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将幸福与道德相联系的观念,主要强调的是大学生要追求精神幸福而不是物质幸福。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探究找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31-02
大学生作为人格较为独立的群体,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由于刚刚步入社会,容易对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产生幻想,导致思想观念扭曲。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消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統一,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教育意义
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每个人也都有着追求幸福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事业”。将一切幸福的标准定在为人类事业做贡献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道德的至高点,将幸福与德行一同思考。对于个人来说,应该自觉地将幸福的追求建立在崇高的道德基础上,这样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当前大学生对于“幸福”的概念大多数人都还处于混乱的状态。因社会环境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有些大学生对于“幸福”的概念还仅仅停留在物质的丰富上。将物质奉为幸福的最高点。他们对于物质的过分追求以及执着,导致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形成。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教育能够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将个人利益放入到集体利益中去,如果需要的话舍弃个人利益。一个人只有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够获得幸福,幸福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不幸福的原因多种多样。
二、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一)正视学生的合理需求
首先,对于在校期间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合理需求,学校要尽可能去满足。因为只有在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条件良好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学校对其关怀,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过上幸福的大学生活提供物质条件。同时要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在学校的告示板上张贴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念的文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建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这样一来,学生在充满活力以及知识的校园中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念有着积极作用。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幸福观教育
在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课程中将“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进行重点讲解。通过课上的积极引导与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幸福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提升自我幸福感。在思想道德建设课程中利用举例子、提问或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打造充满幸福感的环境。例如,利用我国民族英雄的故事来弘扬爱国主义,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这说明心存国家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另外可以举行辩论会让学生了解正确的金钱观念。题目可选取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如奢侈品是否能让我们感到幸福。在这样的讲课形式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合理的金钱能够带给人幸福感,但是对于物质的过分沉溺就会使人堕落。
(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只在思想上进行幸福观念的建构是不够的,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于创造幸福的意识与能力。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获得身体上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在校期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仍然秉持正确的观念享受到更多幸福感。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慰问老人或者到偏远乡村支教。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掘自身的价值,原来我不是仅仅为了满足日后生活上的物质需求而努力学习,我是为了给他人带去欢乐与帮助而努力奋斗。这样的精神上的富足相比物质上的满足来得更持久,是平常玩手机、打游戏的过程里体会不到的。
总而言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富足,注重精神而非物质。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完善的重要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既是社会对于大学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仅关系着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同时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让大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消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邓先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指引下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47-49.
[2]覃青必. 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59-6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31-02
大学生作为人格较为独立的群体,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由于刚刚步入社会,容易对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产生幻想,导致思想观念扭曲。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消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統一,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教育意义
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每个人也都有着追求幸福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事业”。将一切幸福的标准定在为人类事业做贡献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道德的至高点,将幸福与德行一同思考。对于个人来说,应该自觉地将幸福的追求建立在崇高的道德基础上,这样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当前大学生对于“幸福”的概念大多数人都还处于混乱的状态。因社会环境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有些大学生对于“幸福”的概念还仅仅停留在物质的丰富上。将物质奉为幸福的最高点。他们对于物质的过分追求以及执着,导致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形成。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教育能够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将个人利益放入到集体利益中去,如果需要的话舍弃个人利益。一个人只有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够获得幸福,幸福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不幸福的原因多种多样。
二、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一)正视学生的合理需求
首先,对于在校期间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合理需求,学校要尽可能去满足。因为只有在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条件良好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学校对其关怀,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过上幸福的大学生活提供物质条件。同时要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在学校的告示板上张贴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念的文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建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这样一来,学生在充满活力以及知识的校园中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念有着积极作用。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幸福观教育
在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课程中将“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进行重点讲解。通过课上的积极引导与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幸福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提升自我幸福感。在思想道德建设课程中利用举例子、提问或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打造充满幸福感的环境。例如,利用我国民族英雄的故事来弘扬爱国主义,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这说明心存国家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另外可以举行辩论会让学生了解正确的金钱观念。题目可选取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如奢侈品是否能让我们感到幸福。在这样的讲课形式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合理的金钱能够带给人幸福感,但是对于物质的过分沉溺就会使人堕落。
(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只在思想上进行幸福观念的建构是不够的,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于创造幸福的意识与能力。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获得身体上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在校期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仍然秉持正确的观念享受到更多幸福感。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慰问老人或者到偏远乡村支教。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掘自身的价值,原来我不是仅仅为了满足日后生活上的物质需求而努力学习,我是为了给他人带去欢乐与帮助而努力奋斗。这样的精神上的富足相比物质上的满足来得更持久,是平常玩手机、打游戏的过程里体会不到的。
总而言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富足,注重精神而非物质。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完善的重要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既是社会对于大学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仅关系着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同时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让大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消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邓先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指引下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47-49.
[2]覃青必. 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