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首儿歌时,注重从朗读入手,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的协同作用中提高朗读水平,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这首儿歌的内涵,悟出诗歌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节奏韵味,心通其声,意会其理,能产生无穷的美感。精彩的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相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
  在教学“下雪啦,下雪啦!”时,和着轻柔的音乐,大屏幕以蓝天飘雪为背景,动画中小鸡、小鸭、小狗、小马欢蹦乱跳地渐渐走近,我适时解说:“冬天,一朵朵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那么晶莹,那么洁白,山川、树木、房屋,整个大地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你们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蹦呀,跳呀,多高兴啊!大家想象一下,他们会喊些什么呢?”我的提问立刻引发学生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迫不及待地喊道:“下雪啦,下雪啦!”也有的抢答:“下雪啦,打雪仗啦!”还有的补充:“下雪啦,到雪地里去画画咯!”学生活跃起来,我接着问:“为什么喊得那么响亮?”学生说:“下雪了,好玩啊,高兴呗!”在这里,我利用学生喜爱看的动画,加上语言提示,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想说的兴趣。因此,我相机提示:“同学们,大家那么高兴,让我们把心中的快乐喊出来吧。”学生就更兴奋了,高声朗读起来,整个教室喜气洋洋,充盈着“下雪”的快乐。
  此时,学生已融进了课文中的情境。在自由朗读时竟别出心裁,有的学着唐老鸭的声音:“嘎嘎,下雪啦!”有的学着小狗“汪汪”地叫,再喊:“下雪啦,下雪啦!”学生的各种滑稽相,真让人忍俊不禁。也许是快乐激发了灵感,悟出了感情的内涵,有的学生发表个人看法,认为第二个“下雪啦”应该比第一个“下雪啦”喊得更响亮些,因为心情越来越好,就越喊越大声。可见,创设情境来朗读、多读,可以再现人文景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且将学生的情感渗透到心灵,体味生命的律动。所以,进入了情境的学生,思维、感情也就变得活跃起来。
  二、演读结合,领悟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怎样画画,体会小画家们的快乐心情,我主要通过画面演示、学生演练等方法,以求语语悟出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两行诗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想象他们怎样画画。然后让学生观看动画,明白了小画家们是用自己的脚印印到雪地上去的道理,从而进一步明白小画家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的原因。
  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画家们的快乐心情,我也让学生当一回小画家,即出示练习:
  画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学生可以填文字,也可以画图。他们对这道题很感兴趣,立刻写的写,画的画,很快就完成了。展示作品时,我及时地表扬学生,称赞他们是个聪明的小画家,还给他们发了小红花。这时,我发现学生的情绪非常激动、兴奋,小脸都涨红了,我相机提问:“这一堂课,同学们都成了小画家,还得了小红花,你们的心情怎样?”学生们喊道:“很高兴。”有的学生喊道:“老师,再画一次,我还想要小红花。”全班都笑起来。我又问:“你们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学生们回答:“ 当然很高兴。”于是,我鼓励学生把小画家们的那种快乐心情读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读到自演,边揣摩边体会,学生练得十分入情入境。最后,小组代表赛读、评价,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快乐,体味到了诗歌的脉搏、诗的意蕴以及诗的情感。
  训练学生朗读,就应该把语言与情感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那起伏的感情。
  在教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时,为了使学生读出问答句的语调,我再次让学生看画面,学生看到了小画家们画画的快乐情景,然后我又打出青蛙在洞里睡觉的画面。学生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当学生明白青蛙睡觉即冬眠的原因后,我让他们自由读,反复读。经过反复练读后,学生认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句话应读降调,读出惊奇的语气,而且不会吵醒青蛙。“他在洞里睡着啦”应读升调,读出找到答案后的高兴的语气。
  朗读是理解课文、领悟感情的一个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以读为本,体会小画家们的可爱形象,品味出儿歌的节奏韵味,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语言美和生活美和谐统一。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品德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一门主要学科。道德存在于生活中,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趋向”。作为小学课程,它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    一、走进生活选材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原本是一个被师生
一、揭题    1.教师出示写有“圆”字的圆形纸片。提问:这张纸是——(圆形的)?  教师将这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作为课题。  2.请学生举例:你在哪里也见过圆形呢?(学生可能回答:硬币、透明胶布、轮胎……)教师注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列举的是圆还是圆形物体。  3.教师谈话: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有关圆的图片,一起欣赏。(多媒体播放图片:日用品中的圆形物体,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图案、国庆花坛、盛开的向日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上述的要
怎样改变精批细改这种封闭、单一的作文评价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突破对学生习作批改的方式,改变“精批细改,改完罢了”的现象,以赏识的眼光审阅学生习作,以多样形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满足学生交流的欲望,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促使学生提高习作的能力。  一、生生互动评价  1.以自评自改为基础。学生写出的文章多半是半成品,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认真读读自己的作文。首先把一些书写错误,如漏字、多字、错字等,通
有人说,观摩课有两种,一种是“好看不实用”,另一种是“实用不好看”。近日有幸聆听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教材《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股自然、亲切、简约之风扑面而来,新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也在这里悄然彰显,那便是内聚亦外扬。  何谓“内聚亦外扬”?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刘云生这样说:“内聚亦外扬”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纵横驰骋,谈天说地,展得很开,毫不拘束,但主题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我们找回了失落的“语文课堂底色”——人文性。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育不仅要教会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和尊重。而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更应该闪耀着“人文的光彩”。但是回望我们给学生文章的评语,大多是公式化、模式化,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改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
补自作为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指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补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类型,从补白的内容来分,至少可以概括为十种类型。  1.背景扩充型。文章是时代的回音壁,是作者人生的记录,其中的人物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学
案例:  开学没几天,班里就有一位女生丢了钱,仔细询问,这钱还不少,有四十多元呢,小女孩急得眼泪直流。这事该怎么处理?  晨会课上,我首先宣读了学校有关贵重物品管理的规定,接着就针对这件事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教育,让学生明白,在人的一生中,你会遇到许多诱惑,在面对别人的金钱、财物时要把握好自己,经得起考验。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晨会结束后,我期待着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可一天过去了,毫无动静。我想,七年
预习,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它本身并没有错,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传统的预习方式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继承的地方。关键是我们应如何批判地继承,我们应持怎样的预习观,应如何利用预习,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引导思考,形成独特体验,奠基有效预习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课本作为浓缩大量前人知识与经验的精华。是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课本内容往往是根据数学知识的
一、调查的背景    师本研究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教师工作现状与状态为本,以教师心理需求为本,以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使教学研究回归教师的生活,从而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达到充实和强化校本研究之不足。  为了切实寻找并纠正目前师本研究中的偏态行为,真正使教师在依托于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师师本研究的规范性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