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相关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学练案导学教学法是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所用的生物教材、学练案,结合有效教学进行重新整合的过程。通过生物课堂的学与练,教师充分设计适合的问题和自我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练案导学课堂教学之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建构与知识结构相对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从“学练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课堂评价→课外研究性学习→拓展创新。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课前下发“导学学练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的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练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设置研究计划
“学练案导学 研究性学习"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想到进行研究性学习。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去研究”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时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4.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研究能力。
下面就列举我在新学年使用“学练案导学法”讲授初二生物课程第17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案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尝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2.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操作,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3.使学生能够模仿教材的探究实验,独立完成一些课下研究课题。
4.通过探究实验时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确立团结互助的情感态度。
[学习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首先播放关于动物各种行为的录像片,使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确认,然后由各种动物行为,尤其鸟儿的繁殖行为的复杂性,如占巢行为、求偶行为、育雏行为、迁徙行为等要想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最后将画面逐渐由其他的动物行为集中于忙碌的蜜蜂采蜜的行为,飞舞在田园花间的菜粉蝶上。这样使教学的组织由复习开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行为的复杂性,最后导入新课——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教具情况,同时做适当调整,以启发学生应该确立团结友爱、互助互学的做人态度。其次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所提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学习以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用投影先打出学练案上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1.你知道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吗?
2.如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话,菜青虫会有什么行为变化?如果不是,它又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用滤纸分别沾取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榨汁和其他植物叶片的榨汁,菜青虫又会发生哪些行为变化?
4.滤纸的颜色影响菜青虫的行为吗?
5.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6.你的假设得到验证了吗?
7.你的结论是什么?
8.为什么不选取“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在课堂上观察?
9.可不可以选择较为低等的运动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10.能不能用哺乳动物(如猫、兔等)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刚才,大家对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做了认真的探究实验和讨论,现在请大家对你们的实验谈谈你们的看法,咱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第10组:我们发现即使把菜青虫放在菠菜叶或是柳叶上,它也不吃,如果把它放在白菜叶上就不一样了。这说明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教师:嗯,很好。哪个组再来说说。好,第3组。
第3组:上课之前,我们已经把菜青虫饿了好几天了,可是即使它很饿,它也不吃玉米叶子。我们组也认为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教师:哦,很好。你们饿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3组:我们想动物可能会有“饥不择食”的行为。饿了不是就什么也想吃了吗?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好!对,学习就要向第3组一样,要多想想,多设想一下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对大家今后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大家应该向他们组学习。下面哪一个组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呢?好,第11组谈谈。
第11组:我们组是培养了好几只菜青虫,经过不同处理以后,再做比较的。
教师:这个做法更好。实验就要对比,只有经过对比,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
学生的说法不一。每组的结论基本一样,但做法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得到同一结论:菜青虫取食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学习评价]
完成学练案上的内容
一、看谁填得对
1.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_____________过程中,通过生活_____________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答案:成长;经验
2.一般说来,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_____________,后天性行为就越_____________,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的比重_____________。
答案:复杂;复杂;越大
3.原生动物对外界的刺激只是简单的应激性。腔肠动物对外界刺激也只是全身收缩,而扁形动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案: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结构;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网状神经,所以二者没有“学习能力”,只具有先天性行为,从扁形动物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说明它的神经结构比较高级。
[教后记]
本节课我分成了3个环节,分别是“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学练案上也设置如上3个环节,首先明确教学的目标,我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内容,提升哪一种生物机能,培养怎样的科学精神,在学习目标中给出。
在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练案的“学习过程”一栏中设置大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得出结论,从而避免满堂灌的现象发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体验以及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最后的“学习评价”是对整节课的总结和拔高,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研究能力。
我相信,只要深刻理解“学练案导学法”这个课堂教学之魂并加以实践,一定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引人入胜,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惬意。将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一堂展示课的点滴反思》—戴雅萍—《中学生物学》-2010年第1期
[2]《优化课堂教学 实践课程理念》—李荣方—《中学生物学》-2008年第4期
[3]《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奥苏伯尔-1963年出版
【关键词】学练案导学课堂教学之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建构与知识结构相对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从“学练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课堂评价→课外研究性学习→拓展创新。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课前下发“导学学练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的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练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设置研究计划
“学练案导学 研究性学习"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想到进行研究性学习。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去研究”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时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4.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研究能力。
下面就列举我在新学年使用“学练案导学法”讲授初二生物课程第17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的案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尝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2.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操作,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3.使学生能够模仿教材的探究实验,独立完成一些课下研究课题。
4.通过探究实验时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确立团结互助的情感态度。
[学习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首先播放关于动物各种行为的录像片,使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确认,然后由各种动物行为,尤其鸟儿的繁殖行为的复杂性,如占巢行为、求偶行为、育雏行为、迁徙行为等要想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最后将画面逐渐由其他的动物行为集中于忙碌的蜜蜂采蜜的行为,飞舞在田园花间的菜粉蝶上。这样使教学的组织由复习开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行为的复杂性,最后导入新课——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教具情况,同时做适当调整,以启发学生应该确立团结友爱、互助互学的做人态度。其次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所提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学习以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用投影先打出学练案上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1.你知道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吗?
2.如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话,菜青虫会有什么行为变化?如果不是,它又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用滤纸分别沾取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榨汁和其他植物叶片的榨汁,菜青虫又会发生哪些行为变化?
4.滤纸的颜色影响菜青虫的行为吗?
5.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6.你的假设得到验证了吗?
7.你的结论是什么?
8.为什么不选取“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在课堂上观察?
9.可不可以选择较为低等的运动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10.能不能用哺乳动物(如猫、兔等)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刚才,大家对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做了认真的探究实验和讨论,现在请大家对你们的实验谈谈你们的看法,咱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第10组:我们发现即使把菜青虫放在菠菜叶或是柳叶上,它也不吃,如果把它放在白菜叶上就不一样了。这说明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教师:嗯,很好。哪个组再来说说。好,第3组。
第3组:上课之前,我们已经把菜青虫饿了好几天了,可是即使它很饿,它也不吃玉米叶子。我们组也认为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教师:哦,很好。你们饿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3组:我们想动物可能会有“饥不择食”的行为。饿了不是就什么也想吃了吗?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好!对,学习就要向第3组一样,要多想想,多设想一下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对大家今后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大家应该向他们组学习。下面哪一个组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呢?好,第11组谈谈。
第11组:我们组是培养了好几只菜青虫,经过不同处理以后,再做比较的。
教师:这个做法更好。实验就要对比,只有经过对比,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
学生的说法不一。每组的结论基本一样,但做法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得到同一结论:菜青虫取食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学习评价]
完成学练案上的内容
一、看谁填得对
1.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_____________过程中,通过生活_____________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答案:成长;经验
2.一般说来,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_____________,后天性行为就越_____________,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的比重_____________。
答案:复杂;复杂;越大
3.原生动物对外界的刺激只是简单的应激性。腔肠动物对外界刺激也只是全身收缩,而扁形动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案: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结构;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网状神经,所以二者没有“学习能力”,只具有先天性行为,从扁形动物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说明它的神经结构比较高级。
[教后记]
本节课我分成了3个环节,分别是“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学练案上也设置如上3个环节,首先明确教学的目标,我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内容,提升哪一种生物机能,培养怎样的科学精神,在学习目标中给出。
在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练案的“学习过程”一栏中设置大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得出结论,从而避免满堂灌的现象发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体验以及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最后的“学习评价”是对整节课的总结和拔高,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研究能力。
我相信,只要深刻理解“学练案导学法”这个课堂教学之魂并加以实践,一定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引人入胜,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惬意。将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一堂展示课的点滴反思》—戴雅萍—《中学生物学》-2010年第1期
[2]《优化课堂教学 实践课程理念》—李荣方—《中学生物学》-2008年第4期
[3]《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奥苏伯尔-196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