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校训的变迁、表征及教育学意蕴探析

来源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banana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的校训,应体现凝练的办学理念和突出的办学特色。通过梳理我国高校校训建设的历史变迁轨迹,获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高校自身传统等因素影响下的内外部概观后,采取统计分析法,利用AntConc和ROST WordParser软件对US News于2020年度评选的中国百强高校校训语料库作文本分析,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要求,探寻其表征形态特点下的教育学意蕴,在课程、科研、品牌意识和社会服务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精神指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训建设提供启示。
其他文献
档案袋增值评价是美国开发的专门针对幼儿教师的增值性评价模式,为深化幼儿教师评价改革提供了基本指引.围绕幼儿教师增值性评价,有必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增值性评价体系,积极构建科学系统的增值评价实施方案,支持地方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推广,并将增值性评价合理应用于幼儿教师评价.
为了解家庭养育环境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采用《0~6岁婴幼儿发育筛查测验》和《0~1岁婴幼儿家庭养育环境(城市版)》问卷,调查参加儿保家庭的养育环境.结果显示:家庭养育环境质量与婴幼儿智能发育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家庭养育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养育环境评价得分显著正相关;婴幼儿智能发育水平除受到家庭养育环境变量的影响外,还受到“孕期特殊情况”及“出生后特殊情况”的影响.因此胎儿期应被纳入家庭养育环境范畴之中,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婴幼儿早期智能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基于对32个省份(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的12509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校认同感的调查,探讨性别、年级、学生干部经历、学科背景、升学意愿、目前就读专业的选择主体等因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校认同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校认同感整体水平较高;不同性别、不同学生干部经历、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业选择主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学校认同感存在显著差异;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升学意愿仅对学校认同感总分、情感依附因子、自主行为因子存在显著影响;不同年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仅在学校认同感的认知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乡村振兴是目前我国乡村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推手,在其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探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源性动力的形成过程和缺失表现,从乡村教师的理想信念、现实需求、支持体系和校园氛围等方面提出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源性动力的途径,唤醒乡村教师的自我认知、自我定向、自我信念和自我努力,对振兴乡村教育和促进乡村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使用问卷调查法对N地区962名大学生的社会心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总体状况良好,在社会认同感、社会信任感、社会安全感、社会参与等方面得分较高,但在社会公正感和择业观维度上得分较低.根据研究结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提升路径.
通过对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的回顾,探讨了提高应用语言学实验研究质量的关键问题.以实验研究代表性专著《理解与评价应用语言学实验研究》为主要依据,对研究生方法论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具体而言,在教学中应重视案例教学,突出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把握构念的定义与操作之间的逻辑联系.建议开设统计学课程,建立较为系统的论文写作指导体系,以期在实验研究方面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为了揭示乡村教师业余生活的现状,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制作《乡村教师业余生活调查问卷》,对川北秦岭地区贫困县乡村教师业余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乡村教师业余生活轻松惬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乡村教师业余时间分配不合理;业余生活内容欠丰富,所从事的闲暇休闲类活动的自我提升作用不大;乡村教师业余生活心态存在问题有对于闲暇休闲的认知不足、休闲体验消极、评价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国家作为、社会协同、学校支持、教师修为等角度提出建议,希望改善乡村教师业余生活,提高其业余生活质量.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形象,是吴敬梓根据元人王冕的真实事迹加工改编而成.具体表现在“父”与“母”的删改、“梅”到“荷”的改写、“隐”和“仕”的矛盾三个方面.吴敬梓通过对王冕形象的重塑,旨在揭橥“反功名富贵说”“文行出处说”“一代文人有厄说”等小说主题.重塑后的王冕又是连接故事情节、串联小说结构以及映衬“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等三类儒林群像的关键性人物.概言之,重塑后的王冕形象对于彰显小说主题、串联小说结构以及展示小说中的儒林群
基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历史上滇人的迁徙路线是云南桥头堡建设寻求多样化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整合云南与东南亚多方资源,以铜鼓文化和贮贝器文化作为切入点,以滇池地区与米南加保作为该区域空间上的人文和民族研究端点,采用图像学、人类学、地理学和民族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讨论民族大融合理论、滇人迁徙的三段式特征、滇国与越南和米南加保之间的三大文化特征,即水牛崇拜、长脊短檐式悬顶建筑以及母系社会传统,递进式地分析滇人具体的迁徙路线,讨论古滇国青铜文明与东南亚之间的关系.
展开对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层次地把握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实质,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更好地结合。通过探讨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从哲学理论基础、经济理论基础两个维度对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理论逻辑进行了阐释;分析了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尺度意义、价值支撑意义、趋势判断意义等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