“避已之短,扬已之长”。
高效课堂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新课程强调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习兴趣也越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也越强,学习效率也越高,教师上课也越轻松。
关键词:数学 课堂 互动
新课程强调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是创设好的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三是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四是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乐学、勤学。
一、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小学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异常心理常常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态度分歧,兴趣背离。教师也就很难真正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学生也很难给予教师以积极配合,有计划、有目的、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交互自然也就无法实现。要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协调,冲突较少,心理距离小。
培养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心怀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的愿望。要让老师、同学都感受到你的善和诚意。
2、消除偏见和成见。对老师、同学有偏见和成见时,要时常自己摆脱其影响,并且逐渐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多想想对方好的方面。多开展师生交流会、集体活动,也能很好地拉近师生距离,消除误会。
3、认真倾听。即或有不同的意见,或使你感到恼火,也要克制忍耐听到底,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反驳须有分寸,有礼貌。
4、保持善意的幽默气氛,面带微笑。切忌当众挖苦、贬低或嘲笑对方。
二、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问题情境。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等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问。为此,应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地点拨、示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应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测的空间,逐步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本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离开了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创新思维。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数学课应是活动课,通过多开展数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数学课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能交流他学习数学的体会。其中后者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要内化数学语言,并学习用其反映自己的思考,将语言与思考逻辑地连接于数学世界,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应尽量创设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四、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
在数学课堂中,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撩拨学生上进心和创新的欲望。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书本的质疑,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要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可变得更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使其进步。切记“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要激励学生,还要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理想,增强信心;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消除挫折感;让学生学会“避已之短,扬已之长”。
高效课堂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新课程强调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习兴趣也越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也越强,学习效率也越高,教师上课也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