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首儿歌时,注重从朗读入手,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的协同作用中提高朗读水平,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这首儿歌的内涵,悟出诗歌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节奏韵味,心通其声,意会其理,能产生无穷的美感。精彩的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相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
在教学“下雪啦,下雪啦!”时,和着轻柔的音乐,大屏幕以蓝天飘雪为背景,动画中小鸡、小鸭、小狗、小马欢蹦乱跳地渐渐走近,我适时解说:“冬天,一朵朵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那么晶莹,那么洁白,山川、树木、房屋,整个大地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你们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蹦呀,跳呀,多高兴啊!大家想象一下,他们会喊些什么呢?”我的提问立刻引发学生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迫不及待地喊道:“下雪啦,下雪啦!”也有的抢答:“下雪啦,打雪仗啦!”还有的补充:“下雪啦,到雪地里去画画咯!”学生活跃起来,我接着问:“为什么喊得那么响亮?”学生说:“下雪了,好玩啊,高兴呗!”在这里,我利用学生喜爱看的动画,加上语言提示,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想说的兴趣。因此,我相机提示:“同学们,大家那么高兴,让我们把心中的快乐喊出来吧。”学生就更兴奋了,高声朗读起来,整个教室喜气洋洋,充盈着“下雪”的快乐。
此时,学生已融进了课文中的情境。在自由朗读时竟别出心裁,有的学着唐老鸭的声音:“嘎嘎,下雪啦!”有的学着小狗“汪汪”地叫,再喊:“下雪啦,下雪啦!”学生的各种滑稽相,真让人忍俊不禁。也许是快乐激发了灵感,悟出了感情的内涵,有的学生发表个人看法,认为第二个“下雪啦”应该比第一个“下雪啦”喊得更响亮些,因为心情越来越好,就越喊越大声。可见,创设情境来朗读、多读,可以再现人文景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且将学生的情感渗透到心灵,体味生命的律动。所以,进入了情境的学生,思维、感情也就变得活跃起来。
二、演读结合,领悟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怎样画画,体会小画家们的快乐心情,我主要通过画面演示、学生演练等方法,以求语语悟出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两行诗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想象他们怎样画画。然后让学生观看动画,明白了小画家们是用自己的脚印印到雪地上去的道理,从而进一步明白小画家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的原因。
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画家们的快乐心情,我也让学生当一回小画家,即出示练习:
画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学生可以填文字,也可以画图。他们对这道题很感兴趣,立刻写的写,画的画,很快就完成了。展示作品时,我及时地表扬学生,称赞他们是个聪明的小画家,还给他们发了小红花。这时,我发现学生的情绪非常激动、兴奋,小脸都涨红了,我相机提问:“这一堂课,同学们都成了小画家,还得了小红花,你们的心情怎样?”学生们喊道:“很高兴。”有的学生喊道:“老师,再画一次,我还想要小红花。”全班都笑起来。我又问:“你们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学生们回答:“ 当然很高兴。”于是,我鼓励学生把小画家们的那种快乐心情读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读到自演,边揣摩边体会,学生练得十分入情入境。最后,小组代表赛读、评价,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快乐,体味到了诗歌的脉搏、诗的意蕴以及诗的情感。
训练学生朗读,就应该把语言与情感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那起伏的感情。
在教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时,为了使学生读出问答句的语调,我再次让学生看画面,学生看到了小画家们画画的快乐情景,然后我又打出青蛙在洞里睡觉的画面。学生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当学生明白青蛙睡觉即冬眠的原因后,我让他们自由读,反复读。经过反复练读后,学生认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句话应读降调,读出惊奇的语气,而且不会吵醒青蛙。“他在洞里睡着啦”应读升调,读出找到答案后的高兴的语气。
朗读是理解课文、领悟感情的一个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以读为本,体会小画家们的可爱形象,品味出儿歌的节奏韵味,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语言美和生活美和谐统一。
(责编陈剑平)
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首儿歌时,注重从朗读入手,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的协同作用中提高朗读水平,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这首儿歌的内涵,悟出诗歌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节奏韵味,心通其声,意会其理,能产生无穷的美感。精彩的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相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
在教学“下雪啦,下雪啦!”时,和着轻柔的音乐,大屏幕以蓝天飘雪为背景,动画中小鸡、小鸭、小狗、小马欢蹦乱跳地渐渐走近,我适时解说:“冬天,一朵朵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那么晶莹,那么洁白,山川、树木、房屋,整个大地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你们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蹦呀,跳呀,多高兴啊!大家想象一下,他们会喊些什么呢?”我的提问立刻引发学生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迫不及待地喊道:“下雪啦,下雪啦!”也有的抢答:“下雪啦,打雪仗啦!”还有的补充:“下雪啦,到雪地里去画画咯!”学生活跃起来,我接着问:“为什么喊得那么响亮?”学生说:“下雪了,好玩啊,高兴呗!”在这里,我利用学生喜爱看的动画,加上语言提示,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想说的兴趣。因此,我相机提示:“同学们,大家那么高兴,让我们把心中的快乐喊出来吧。”学生就更兴奋了,高声朗读起来,整个教室喜气洋洋,充盈着“下雪”的快乐。
此时,学生已融进了课文中的情境。在自由朗读时竟别出心裁,有的学着唐老鸭的声音:“嘎嘎,下雪啦!”有的学着小狗“汪汪”地叫,再喊:“下雪啦,下雪啦!”学生的各种滑稽相,真让人忍俊不禁。也许是快乐激发了灵感,悟出了感情的内涵,有的学生发表个人看法,认为第二个“下雪啦”应该比第一个“下雪啦”喊得更响亮些,因为心情越来越好,就越喊越大声。可见,创设情境来朗读、多读,可以再现人文景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且将学生的情感渗透到心灵,体味生命的律动。所以,进入了情境的学生,思维、感情也就变得活跃起来。
二、演读结合,领悟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怎样画画,体会小画家们的快乐心情,我主要通过画面演示、学生演练等方法,以求语语悟出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两行诗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想象他们怎样画画。然后让学生观看动画,明白了小画家们是用自己的脚印印到雪地上去的道理,从而进一步明白小画家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的原因。
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画家们的快乐心情,我也让学生当一回小画家,即出示练习:
画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学生可以填文字,也可以画图。他们对这道题很感兴趣,立刻写的写,画的画,很快就完成了。展示作品时,我及时地表扬学生,称赞他们是个聪明的小画家,还给他们发了小红花。这时,我发现学生的情绪非常激动、兴奋,小脸都涨红了,我相机提问:“这一堂课,同学们都成了小画家,还得了小红花,你们的心情怎样?”学生们喊道:“很高兴。”有的学生喊道:“老师,再画一次,我还想要小红花。”全班都笑起来。我又问:“你们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学生们回答:“ 当然很高兴。”于是,我鼓励学生把小画家们的那种快乐心情读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读到自演,边揣摩边体会,学生练得十分入情入境。最后,小组代表赛读、评价,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快乐,体味到了诗歌的脉搏、诗的意蕴以及诗的情感。
训练学生朗读,就应该把语言与情感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那起伏的感情。
在教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时,为了使学生读出问答句的语调,我再次让学生看画面,学生看到了小画家们画画的快乐情景,然后我又打出青蛙在洞里睡觉的画面。学生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当学生明白青蛙睡觉即冬眠的原因后,我让他们自由读,反复读。经过反复练读后,学生认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句话应读降调,读出惊奇的语气,而且不会吵醒青蛙。“他在洞里睡着啦”应读升调,读出找到答案后的高兴的语气。
朗读是理解课文、领悟感情的一个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以读为本,体会小画家们的可爱形象,品味出儿歌的节奏韵味,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语言美和生活美和谐统一。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