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you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新课标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语言既规范,又极富童趣童真,蕴涵着无限的发展语言和启迪思维的空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材,搭建发展语言的舞台。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模仿中生成,在迁移中创新,夯实语言训练。下面就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亲密接触,朗读品味,丰富语感体验
  
  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而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充分有效地朗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我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读”贯穿了始终,通过个别读、齐读、默读、小组合作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学生欣然走进文本,感悟着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学生把海水的绮丽、珊瑚的斑斓、海参的慵懒、龙虾的威武,特别是鱼儿的多姿读得有滋有味。学生在优美的情境和无限的遐思中丰富着内心体验与情感世界,吸收、积累着生动的语言,感受着语言无尽的魅力。
  
  二、巧设情境,多维对话,促进语言生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学生学习语言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丰富的情感被激发,才会有表达的强烈欲望,进而在无拘无束的对话中生成新的个性化的语言。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托,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倾心营造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
  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情趣的旅行的教学情境,又利用课件编织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让学生感受了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学生全身心地在教师创设的生动的情境中惊呼、感叹,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作者语言描绘的意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经验,放飞想象,进一步联想,如: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除了书中提到的色彩,学生又说出了许多种色彩。从而对“瑰丽”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再如:大龙虾身披铠甲。划过来,划过去,它们在做什么呢?学生们答案纷呈:有的说大龙虾正在巡逻,保护自己的同伴;有的说大龙虾在守护自己的宝宝;有的说大龙虾是在确保海底所有居民的安全。此时,学生的表达已不是对文本语言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对话。实现文本语言的实践与再创造。学生在大胆合理想象中体验课文情感,与作者、文本发生情感共鸣。在开放的心境中,学生互动对话,个性化的语言自然流泻,情感与语言水乳交融。
  
  三、迁移运用,形象描绘,夯实语言训练
  
  品读感悟是基础,内化运用才是目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将课文中精妙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观察说练中逐步发展语言。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中描写“绚丽多姿的海底世界”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集情境展现、语言精髓于一体的最大亮点。在学生经历了驻足欣赏、潜心揣摩、反复吟咏之后,我整合资源,运用课件再现了一组组珊瑚和鱼的图片,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好像”“犹如”等词进行形象地描述,在激情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在描绘珊瑚时,学生们说,这美丽的珊瑚,有的好像大大的蘑菇,有的仿佛一棵红松,有的犹如精巧的喇叭,有的则像一簇绿色的菊花……真是五彩斑斓。在描绘不同体态的鱼儿时,学生们说,有的鱼,身披银色铠甲,细长的身体,尖尖的嘴,像是在海底巡逻的潜艇;有的鱼,全身批着红袍,尾巴和胸鳍飘飘摇摇,真像一位舞女;有的鱼,全身银白,布满褐色的斑点,长长的胡须。就像一位老绅士……
  再如学了第五段之后,学生将带来的贝壳进行展示,他们边看边摸,并争相描绘:这些贝壳颜色不一,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灿若宝石,有的绿如眼睛。真是五彩缤纷;这些贝壳各式各样,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小孩子的手掌,有的像一把扇子,有的像小号,还有的像圆圆的房子,真是千奇百怪。这样人情入境的语言训练。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涵,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扮演的则是一个倾听者,一个欣赏者,并随时纠正学生表达的错误: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逐步学会了倾听与反思,学会了接纳与争辩,学会了欣赏与评判。这不正是经历了智慧共享后的儿童语言的发展吗?
  在阅读教学中,启迪智慧,发展语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使阅读课堂更具语文味,语文教师要更好地研读教材,找准语言训练的切入点,使阅读课更具魅力。
其他文献
案例:  开学没几天,班里就有一位女生丢了钱,仔细询问,这钱还不少,有四十多元呢,小女孩急得眼泪直流。这事该怎么处理?  晨会课上,我首先宣读了学校有关贵重物品管理的规定,接着就针对这件事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教育,让学生明白,在人的一生中,你会遇到许多诱惑,在面对别人的金钱、财物时要把握好自己,经得起考验。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晨会结束后,我期待着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可一天过去了,毫无动静。我想,七年
预习,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它本身并没有错,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传统的预习方式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继承的地方。关键是我们应如何批判地继承,我们应持怎样的预习观,应如何利用预习,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引导思考,形成独特体验,奠基有效预习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课本作为浓缩大量前人知识与经验的精华。是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课本内容往往是根据数学知识的
一、调查的背景    师本研究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教师工作现状与状态为本,以教师心理需求为本,以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使教学研究回归教师的生活,从而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达到充实和强化校本研究之不足。  为了切实寻找并纠正目前师本研究中的偏态行为,真正使教师在依托于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师师本研究的规范性和实效
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首儿歌时,注重从朗读入手,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的协同作用中提高朗读水平,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这首儿歌的内涵,悟出诗歌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节奏韵味,心通其声,意会其理,能产生无穷的美感。精彩的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相关
班主任一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自接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所负责的班级都是低年级。我校特别重视对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的教育,因而,日常班级管理及教学中,我都是以孩子习惯养成教育为指导开展我的各项活动。要想管理好班级,离不开好的班级管理制度。每当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突出表现,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之余进行反思、总结,偶感两点:一是表扬,二是“任重”,而这两点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站在孩子发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也曾强调:“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这说明读写结合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可以说读写结合训练蕴涵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是千百年来一直蕴涵在语文教学中的客观存在。笔者认为读写结合训练是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既有在课堂上的显性的读写结合训练;又有在课外浸润中隐性的读写结合训练。这里笔者结合近几年“读写结合
长期以来,粗心这个问题总是困扰着不少学生,使他们在数学测验和其他考试中不能取得应有成绩。这些学生往往做完题后感觉不错,但试卷发下来却发现成绩不理想。在解题时不是这里漏了符号,就是那里看错了数字。仔细分析,这些题目都会做,可就是……特别是那些平时反应较快,脑子较活的学生,一些压轴的综合性题目难不倒他们,倒是前面的基础题目、基本概念和运算,由于粗心被扣了不少分,可谓“阴沟洞里翻船”。  “粗心症”的原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已成为教学目标之一。课堂上教师巧妙的教学策略,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洞开了学生的心扉,引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超文本”的创造性阅读的境界。下面是某教师执教的人教版第六册《惊弓之鸟》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试作回味品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深入理解了成语故事,请大家说说题目“惊弓之鸟”的意思。  生1:因为大雁受过
一、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必须先积累材料。作文是生活的再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在写作中“挥洒”自如。  1.留意观察、潜心捕捉。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向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各种感官细致入微地观察。如指导观赏菊花,通过视觉,赏形、色、态;
近年,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和创新思想,已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认同。甚至有人进一步认为,不应在作文中有任何限制,只要学生思维积极活跃,都应给予肯定。那么,在尊重创造性的同时,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作文中可能出现的“思想创新”与既有思想道德的冲突呢?  首先,小学生较少传统与现实的思想道德规范束缚。是学生作文思想创新的一个优势。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受教育时间短,在既有思想道德的学习与掌握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