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一词原本是生态学的术语,联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生态式教育思想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教育教学的生态化是当今一种重要的思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后现代教育观取向,实施生态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等生态因子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的生态整体。课堂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有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几个基本特点:
1、整体性。课堂生态系统是由彼此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要素(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的主体,课堂环境为主体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和土壤,而作为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以相互施加影响的方式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着。
2、协变性。构成课堂生态的各个要素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方的变化会导致另一方发生协同变化。在课堂生态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情绪情感的变化,甚至是微弱的变化,都可能使另一方发生情感上的协同变化。
3、共生性。课堂生态系统中,作为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对教师而言,其在教学中所体现的活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学生的发展而实现的。离开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这种活动的价值就失去了重要的依托。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发展的程度体现了教师生命活动价值的实现程度。同样,学生离开了教师,学习上会困难重重,其发展也会大受影响。
4、平衡性。组成课堂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即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课堂生态的基本结构,这些因素都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各种环境课堂生态内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以及师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他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是多向的,是一种可控制的反馈系统。因此,一定时间内,课堂生态系统可以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状态。
5、开放性。课堂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是相对的,它和其它系统一样,也具有动态开放性。一方面,课堂生态系统的整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会直接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发生着改变;另一方面,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多元的动态的,其内容具有多元性、方式具有多样性、合作具有交互性特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是开放融合的,教材的知识空间与学生的经验空间是开放融合的,课堂的学习空间与学生课外的生活空间也是开放融合的。因此,课堂生态系统并不是静止封闭的,它具有动态开放性。
6、可持续发展性。可持续发展就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使人类生存环境得以持续。从生态学的观点来透视课堂,必须让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得以持续的发展。生态化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获得自主学习的态度、策略、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个体的生命性得以体现,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以其所获得的终生学习的能力适应着不断更新的信息和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教育对象——学生是不断发展的生命个体
学生的本质是有着多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是自由、开放、具体而又独特的,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具有自我调节的机能,是不被决定的。所以教师应该站在生命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对学生实施生态式的教学,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尊重学生的生命与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生命主体性,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解放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和体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宽容、理解、关怀与支持。遵循学生生命发展的轨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引导生命走向和谐与完善。
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关联性
联系两个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内容并不是封闭和孤立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而且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教育内容亦构成一种生态系统,包含着各个领域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具体编排和实施教育内容时,教师头脑里可以也应该有来自不同学科的线索,在具体的活动中则应是各科内容的有机融合。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等生态因子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的生态整体。课堂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有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几个基本特点:
1、整体性。课堂生态系统是由彼此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要素(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的主体,课堂环境为主体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和土壤,而作为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以相互施加影响的方式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着。
2、协变性。构成课堂生态的各个要素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方的变化会导致另一方发生协同变化。在课堂生态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情绪情感的变化,甚至是微弱的变化,都可能使另一方发生情感上的协同变化。
3、共生性。课堂生态系统中,作为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对教师而言,其在教学中所体现的活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学生的发展而实现的。离开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这种活动的价值就失去了重要的依托。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发展的程度体现了教师生命活动价值的实现程度。同样,学生离开了教师,学习上会困难重重,其发展也会大受影响。
4、平衡性。组成课堂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即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课堂生态的基本结构,这些因素都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各种环境课堂生态内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以及师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他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是多向的,是一种可控制的反馈系统。因此,一定时间内,课堂生态系统可以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状态。
5、开放性。课堂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是相对的,它和其它系统一样,也具有动态开放性。一方面,课堂生态系统的整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会直接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发生着改变;另一方面,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多元的动态的,其内容具有多元性、方式具有多样性、合作具有交互性特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是开放融合的,教材的知识空间与学生的经验空间是开放融合的,课堂的学习空间与学生课外的生活空间也是开放融合的。因此,课堂生态系统并不是静止封闭的,它具有动态开放性。
6、可持续发展性。可持续发展就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使人类生存环境得以持续。从生态学的观点来透视课堂,必须让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得以持续的发展。生态化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获得自主学习的态度、策略、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个体的生命性得以体现,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以其所获得的终生学习的能力适应着不断更新的信息和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教育对象——学生是不断发展的生命个体
学生的本质是有着多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是自由、开放、具体而又独特的,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具有自我调节的机能,是不被决定的。所以教师应该站在生命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对学生实施生态式的教学,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尊重学生的生命与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生命主体性,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解放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和体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宽容、理解、关怀与支持。遵循学生生命发展的轨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引导生命走向和谐与完善。
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关联性
联系两个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内容并不是封闭和孤立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而且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教育内容亦构成一种生态系统,包含着各个领域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具体编排和实施教育内容时,教师头脑里可以也应该有来自不同学科的线索,在具体的活动中则应是各科内容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