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中国因素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m9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地位的上升,反映出中国在地区内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大。
  目前,亚洲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地区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在地区贸易中的地位日趋上升,美国的贸易地位逐渐下降,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副研究员赵江林。
  
  中国成为新亮点的几个表现
  
  记 者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贸易结构。在进出口规模方面,日本和美国一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他国家多以日本为第一大进口国,以美国为第一大出口国。发达国家在亚太地区贸易中相互进出口额排在前位,发展中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居次要地位。1997年后,亚太地区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成为了地区贸易的亮点,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江林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越南的对外贸易相对活跃。从各国的贸易伙伴增长情况来看,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增长最快,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东盟和四小?穴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雪。从出口来看,中国是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越南次之,再就是美国、韩国、台湾。
  二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贸易额在上升,发达国家间的相互贸易额在下降。在各国的区内贸易中,中国和东盟相互间的贸易额都在上升,而美国与日本之间相互贸易额在下降。其中,日本和美国在中国的进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变化不大,反之,中国在美日进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在上升。
  三是中国在亚太地区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在上升。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从区内进口的份额上升了近六个百分点。2001年中国从区内进口的份额超过东盟,从而使得亚太地区的进口排序从亚洲金融危机前的四小、美国、日本、东盟、中国变为危机后的四小、美国、日本、中国、东盟。此外,中国在地区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也在上升。2001年中国对区内的出口份额超过美国、东盟,形成了新的地区出口排序,即四小、日本、中国、东盟、美国。
  记 者 亚太地区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和杂项制品这两大类产品上,在区内贸易份额中占70%以上。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赵江林 金融危机以后,电子类产品的进出口在亚太地区贸易中继续保持上升态势。1997年~2002年间,该类产品的进口份额上升了近两个百分点,出口份额上升了三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各国的贸易结构有越来越向电子电器类产品集中的倾向。当然,中国、四小、东盟对初级产品和原材料进口需求增长也在加快,显示出新兴工业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和结构转型的趋势。
  在商品结构的变化当中,中国现象也比较突出。中国是各类产品,尤其是工业品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美国居其次,东盟主要是对农产品和原材料进口增长较快。东盟和中国还是各类产品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以上都直接导致了中国主要产品的进出口份额在地区贸易地位的上升。
  
  引起变化的几个因素
  
  记 者 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江林:首先是受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大国经济走势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进口占世界总进口的1/5,其进口增长率更是高居世界和各地区榜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由于东亚各国均以美国为最大的出口对象,因而美国进口的增长也就带动了东亚各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01年世界贸易增长出现下滑,美国进出口分别下降了3.3%和5.9%,日本进出口分别下降为了1.9%和10.9%,美日贸易量的下降导致整个地区的进出口增长率随之下降。
  其次,受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影响。近几年,由于受中国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的吸引,外资对中国的投资达到了新的高峰。外资的进入使得中国进出口获得很快的增长。除2001年中国出口增长为一位数外,其余都在两位数以上,2000年中国进口更是达到52.6%的高增长率,成为地区贸易增长中的一枝独秀。
  再次,受东亚地区合作强化的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东亚各国普遍感到东亚地区合作势在必行,因而从1997年底,“10+3”和“10+1”领导人会议开始举行,重点是加强东亚区内合作,以促进东亚地区经济稳定发展、防止危机的再度发生。随着东亚地区合作的深入,再加上1999年中国加入WTO组织后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从地区内的进口开始逐年加大,特别是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成员的进口增长很快,从而在地区贸易方面表现出中国贸易地位在上升。
  最后是受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东亚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后,美国一直在关注这一新兴市场的发展。随着东亚市场的逐步开放,美国开始调整其贸易政策,逐步淡化其对东亚地区的作用,也因此出现了金融危机后美国在亚太地区中的贸易地位逐步下降的状况。
  
  东亚的紧密性在增强
  
  记 者 亚太地区贸易结构的变化预示着怎样的发展趋势?
  赵江林 亚洲金融危机后,亚太地区的贸易结构更加凸现了发展中国家在地区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较快增长,成为地区贸易中的新动力。相反,尽管发达国家在地区贸易中仍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却在不断下降,其典型代表是美国。中国贸易地位的上升和美国贸易地位的下降将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东亚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密性增强,而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合作则更趋于松散。从产品结构来看,电子机器设备等产品在贸易中的地位上升和所拥有的绝对优势的份额,将进一步带动地区贸易的结构转型和升级。
其他文献
阅读背景    2004年海地政治危机大事记   2月5日,海地反对派武装发动兵变,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2月19日,反对派武装成立“政府”,宣布建立“主权国家”,同时任命“国家总统”。   2月20日,国际代表团抵达海地,与政府和反对派举行会谈,提出解决危机的和平计划,但是反对派断然拒绝该计划。   2月28日,美国质疑阿里斯蒂德继续当政的“适当性”,法国和加拿大也要求他下台。  
期刊
FTAA建立后,当33个国家在美国市场分享“贸易创造”效应时,中国所遭受的“贸易转移”效应损失将比NAFTA时期更大。   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拟于2006年1月建立)是“猫”还是“虎”?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按照设想,它将囊括34个国家、8亿多人口、10多万亿美元产值,从而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并与欧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一道构成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基本格局。因此,FTAA的建立将
期刊
逮捕金融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精心获得国家杜马选举的如意结果、高调组织核军演和总统选举前解散政府……普京在总统大选胜利在望的情况下这样“大动干戈”,必有其更强烈的政治目的。    提前开始第二任期    政治是一门艺术,而俄罗斯的政治艺术则具有独特性。根据俄罗斯宪法,2003年底和2004年3月14日先后举行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选举。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就进入了政治权力变动时期,启动了主要权
期刊
政治友好圈、经济合作圈、军事交流圈:以之为后盾推动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与20年前中国国际战略和政策开始历史性转变时相比,新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的背景面临着五个方面的战略机遇和五个方面的战略风险。    五大战略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国际安全领域,恐怖主义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带来的非传统后果促使大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
期刊
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以“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为题,举办了国际热点问题战略评估第一次研讨会,与会学者提出如下观点:  一、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是由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引发的。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既是日本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并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战略的本国内政问题,又是日本是否服从国际判决、履行国际条约和遵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原则的国家诚信问题,更是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
期刊
温总理走过美国仪仗队,回到检阅台。检阅完军乐队后,布什总统致欢迎辞。致辞结束后,布什总统熟练地用脚尖拉出了脚垫。看到这一动作细节后,在现场的我才长舒了一口气。  2003年12月,虽值美国隆冬时节,天气却和暖如春。中美关系历经摩擦、波折,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正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在此之际,温家宝总理选择美国作为担任总理以来的第一个双边访问国。  同年10月,我被派往华盛顿,参加中国驻美使馆接待
期刊
2004年真可谓“世界选举年”,从欧洲、亚洲、美洲到非洲大陆,大大小小的选举摩肩接踵。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印度、阿富汗、印尼、突尼斯、斯里兰卡、格鲁吉亚、菲律宾、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等许多国家都有大选,有的已经举行,有的将要举行。选举如舞台,政要如明星,涉足者竭尽所能,精心设计“脚本”,“曲目”五花八门。选战狼烟滚滚,鼓声隆隆,你方唱罢我登台?熏好不热闹。在如此林林总总的选举大戏中,各人“看点”各
期刊
世界成功家族企业的创业故事实在是数不清,道不完。在有限的篇幅里,我们甚至无法列举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一作介绍。在众多的经济精英当中,我们选择了沃尔顿家族(美国)、森家族(日本)与施至成家族(菲律宾)。沃尔顿家族作为世界头号家族企业沃尔玛的缔造者,不仅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其两代人之间还顺利实现了成功交接。森家族与施至成家族是两家亚洲的家族企业,随着企业的扩张,其家族的管理模式在他们内部正引起了一场激烈
期刊
泰国在走出经济危机、迈向再次繁荣的路途中,能否克服旧有的各种问题,获得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  2003年,泰国经济实现了6.3%的增长,在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越南之后,位居第三。如此骄人的成果无疑增加了他信治理国家的信心。在一次公开场合,他信称:“2004年,泰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8%,2005年将达到10%。”这一承诺顿时让泰国人民备感鼓舞。可是,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他信究竟有几分把握?  
期刊
前不久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