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先行的中学历史“逆向教学设计”路径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s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学会”是有效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历史课程标准落地的有力证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会”?怎样证明学生已经“学会”?关键在于让学生知道需要“学会”什么,明白学习的“终点”在哪里,再规划学习攻略,向着目标出发,这种“以终为始”强调评价先行的教学设计称为“逆向教学设计”。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维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在反思传统教学设计不足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熟练进行目标导向、评价先行的“逆向教学设计”,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为例,谈谈对此的理解与实践。
  一、评价先行“逆向教学设计”的涵意
  设计是一种有明确目标和计划的创造性活动。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设计中,主要围绕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师只关注自己教的内容,不关注学生学的结果,其教学必然忽视学习目标达成。
  “逆向教学设计”是对传统历史教学设计思路与方式的颠覆,它以教学预期结果为设计起点,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先于教学活动实施,以终为始,评价先行,关注学习输出,指向学生“学会”。“逆向设计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我们将这种三阶段方法称为‘逆向设计’”[1],结合教学实践可以理解为:一是明确学习目标。教师确定学生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要达成什么学习目标?二是设计评价任务。教师要思考用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学生“学会”?用什么方式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已经“学会”?如何确定学生学习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这共同构成了评价任务。三是设计教学活动。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确立之后,教师要思考学生学习并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组织怎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所需知识与技能?需要创设怎样的学习情景?需要提供哪些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逆向教学设计”改变了一味追求以内容为导向的历史教学设计,在设计之初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将评价置于优先思考与设计的位置,确立了评价先行、以终为始引领学习的宏观架构,是历史教学设计思路与方式的一个重大变化。
  二、评价先行“逆向教学设计”的路径
  1.确立学习目标——找准教学评价的基准点
  “目标是灵魂,它既是课程逻辑的起点,也是课程逻辑的终点,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法引领学生学习,也没有标准来评价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2]“逆向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学习目标,目标确立的基础是课程标准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新时代历史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标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依据;部编历史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准确分析教材内容,充分把握包括教材在内的各种优秀教学资源,了解教材中的关键点和突破点是目标确立的前提;基于学生学习规律分析学情,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起点、思维差异等则更有利于准确、合理确立学习目标。如《秦统一中国》学习目标设计:
  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核心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对于学生认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有重要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逐渐熟悉历史课程并日益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形式多样、可以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设计小组展示、同伴互助等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回到”历史时空中,分析历史、认识历史。
  依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共包括三个方面:
  ⑴阅读教材,研读史料,概括秦统一中国的主要条件,准确说出秦灭六国的基本过程,认识并理解秦在地理上统一中国。
  ⑵研读史料,辩证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结合视频等史料,准确说出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认识并理解秦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统一中国。
  ⑶研读史料,在历史时空下准确阐述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创设评价任务——确立适合的学习评价证据
  “学习目标设定之后,应设计用于证明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即评价任务。”[3]“评价任务的设计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评价目的,要支持教与学的改进;二是评价目标,要知道需要评价哪些学习目标?”[4]评价目的关注学生达成目标过程中具有的问题鉴别力、诊断力,要能够反馈学生学习信息,通过获取适合的评价证据,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随时了解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或“学到哪里了”,以保证评价成为教学决策改进和优化的基础。评价目标则要保证与教学目标匹配,与学习目标呈现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如《秦统一中国》评价任务的设计:
  ⑴通过研读史料,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自主归纳秦统一中国的条件;能够在历史地图上准确标注秦灭六国的过程。
  ⑵根据史料,结合教材内容,准确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及特征;通过研读史料,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异同;辩证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⑶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史料及视频片段,全面归纳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⑷依据相关史料,从唯物史观和历史时空视角下,研习史料,能够分析秦统一中国历史意义,并作出合理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上述评价任务均源于学习目标,分别与学习目标匹配,对应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其中,评价任务⑴指向学习目标⑴,评价任务⑵⑶分别对应学习目标⑵,评价任务⑷则对应学习目标⑶。 这四个评价任务均依据学习目标的不同要求,由了解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现象(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到初步理解史料的含义,尝试运用史料初步分析、说明历史问题(史料运用、历史理解),再到理解秦统一中国历史意义,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唯物史观、历史理解、家国情怀),学业水平层次由低到高,评价任务设计由简及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指向历史课程核心素养。   3.设计教学活动——规划融入评价的教学历程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评价先行,以终为始,主张评价融于教学。学习目标是教、学和评价共享的“北斗导航”,是终点也是起点,它告诉学生“要到哪里去”;评价任务指向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学习“到哪里了”。教学活动则要告訴学生“如何到那里(学习目标)去”,需要借助哪些学习支架?需要进行怎样的活动?需要提供哪些帮助和指导?因此,在评价任务设计后,要再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评价任务,做到教评相融,学评相融。以《秦统一中国》一课中为例:
  任务⑴
其他文献
历史是一个整体,史学研究要有对历史全局的认识和把握,要关注历史的整体趋势,避免陷入“碎片化”的泥淖。笔者以《古代中国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例,谈些教学思考,以求教于专家。  一、确定单元主线和单元框架,整合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古代中国各阶段的儒家思想及其演变轨迹,它经历了从学术思想到政治思想、从政治思想到统治思想、从政治理念到哲学命题、从官方哲学到衰落嬗变的逻辑理路,并呈现多元化特征,它们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具体而言,既需要将历史事物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和理解,也需要了解史事发生的地点、区域、范围等,通过具体的空间定位,进而观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1]历史是一门人文科学,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正在于时空观念是历史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
李燕: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瞄准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后,各个国家分别展开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这是一场科技的竞赛,也是各个国家技术水平的竞赛。 
故乡是心灵的家园,每个人对生养他的这片土地都有一份浓浓的情意。有人说,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自从走出村庄,离开故土,我的乡愁就变成了一张张满是记忆温度的照片。  春天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春天里,村庄有五颜六色的斑斓,也有无忧无虑的童趣,更有岁月留下的斑駁,这一切,无不深深刻在我的脑海。
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宿州突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积极做好融入和协同两篇大文章。  “宿州‘十四五’时期将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全方位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协同发展,打造高能级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示范带。”安徽省宿州市市长 杨军  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安徽省宿州市市长杨军说。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
在天寒地冷时节,为劳动者们提供一个可以端坐在桌子前吃顿热午饭的空间;在夏天炎热之下,为劳动者提供凉爽的小憩之地……这就是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推出的“劳动者港湾”。  近年来,建行“劳动者港湾”向无数平凡劳动者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关怀,这份关怀也是对劳动者实实在在的尊重。“劳动者港湾”已成为建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标志性的公益服务品牌。2019年4月,“劳动者港湾”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首个正式挂牌的
中国近代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更具有优势,但处置不当也容易形成一些偏见与误区。学生学习了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史,转入近代史的学习,很容易在巨大落差中厚古薄今,从而否定近代史,甚至崇拜西方文明否定中华文明,不能正确认识本民族历史。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大历史观,帮助学生纠正偏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近代史是苦难史不是灾难史,是奋斗史不是沉沦史  在讲完《解放战争》一课,笔者总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元化成为其社会和文化的基本特征。作为包容和接纳外来移民的典范,加拿大社会秩序安定,各个民族和平相处。这与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教育政策不无关系。加拿大的教育事业由各省和地区直接管理。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曼尼巴托省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个省,本文力图分析其历史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特色,并提出对我国历史课程改革的借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1]。史学家在解释历史时通常利用理论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历史解释应是史论有机结合的产物”,“不存在没有理论基础的历史解释”[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论素养,优化运用历史理论方法、能力。史学语境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视角和路径。  史学语境,由相关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范式所构成[3],是带有史学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理论,人们习惯上把“认知过程”中的“记忆、理解、应用”归于低阶思维;把“分析、评价和创造”归于高阶思维。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目标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再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关注他們是否能够在特定情境下,基于对已有知识的整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低阶思维的同时,还需培养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