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提出构建课程实验、生产实习、科研训练为一体的“三段式”教学体系,推动动物传染病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并就具体的改革措施展开探讨,希望对动物传染病学实践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动物传染病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动物医学发展十分迅速,传统的动物医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探索一条符合时代要求,跨学科、高水平的动物医学教学道路成为动物医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课程实验、生产实习、科研训练为一体的“三段式”教学体系的动物传染病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法实践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校对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学观念和教学环节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构建了实验教学模式,完善了实验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操作中得到巩固和升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基本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处理相关数据的能力、完成实验报告的能力等。此外,学生还可以在实验操作中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动物医学系所承担的任务是实践性很强的动物医学类相关课程。重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巩固理论知识,促进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方式。
2.设置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高校动物传染病学课程应该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通过病例讨论,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病例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4.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当今社会,知识和科学技术更新十分迅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未来的兽医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
二、参加动物传染防疫专业教学实习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力度,使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在实习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是从在校生向技术型人才转变的桥梁,是课堂理论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学习进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的重要载体。
动物传染防疫专业的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两个学年,周期根据学校的情况而定,学生前往动物医院、预防兽医学实验室等实习点参与岗位实践活动。实习的内容一般为掌握某一种或某几种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建立相应的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此外,还要认真完成每天的实习任务,写实习日记,对实验项目进行阶段总结,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刻苦学习的精神,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岗位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推广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为社会输送一批专业好、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
此外,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教学需求建设校外实验基地,满足在校生参加实践、提升能力的需求,完善高校教学体系。参加校外实践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该专业的要求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社会需求反馈给高校,促进高校改革。同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目前建设校外实验基地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所以,高等学校应在坚持就近、对口、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
三、鼓励学生参与动物传染病课程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肯定和推广。科研训练是“三段式”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传染病课程实践教学中,应高度重视科研训练活动的开展。科研训练的步骤具体如下:
1.有针对性地检索和阅读高质量的科技文献
科研训练项目一旦确定,就应该形成研究小组,确定人员数量以及组长人选。在进行训练之前,指导教师应在组内讲解课题背景、研究项目及目标,确定研究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内容查找文献,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材料进行详细阅读,写出自己的体会及观点。
2.根据科研研究内容制订对应的研究方案
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研究内容,再结合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制订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包括进行研究的方式方法,总方案的设计情况,实现总设计方案的核心技术、优化方法以及相应的实验验证方法等要素。再以此为根据,制订实施设计方案的详细流程图,确定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标注时间节点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3.对制订的研究方案进行评议
制订好研究方案,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一起对该方案进行评议,内容包括该方案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技术风险能否得到良好的控制,是否还存在需要改进的环节,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根据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的意见,形成書面的评议结果。研究小组根据评议书的要求形成最终的研究方案。
4.做好科研项目的实施工作
需要提供的必要的研究条件有:相关仪器设备、细菌种类、相关药品、数据分析软件、研究场地以及各种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确保每位成员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研究内容,最后再将各自的研究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形成最终的项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要符合项目流程图的要求。
5.实验验证及撰写项目报告
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制订科学严谨的实验大纲,列出需要配备的仪器设备,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和方法等。学生根据大纲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科目,并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针对科研活动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项目研究完成之后,学生应根据研究内容的要求提供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模型、实验报告、相关论文、项目报告等内容。总之,高校开展科研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科研训练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和欲望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品质。这些都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黄银云,胡新岗.基于问题导向的动物传染病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0):260-262.
[2]王芝英,周作勇,胡世君,等.案例教学法在动物传染病学课程中的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3):244-245.
(责任编辑:庄 源 黄天骏)
关键词:动物传染病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动物医学发展十分迅速,传统的动物医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探索一条符合时代要求,跨学科、高水平的动物医学教学道路成为动物医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课程实验、生产实习、科研训练为一体的“三段式”教学体系的动物传染病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法实践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校对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学观念和教学环节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构建了实验教学模式,完善了实验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操作中得到巩固和升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基本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处理相关数据的能力、完成实验报告的能力等。此外,学生还可以在实验操作中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动物医学系所承担的任务是实践性很强的动物医学类相关课程。重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巩固理论知识,促进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方式。
2.设置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高校动物传染病学课程应该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通过病例讨论,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病例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4.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当今社会,知识和科学技术更新十分迅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未来的兽医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
二、参加动物传染防疫专业教学实习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力度,使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在实习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是从在校生向技术型人才转变的桥梁,是课堂理论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学习进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的重要载体。
动物传染防疫专业的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两个学年,周期根据学校的情况而定,学生前往动物医院、预防兽医学实验室等实习点参与岗位实践活动。实习的内容一般为掌握某一种或某几种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建立相应的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此外,还要认真完成每天的实习任务,写实习日记,对实验项目进行阶段总结,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刻苦学习的精神,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岗位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推广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为社会输送一批专业好、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
此外,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教学需求建设校外实验基地,满足在校生参加实践、提升能力的需求,完善高校教学体系。参加校外实践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该专业的要求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社会需求反馈给高校,促进高校改革。同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目前建设校外实验基地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所以,高等学校应在坚持就近、对口、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
三、鼓励学生参与动物传染病课程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肯定和推广。科研训练是“三段式”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传染病课程实践教学中,应高度重视科研训练活动的开展。科研训练的步骤具体如下:
1.有针对性地检索和阅读高质量的科技文献
科研训练项目一旦确定,就应该形成研究小组,确定人员数量以及组长人选。在进行训练之前,指导教师应在组内讲解课题背景、研究项目及目标,确定研究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内容查找文献,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材料进行详细阅读,写出自己的体会及观点。
2.根据科研研究内容制订对应的研究方案
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研究内容,再结合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制订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包括进行研究的方式方法,总方案的设计情况,实现总设计方案的核心技术、优化方法以及相应的实验验证方法等要素。再以此为根据,制订实施设计方案的详细流程图,确定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标注时间节点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3.对制订的研究方案进行评议
制订好研究方案,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一起对该方案进行评议,内容包括该方案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技术风险能否得到良好的控制,是否还存在需要改进的环节,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根据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的意见,形成書面的评议结果。研究小组根据评议书的要求形成最终的研究方案。
4.做好科研项目的实施工作
需要提供的必要的研究条件有:相关仪器设备、细菌种类、相关药品、数据分析软件、研究场地以及各种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确保每位成员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研究内容,最后再将各自的研究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形成最终的项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要符合项目流程图的要求。
5.实验验证及撰写项目报告
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制订科学严谨的实验大纲,列出需要配备的仪器设备,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和方法等。学生根据大纲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科目,并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针对科研活动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项目研究完成之后,学生应根据研究内容的要求提供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模型、实验报告、相关论文、项目报告等内容。总之,高校开展科研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科研训练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和欲望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品质。这些都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黄银云,胡新岗.基于问题导向的动物传染病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0):260-262.
[2]王芝英,周作勇,胡世君,等.案例教学法在动物传染病学课程中的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3):244-245.
(责任编辑:庄 源 黄天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