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向人生“辞职”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元培爱辞职,是出了名的。
  他一生公开的辞职高达24次之多,其中为了北大辞职7次。原因多种多样,有反对政府不给经费的,有反对政府干涉北大行政的,有因为五四运动抓学生的,甚至还有一次是因为学生闹事的。有人查过蔡元培日记与年谱,1928年和1929年那两年,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请辞代理司法部长,坚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坚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坚辞国民政府委员……
  然而,与这些具体的辞职相比,蔡元培几次向人生的“辞职”,才更耐人寻味。
  1889年,21岁的蔡元培双喜临门:一是通过科举考试中了举人,二是在父母包办下迎娶妻子王昭。3年后,蔡元培又考中进士,一举进入翰林院。虔诚的儒学士子蔡元培,已经可以眺望传统读书人可以达到的顶峰。
  不过,一帆风顺的背后,也有烦心的琐事。儒生蔡元培对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深信不疑,坚信妻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丈夫,绝对不能和丈夫顶嘴。偏偏王昭和他性格差异极大,双方矛盾渐增,令蔡元培烦不胜烦。
  家庭“战争”频繁爆发,中日两国也终于开战。惨败之后,清廷搞起变法,不过百日,蔡元培最崇拜的谭嗣同便喋血菜市口。此前,和其他儒生一样,蔡元培绝对忠于清廷,只希望清廷主动改革。经此事变,蔡元培彻底看清清廷本质,第二年,他便放弃仕途回到老家。此时,已接触过新式教育的蔡元培渐有女权意识,他认为之前凡事都要求妻子服从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他亲自向妻子道歉,并写出著名的《夫妻公约》,从此两人真正拥有了幸福的婚姻,蔡元培形容为“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
  向旧人生“辞职”,向旧道德“辞职”,那一年,蔡元培34岁。
  随后几年,对新式教育兴趣日渐浓厚的蔡元培认为“救中国必以学”,而“世界学术德(国)最尊”,所以“游学非西洋不可,且非德国不可”。1907年夏,这位已近不惑之年的清朝翰林终于到达德国首都柏林,他准备至少用五年时间,在德国“专修文科之学,并研究教育原理,及彼国现行教育之状况”。
  蔡元培负笈西来,系自费留学,尚有柴米之憂。他一边学德语,一边做家庭中文教师,还要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书、译书。进入莱比锡大学后,蔡元培埋头读书,内容主要涉及哲学、心理学、德国文化史、文学、艺术等。他曾翻译了一篇题为《德意志大学之特色》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哲学家包尔森的名著《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的绪论。包尔森指出德国的大学“为研究科学之实验场,而一方且为教授普及专门知识高等学科之黉舍,此为德国大学之特质……故德国大学之特色,能使研究教授,融合而为一”。留德四年,蔡元培脑中逐渐形成一个中国未来的教育体系。
  在“半工半读”“半佣半丐”的艰苦中,蔡元培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全重塑了自己的知识人格,他完成了向塞满自己头脑的四书五经的“辞职”。1911年,他应邀回国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那一年,他43岁。
  历经反复,以1917年1月9日发表就任校长演说为标志,49岁的蔡元培正式执掌北京大学。他清积习,除昏聩,寄望于诸君者三:曰抱定求学之宗旨,曰砥砺严谨之德行,曰敬爱师友之情谊。三言既出,全校一震。他延揽诸方英才,为此不拘一格,一时群贤毕至;他独尊教授治校,为此开罪官僚,却得传道有道。凡此种种,俱化为他为北大注入的灵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治下的北大,从此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部不朽史诗。
  我们今天回望蔡元培的24次辞职,有的颇具深意,有的则更像轶事,然而蔡元培两次对人生的“辞职”,却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不可或缺的一环。倘若没有参透时代的智慧,没有勇于决裂的魄力,今人注定只能在暗自喟叹中甘于平庸。世上最难改变的,是自己。我们今天常说,教育家去哪了?“教育家”正沉沦于顾影自怜的“中年危机”中,正委身于集体沉默的心安理得中。不如学学蔡元培,49岁,还能换种活法。
  (徐培俊摘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12日)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一者,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各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二,现今教育界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着语言构建与运用这一重要内容,而语言构建与运用这一项核心素养则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读写能力做基础;其三,无论是在平时的语文考试还是在关键的语文中考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目所占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因此,重视课本教读课文的精讲,提高学生的阅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现代文明里第一次惨烈的世界性战争。记录这场战争的史书,往往充满了苦难,生与死,血与铁,饥饿与寒冷,恐惧与死亡,交织在一起,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压抑和沉重,使人无可呼吸。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1914—1918)》却与众不同。  作者雅克·梅耶是参加过一战的一位法国兵,作为战争的见证人,战争的苦难留给他的印象刻骨铭心。他没有去刻画战争本身,也不以指挥战役的将军们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共写过六部作品,部部脍炎人口.而在这几部作品中,不难看出奥斯丁对于她所身处的那个时代的理想女性的要求.这六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可以被看做是奥斯丁
四足机器人的仿生脊柱对提高机器人非结构化环境的机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四足机器人仿生脊柱的研究现状,将仿生脊柱分为局部柔顺脊柱和整体柔顺脊柱两
本文基于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简单了解,根据培养立意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意义,针对当中存在的固有思维的限制性、中心思想及观点片面化、传统观念的制约等问题,
经典聚集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源泉;诗词蕴涵着无数想象和情感意象,似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穿越千年,始终滋养着国人的心田.本文试从精神滋养、生活情
近代以来,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突破中世纪之前的“小大人”、“原罪说”,从儿童自身认识儿童,把儿童看成儿童,继而形成了“发现儿童”的儿童观,愈加突出“以人为本”、“儿童为
在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是由来已久的语文阅读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不再以单篇课文作为“课”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是根据“任务”来设“课”,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