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惯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受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反思,从预习、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真正的实现政治课堂向“学堂”的转变。
关键词:学生 良好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15-01
习惯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政治课堂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与同行共榷。
(1)编制学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推行“学案导学”教学策略,改革学科教与学的组成方式,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预习学案导学突出的特点是将学习过程前置和问题生成前置,可以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促使教师由过去主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转变为现在关注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重视预习,是贯彻“先学后教”重要原则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编写预习学案,推动预习习惯的形成。
(2)重视教材,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思想政治新教材,秉承了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不仅内容的选择令人耳目一新,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呈现方式上扬弃传统教材说理型、灌输型,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与合作学习型等呈现方式,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识记教材目录和标题,把握教材结构。政治教材中的目录和标题是该单元、该节或该框题的主题,抓住目录和标题,就统领了教材的主要内容。例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知识脉络是:货币—— 纸币—— 信用工具。实际上是讲述了货币的“神奇“的发展史。而这一脉络就可以从串联标题中分析出来。
第二,寻找关键句,划分句子成分,准确理解概念。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例如,对于《经济生活》第一课中的重点名词“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合。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1)主干成分:纸币是价值符号。化繁为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认识“纸币”这个经济学名词概念的要义。使学生明白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以和货币区别开来。(2)修饰词:“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准确地理解“纸币”这一概念。
第三,用好教材中的事例和探究问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适合于学生阅读学习。例如《经济生活》新教材中有许多彩色美观的图片和漫画,有些图片中设置了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从形象直观的图片开始,回顾生活,进行思考、合作探究、领悟,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实现知行的统一。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
(3)创建小组,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当前学习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利用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首先,要合理划分小组,注重组员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性格等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力量均衡”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组6~8人,其中每个层次的学生2人左右。同时,每组设立组长一名,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并监督组员的纪律和作业完成情况。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课堂探究案例的选择要使学生有新鲜感,要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疑问或悬念进入学习过程,能引起思考、探索的欲望;例如,我在讲《公司的经营》这一课题时,选取了视频《阿里巴巴CEO—— 马云》并设置了探究问题:马云将于2013年5月辞任阿里巴巴CEO,如果你被选为新一任的CEO,你将如何带领阿里巴巴实现更加辉煌的发展?材料和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并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把握了知识。要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生“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
再次,注意合作形式的多样化。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课堂产生兴趣,就会主动自觉深入地去探索和思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巨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深刻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时,笔者就采用辩论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两组,要求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无必要?”学生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扩展了思考问题的视角。
最后,注重合作学习评价激励机制。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一种合作关系,对于小组之间则主要是一种竞争关系,只有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盡。”当然,好习惯远远不止这几种,要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认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努力实现其角色的转变,方可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真正变得快乐。
参考文献
[1] 储昭柏.还“问”权于学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2:36.
[2] 李建军.“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2:36.
作者简介:吉仕鑫,单位: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通讯地址: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政治组,邮编:251200。
关键词:学生 良好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15-01
习惯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政治课堂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与同行共榷。
(1)编制学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推行“学案导学”教学策略,改革学科教与学的组成方式,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预习学案导学突出的特点是将学习过程前置和问题生成前置,可以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促使教师由过去主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转变为现在关注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重视预习,是贯彻“先学后教”重要原则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编写预习学案,推动预习习惯的形成。
(2)重视教材,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思想政治新教材,秉承了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不仅内容的选择令人耳目一新,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呈现方式上扬弃传统教材说理型、灌输型,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与合作学习型等呈现方式,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识记教材目录和标题,把握教材结构。政治教材中的目录和标题是该单元、该节或该框题的主题,抓住目录和标题,就统领了教材的主要内容。例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知识脉络是:货币—— 纸币—— 信用工具。实际上是讲述了货币的“神奇“的发展史。而这一脉络就可以从串联标题中分析出来。
第二,寻找关键句,划分句子成分,准确理解概念。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例如,对于《经济生活》第一课中的重点名词“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合。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1)主干成分:纸币是价值符号。化繁为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认识“纸币”这个经济学名词概念的要义。使学生明白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以和货币区别开来。(2)修饰词:“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准确地理解“纸币”这一概念。
第三,用好教材中的事例和探究问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适合于学生阅读学习。例如《经济生活》新教材中有许多彩色美观的图片和漫画,有些图片中设置了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从形象直观的图片开始,回顾生活,进行思考、合作探究、领悟,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实现知行的统一。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
(3)创建小组,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当前学习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利用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首先,要合理划分小组,注重组员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性格等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力量均衡”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组6~8人,其中每个层次的学生2人左右。同时,每组设立组长一名,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并监督组员的纪律和作业完成情况。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课堂探究案例的选择要使学生有新鲜感,要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疑问或悬念进入学习过程,能引起思考、探索的欲望;例如,我在讲《公司的经营》这一课题时,选取了视频《阿里巴巴CEO—— 马云》并设置了探究问题:马云将于2013年5月辞任阿里巴巴CEO,如果你被选为新一任的CEO,你将如何带领阿里巴巴实现更加辉煌的发展?材料和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并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把握了知识。要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生“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
再次,注意合作形式的多样化。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课堂产生兴趣,就会主动自觉深入地去探索和思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巨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深刻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时,笔者就采用辩论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两组,要求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无必要?”学生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扩展了思考问题的视角。
最后,注重合作学习评价激励机制。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一种合作关系,对于小组之间则主要是一种竞争关系,只有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盡。”当然,好习惯远远不止这几种,要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认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努力实现其角色的转变,方可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真正变得快乐。
参考文献
[1] 储昭柏.还“问”权于学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2:36.
[2] 李建军.“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2:36.
作者简介:吉仕鑫,单位: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通讯地址: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政治组,邮编:2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