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的叙事结构与语言艺术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小说之一,在创作中,他使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本文将《祝福》作为研究对象,对鲁迅小说作品中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艺术进行探究,使人更好地感受鲁迅小说的魅力。
  叙事结构是一切小说创作和布局的核心思想,从叙事结构入手对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展开方式进行研究,人们能更好地把握小说全局,从全局着眼对小说的艺术内涵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刻体悟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对鲁迅小说《祝福》进行解析的过程中,人們应将叙事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并综合考察语言艺术,争取逐步形成对小说文本的深刻认知。
  一、《祝福》的叙事结构
  对于小说叙事结构,大多数作家会采用正叙,使用插叙和倒叙的较少,而鲁迅的小说《祝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在《祝福》中,鲁迅从叙事人的视角入手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叙述人的语言也对小说文本产生直接影响。小说中的“我”所叙述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动作或事情,而是一种状态的变化,并且在状态的变化中,鲁迅能够将当时我国底层劳动者的精神状态变化充分展现出来。虽然没有外部斗争的影响,这却能让人反思冷血内部斗争的残酷,进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悲剧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祝福》中,鲁迅不仅对“改嫁”和“阿毛的死”这两件祥林嫂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事情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也两次叙述了关于“魂灵”和“阴间”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终极精神关怀的思想。鲁迅此时的叙事意图已经不仅仅是叙述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魂灵”和“阴间”方面内容的描写,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礼教杀人的本质,能够突出“精神杀人”的思想。鲁迅对“魂灵”和“阴间”的描述,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封建礼教是怎样一步一步对祥林嫂展开精神摧残和迫害,将她变成精神的乞丐,最终走向毁灭的过程。
  鲁迅小说《祝福》的叙事以多语叙事为主,即在叙事结构方面通过将一个个故事线索有机联系在一起,辅助主线故事的描述,提供引导作用,使整个小说的叙事呈现出多面性和立体感。例如,祥林嫂到鲁家做女工时,遇到了“夫家的堂伯”,此时在叙事方面,鲁迅以鲁四老爷的视角进行表述,“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在其后的叙述中,对鲁四老爷的表述进行了印证。而在小说中,“我”难以了解祥林嫂到鲁家做女工前的事情,就借助鲁四老爷的口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补充表达。
  此外,在叙述过程中,鲁迅还特意安排了卫家山卫老婆子这一人物形象,她成为联系祥林嫂和鲁家的重要桥梁人物,透过她,鲁迅将祥林嫂的人生经历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为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而鲁迅让鲁镇的其他人、柳妈以及四婶等共同参与叙事,实际上是通过与“我”语言的相互补充完成对内容的表述,使作品在叙事方面呈现出多角度立体结构,将故事内容以原生态的方式真实、客观地呈现出来。
  二、《祝福》的语言艺术
  鲁迅的小说《祝福》不仅在叙事结构的运用上有所突破,还有独特的叙事语言。通过对鲁迅叙事语言的分析,人们可以形成对《祝福》的深刻认识,进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一)精选词语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
  在创作小说《祝福》的过程中,鲁迅注重人物的塑造,使用精选词语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呈现,塑造了一个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例如,塑造祥林嫂人物形象时,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把握祥林嫂历尽沧桑、屡次受到折磨和打击,内心极度悲哀的情况,就以“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对其进行刻画,以两眼机械性的转动表现其对世间万物失去希望的情况,将祥林嫂在精神层面受到的巨大打击充分表现出来。
  而对于短工,为了表现他在社会底层挣扎生存,由于环境闭塞和思想愚昧,其对社会、对同胞漠不关心,鲁迅在人物塑造过程中使用“淡然”二字,“‘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就将其冷漠的状态充分表现出来,也隐含了作者唤醒民众思想的迫切愿望。而在对四叔进行描绘时,鲁迅创造性地使用“俨然”一词,“四叔俨然陪着”,表现出四叔道貌岸然的形象,将其冷漠和伪善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巧妙使用反复描绘人物形象
  鲁迅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巧妙应用反复手法,匠心独运地将人物形象变化充分表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对人物形象形成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对于祥林嫂的肖像,鲁迅将她第一次进鲁镇和第二次进鲁镇的情况进行反复描写,肖像描写的前半部分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而后半部分的描写则出现了变化。第一次来鲁镇的描写写出了祥林嫂的年龄,以及“两颊还是红的”状态,以此与她第二次来乌镇“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的描写进行对比,在变化的面容和眼神中将其心理变化和饱受磨难的情况充分展现出来。
  在四叔和四婶的语言描写中,反复也较为常见。例如,四叔反复强调“可恶!然而……”,主要是为了将四叔自私阴暗的心理展现出来,刻画了封建家庭中顽固卫道士的形象。而在四婶的语言中,三次出现“‘祥林嫂,你放着吧!’四婶慌忙的说;‘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等类似的语言,表现出四婶封建迷信的思想,正是四婶对祥林嫂赎罪的抵制,最终让祥林嫂陷入绝望的深渊,使其崩溃。可见在叙述语言描写方面,鲁迅创造性地使用反复的语言对人物形象进行描写和塑造,能更好地将人物特点展现出来,思想的深刻性也更加明显。
  (三)灵活应用修辞手法
  在《祝福》中,鲁迅还使用多种修辞方法,使叙事语言更加丰富,小说思想传达效果也明显增强。
  其一是顶针修辞的使用。例如,在“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一句中,作者使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在连续性的表述中表达出气愤的情感,深刻印证了地主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的状态。
  其二是反语修辞的使用。鲁迅在创作中对反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表达愤激之情。例如,“‘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便事事逍遥自在了”就充分反映鲁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黑暗社会的体察以及对世人冷漠状态的批判,也显现出他当时对“中庸”思想的讽刺。
  此外,鲁迅还适当使用借代、故作疑问等手法,叙事语言特色较为明显,值得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
  三、结语
  在鲁迅小说《祝福》中,叙事结构和语言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相统一。鲁迅并没有着力对事件的变化加以表现,而是着重表达状态的变化,从而突出小说的思想主旨,使小说的价值和魅力得到彰显。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
其他文献
魏正始年间,王弼的“贵无论”玄学标志着魏晋玄学的初步形成,关于魏晋玄学的研究可谓集诸名家之所长。透过对魏晋玄学思想的研究,本文探讨了魏晋玄学的深层思想内涵,分析了它所包容的文学和社会精神。  东汉末年到隋以前,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约有四百年的时间。其间产生的魏晋玄学就像历史上其他思潮一样,不仅是那个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同时深刻地影响了那个时代,即使是在今天,依然对当代思想史
期刊
中国原创音乐剧《金沙》具有鲜明的演唱艺术特征,其讲述了很多关于金沙遗址背后的故事。三千多年前,太阳神鸟的化身“金”、鱼的化身“小鱼”、乌木精灵“丑”以及丑的主人“沙”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古蜀金沙王朝中。可是,一场三星部落与金沙王朝的战争,破坏了美好的一切,“太阳神鸟金箔”被三星部落击碎,“金”“沙”“小鱼”“丑”从此天各一方,他们来世才能再相见。  音乐剧《金沙》虽以川蜀文化为背景,却跳出四川地方戲曲
期刊
目光慢慢地从一排排精美的日本原著小说上划过。《こころ》(心),なつめ そうせき(夏目漱石),我的内心一阵狂喜,哇,这是我思之已久的一本  原著小说。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日本近代“国民大作家”,竖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他的长篇小说《心》就是代表作之一。后人对《心》的剖析也是够深刻的了:“对明治末期知识分子心灵的探索——试析夏目漱石的小说《心》”、“从夏目漱石《
期刊
读老舍的散文《猫》,在最初发现种种矛盾后,读者总能体会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气息,感受到字里行间中的爱与温情。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老舍散文《猫》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猫》矛盾之中的爱与温情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传递的人与动物和谐生存的思想意识。  老舍作为当代的语言艺术大师,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练习写小说,代表作以小说为主,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都是脍炙人口的
期刊
作为秉承着“以唯物论为基础的文学反映论”创作理念的中国台湾作家,陈映真切实在小说中进行着为社会、为人生的创作实践。陈映真小说中的“我”在作为一面镜子映射他人和社会时,并不是纯然直接的映像,“我”的叙述和思考中包含了一种奇特的“扭曲”感,造成这种扭曲的原因值得细究。本文尝试从陈映真以“我”为叙述主体的小说入手,解读其小说的主题意蕴和时代内涵。  在陈映真的创作中,部分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展
期刊
《天边外》是美国戏剧作家尤金·奥尼尔(1888-1953)的成名作。它讲述了一对农家兄弟罗伯特·梅约和安朱·梅约与邻家姑娘露丝的感情纠葛,其间伴随着三人对各自梦想的追逐,但是结局很凄惨。剧本中弥漫着浓重的幻灭感和虚无感。但对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来说,这个悲剧的内涵又有所不同,而这种悲剧意识也始终贯穿在作家的创作中。  一、罗伯特——理想的悲剧  罗伯特是一个充满浪漫幻想的、有诗人气质的人,一直在追求
期刊
梭罗是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毕生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写于1846年的《瓦尔登湖》(Waldon)。1837年,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教书。1841年,梭罗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开始踏上写作之路。后来,梭罗在超验主义之父爱默生的支持下,对超验主义进行了文学实践,开始写散文随笔。  19世纪,美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如同一股狂
期刊
《一亿六》是张贤亮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有的人认为它低俗、媚俗,有的人却认为,在借助底层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荒诞、低俗、媚俗化背后,是作者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哲学思考。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荒诞的借种生子的故事。主人公叫王草根,是一个商业暴发富,靠收破烂起家,靠收购破产倒闭的企业发家,抓住时代的机遇和制度的漏洞,财富迅速膨胀,成为C市著名企业家、政协委员。王草根出身于底层,“不孝有三,无后
期刊
贞节是古代封建礼教对女性提出的婚前和婚后为丈夫守节的道德观念,是一种对女性身心自由的畸形束缚。“三言”作为市民文学的代表,表露出了人性解放的曙光,其中对社会贞节观的突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况太守断死孩儿》分析“三言”中对婚后贞节观的突破,并试图指出其局限性。  一、“三言”创作背景下的明代正统贞节观  贞节是封建伦理对女性的特殊要求,它包括婚前的守护贞操和婚后的为夫守节
期刊
37年前,我国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的《愚公移山》教学课例,通过导学法增加学生参与度,在词语教学上构建知识体系,联系上下文,以学定教。37年后,重新审视钱老的课例,人们仍然会发现新的启迪。  新时代以来,教师开始逐渐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首位。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发挥有效作用是自1978年以來一直热议的话题。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应时代而生,适应当代语文学习的需要。但是,把自主仅仅理解为学生自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