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成为目前素质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学深化改革的目的与硬性要求。本文分析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意义,着重探讨了其在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 运用微课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2-0042-01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极为迅速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初中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微课这一模式作为重要补充途径,能够通过精心的视频设计和制作,重点讲解疑难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随时进行重温和学习。
1.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微课这一概念在国内最初是由佛山市教育专家胡铁生提出,随着不断的优化和发展,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知识呈现模式。微课实质上是以短视频为主要知识载体,以某部分教学环节或重难点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辅助以多样化的相关资源,如课件素材、延伸知识以及课后习题等,为学生的课外预习或复习提供助力,能够便于学生在课后也能实现泛在化的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知识讲解灌输和实例示范为主,知识呈现过程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也仅停留在机械化模仿层面,较难实现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知识教学进度,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一方面是针对部分信息技术学习知识较弱的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模式较难适应其学习节奏,长此以往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该课程学习丧失兴趣。尤其是针对一些普遍使用的office办公软件等,涵盖了大量运用技术和应用技巧,如一味依赖于课堂讲解和示范,则很难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教学以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已成为初中教学课堂的重要探究课题。
微课作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具備动态化、个性化和泛在化的特征,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全面剖析,同时还可以作为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微课模式,能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较难弄懂的知识能在课后自行探究学习,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能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视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层次化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有效途径
(1)提高微视频的课程质量。微视频作为初中信息技术传统课堂的重要补充,是极为宝贵的拓展教学资源。教师应把握好这一阵地,重视信息平台价值,避免陷入仅追求新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的肤浅层面。首先,微课的视频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5-8分钟为最佳。其次,微课的主题需要突出,如果一堂微课涵盖过于宽泛的内容,则很难充分利用时长释疑解难。另外微课的传播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因其容量精悍,用时较短,可通过多种数字终端实现多平台播放,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实现泛在化的学习。教师在制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时,可以遵循以一带多的原则。“一”为信息技术核心知识点,即微课核心资源,如PowerPoint基础学习为例,以一个基本课件制作为核心内容;而“多”则指与核心知识点相配套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微课练习、微课反馈、微课总结等辅助性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微视频的课程质量,教师需要集中于微课的内在价值,依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接收水平为主,制作个性化且形象化的优质微课。
(2)增强微视频的体系化特征。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为例,涵盖了文本编辑、版式设计、网络信息搜索下载、电子邮件收发、各类应用软件的掌握等丰富内容。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将这一教学模式作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例如选择文本编辑中的某一个应用技巧作为微课教学主题,可采用层次化的设计理念,将知识理解难点由浅入深进行推进,让学生能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以文本编辑为例可分为三个贴近生活的任务情境:一是编辑内容的简易操作;二是插入表格、图片、链接、视频以及特殊字符等多样化要素;三是进行排版(包括行间距、段前段后间距等),甚至还可以拓展至打印排版等内容。通过多个学习任务难度逐渐升级的微课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从无到有的实际操作乐趣。由于微课资源本身泛在化的学习特性,有的学生可以对某些细节重复观看查漏补缺,也有的学生可以不断发现和提出更多的信息技术运用技巧。通过这样的微课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有助于实现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和信息素养的持续建立。
(3)注重微视频的互动性。一般而言,微课资源是以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或录像为主要实现形式,学生往往是直接进行视频观看,或通过评论、练习实现基本互动。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与普通的在线学习无异,如一味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则较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积极性,微课的优势作用也较难体现出来。因此加强微课的双向互动性,有助于增强知识呈现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构建良好的闭环氛围。首先可丰富微课的呈现形式,或教师自行单独录制,也可搭配两位教师以问答式的形式录制,将学习氛围充分活跃起来,让学生迅速进入问题导入情境之中。其次可以在微课内容中加入丰富的互动练习、设疑答题和课后通关小测试,让学生能够及时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实际技能;另外还可以微课为中心延伸为互动学习社区,利用SNS社交平台实现学习心得的体会交流。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实质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构建翻转课堂的重要助力。微课的运用不仅能有效补充传统教学课堂的欠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互动型微课的融入,充分满足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梁乐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2]王秀梅.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新探[J].新课程(中),2015(02).
信息技术 运用微课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2-0042-01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极为迅速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初中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微课这一模式作为重要补充途径,能够通过精心的视频设计和制作,重点讲解疑难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随时进行重温和学习。
1.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微课这一概念在国内最初是由佛山市教育专家胡铁生提出,随着不断的优化和发展,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知识呈现模式。微课实质上是以短视频为主要知识载体,以某部分教学环节或重难点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辅助以多样化的相关资源,如课件素材、延伸知识以及课后习题等,为学生的课外预习或复习提供助力,能够便于学生在课后也能实现泛在化的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知识讲解灌输和实例示范为主,知识呈现过程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也仅停留在机械化模仿层面,较难实现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知识教学进度,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一方面是针对部分信息技术学习知识较弱的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模式较难适应其学习节奏,长此以往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该课程学习丧失兴趣。尤其是针对一些普遍使用的office办公软件等,涵盖了大量运用技术和应用技巧,如一味依赖于课堂讲解和示范,则很难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教学以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已成为初中教学课堂的重要探究课题。
微课作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具備动态化、个性化和泛在化的特征,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全面剖析,同时还可以作为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微课模式,能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较难弄懂的知识能在课后自行探究学习,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能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视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层次化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有效途径
(1)提高微视频的课程质量。微视频作为初中信息技术传统课堂的重要补充,是极为宝贵的拓展教学资源。教师应把握好这一阵地,重视信息平台价值,避免陷入仅追求新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的肤浅层面。首先,微课的视频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5-8分钟为最佳。其次,微课的主题需要突出,如果一堂微课涵盖过于宽泛的内容,则很难充分利用时长释疑解难。另外微课的传播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因其容量精悍,用时较短,可通过多种数字终端实现多平台播放,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实现泛在化的学习。教师在制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时,可以遵循以一带多的原则。“一”为信息技术核心知识点,即微课核心资源,如PowerPoint基础学习为例,以一个基本课件制作为核心内容;而“多”则指与核心知识点相配套的教学环节设计,例如微课练习、微课反馈、微课总结等辅助性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微视频的课程质量,教师需要集中于微课的内在价值,依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接收水平为主,制作个性化且形象化的优质微课。
(2)增强微视频的体系化特征。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为例,涵盖了文本编辑、版式设计、网络信息搜索下载、电子邮件收发、各类应用软件的掌握等丰富内容。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将这一教学模式作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例如选择文本编辑中的某一个应用技巧作为微课教学主题,可采用层次化的设计理念,将知识理解难点由浅入深进行推进,让学生能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以文本编辑为例可分为三个贴近生活的任务情境:一是编辑内容的简易操作;二是插入表格、图片、链接、视频以及特殊字符等多样化要素;三是进行排版(包括行间距、段前段后间距等),甚至还可以拓展至打印排版等内容。通过多个学习任务难度逐渐升级的微课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从无到有的实际操作乐趣。由于微课资源本身泛在化的学习特性,有的学生可以对某些细节重复观看查漏补缺,也有的学生可以不断发现和提出更多的信息技术运用技巧。通过这样的微课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有助于实现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和信息素养的持续建立。
(3)注重微视频的互动性。一般而言,微课资源是以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或录像为主要实现形式,学生往往是直接进行视频观看,或通过评论、练习实现基本互动。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与普通的在线学习无异,如一味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则较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积极性,微课的优势作用也较难体现出来。因此加强微课的双向互动性,有助于增强知识呈现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构建良好的闭环氛围。首先可丰富微课的呈现形式,或教师自行单独录制,也可搭配两位教师以问答式的形式录制,将学习氛围充分活跃起来,让学生迅速进入问题导入情境之中。其次可以在微课内容中加入丰富的互动练习、设疑答题和课后通关小测试,让学生能够及时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实际技能;另外还可以微课为中心延伸为互动学习社区,利用SNS社交平台实现学习心得的体会交流。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实质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构建翻转课堂的重要助力。微课的运用不仅能有效补充传统教学课堂的欠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互动型微课的融入,充分满足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梁乐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2]王秀梅.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新探[J].新课程(中),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