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41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es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方法:以人群为调查对象,对确诊的ERS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人群中ERS的发生率为3.4%,心电图初诊确诊率78.05%。结论:伴发症状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观察随访及相关检查有助于ERS的鉴别和确诊。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误诊 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
  ERS的诊断标准[1]:ST段与J点一起抬高(0.1~0.4mV),S-T段凹面向上,多伴有较高的对称性T波,R波降支终末端有切迹或粗钝。多见于V2~V6,以V2~V3最明显,有时在Ⅱ、Ⅲ、aVF导联中也可出现。持续时间多较长,但在心率增快时可暂时恢复正常。
  一般资料:以医院门诊健康体检人群为对象,共调查1211例,确诊ERS 41例,占3.4%,其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26~57岁,平均34.68±7.26岁,26~29岁9例,30~39岁22例,40~49岁7例,50~57岁3例。伴短阵胸痛8例,胸闷4例,心悸2例,心律失常4例。
  
  结 果
  心电图初诊确诊ERS32例,通过观察随访以及相关检查确诊9例,心电图初诊确诊率78.05%。
  不能心电图确诊的ERS,初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3例,变异性心绞痛5例,急性心包炎1例。
  具有临床症状的ERS,7例确诊肋间神经炎,2例确诊食管炎,1例确诊心脏神经官能症,3例无确切疾病的证据。
  
  讨 论
  ERS作为一种心电图变异,临床相对比较常见,文献报道以中青年人多见,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5%~9.1%[2]。本组病例平均年龄34.68±7.26岁,发生率为3.4%,与之相符。ERS的产生与某些心肌纤维动作电位的第三相时间缩短及第三相提前有关[1]。具有典型心电图特征者诊断不难,对于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而不完全具备特征性心电图表现者,则需观察随访以及相关检查才能正确诊断,须除外病理性S-T段抬高,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本组心电图初诊确诊率为78.05%,能对大多数ERS进行正确的判断,但仍有约1/5的病例不能即时得出正确的结论。分析原因可能为:
  (1)伴发的临床症状是影响正确结论的重要因素。本组不能即时做出正确判断的病例均为临床出现胸闷、短阵胸痛、心悸、心律失常者,而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常见临床表现,加之ST-T改变的非特异性,因而无充分临床证据排除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急症,使得ERS诊断延迟。3例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最初均因胸闷和心律失常并存,而心电图不具备典型的ST-T弓背向下型抬高,以超急性期和急性期入院后,随访心电图并结合心肌酶学检查方得以确诊。急性心包炎时广泛导联ST段抬高,尤多见于Ⅰ、Ⅱ、aVF和V1~6导联,单凭心电图有时难以与ERS鉴别,组中1例后经心脏彩超排除了急性心包炎才作出ERS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ST-T改变呈一过性,且ST段凹面向下,可资鉴别。但非典型者则具有与ERS相似的心电图表现,本组5例分别经运动试验、药物试验、治疗效果观察和心电图随访得以确诊。
  (2)尽管ERS属于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变异,但为了患者利益,除非具有典型心电图特征,并且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别在与急性心肌梗死等急症难以明确界定时,医务人员常持谨慎态度。尽管如此,临床上在无确切证据排除类似心血管疾病的条件下,不作出ERS的诊断仍属必要,通过进一步随访和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证,似更为妥善。追求ERS较高的初诊确诊率不能脱离临床实际和患者利益。
  ERS作为一种良性的心电生理异常,胸痛等临床症状的出现,有些可以以并存疾病加以解释,如肋间神经炎、食管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但对无明确疾病证据者(本组3例无确切疾病的证据),患者所表现出的这些临床症状是否就是ERS的非特异性表现呢?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对于不具有典型心电图表现的ERS,误诊的重要原因是受到伴发临床症状的影响。借助于观察随访及相关检查手段,不仅有助于ERS的鉴别和确诊,对于保障患者利益,避免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漏诊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志寅,主编.诊断学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618.
  2 陈国伟,郑中锷,主编.现代心脏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55-1156.
其他文献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 过敏反应 护理    患者,男,40岁,因手外伤于2006年10月2日来我院就诊。伤后无昏迷,未饮酒,主诉无过敏史,无恶心呕吐,体质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好,左手挤压伤,流血不止。经清创缝合后给予包扎,石膏固定。在右前臂皮内做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吸取1500IU破伤风抗毒素针剂0.1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然后于皮内注射0.1ml。皮试20分钟后,患者右前臂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有自杀倾向病人的心理调查,使护士充分认识有自杀倾向病人的心理危机,并对其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病人平稳渡过心理危机期。方法:对108例服毒物、药物自杀的病人进行心理探讨。结果:通过应用非结构式与病人及家属交谈,发现有自杀倾向病人往往存在一定心理危机。结论:护士运用心理支持,护理干预等措施,帮助病人平稳渡过心理危机期,保持病人家庭和社会功能稳定。  关键词 自杀倾向病人
期刊
食物营养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四大危机之一,我国国民营养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呈现像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那样大的差距。如果引导得当,不仅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我国传统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搭配足量的豆类及其制品,副食主要是新鲜蔬菜等天然食品、不作精细加工,糖主要是传统的红糖、且食用量较少,茶为日常大众化的天然饮料,并食用包括醋、酱在内的许多发酵食品,烹调大多使用素油。国外营养学家认为上述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是预防
期刊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都依告民间中医疗伤治病,对民间中医药有深厚感情和高度的信赖,有煎熬中草药的良好习惯和条件。是解决农民“看病情”“吃药贵”的最佳途径。但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应用民间中医药的人才被抛弃,致使民间中医药学无法传承而消失了。而农民又要救服用价廉效高的民间中医药,这就造成了医患矛盾。可见民间中医药必须发掘、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于临床,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需求。  政府必须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T2DM的血糖控制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9例T2DM病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对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没有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作对比,改善抑郁症或焦虑症的症状后血糖控制情况与没有改善之前作对比。结果:抑郁症发生率31%,焦虑症发生率37.9%,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有并发症或早期并
期刊
策 略    [3]首先是疫苗免疫策略:WHO推荐采取三步策略,即首先开展初始强化免疫活动,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其次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使人群保持高度免疫水平;最后再定期开展后续强化免疫活动,消除人群中的易感者。目前,我国一些省份已根据当地的情况,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从全球来看,由于全球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不太稳定,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儿童接种疫苗;减少不必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22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的药敏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产β-内酰胺酶菌株70例,对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敏感株比例分别为10.67%、16.44%,对头孢唑啉敏感株比例为69.78%,对头孢呋辛敏感株比例为68.44%,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敏感株比例分别为66.22%、59.56%、63.56%,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敏感株比例分别为92.84%、88.8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了解其对血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将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日)干预治疗,对照组37例不用药物干预,随访观察1年。结果:①86例病人有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二甲双胍治疗组45例。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体重指数(BMI)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AD)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1997~2007年21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中Ⅰ型7例,Ⅱ型8例,Ⅲ型7例,其中持续性胸骨后撕裂性痛12例,紫绀、呕吐、冷汗、晕厥、休克7例,伴急性广泛前壁心梗1例,两侧血压不对称1例,伴主动脉反流7例。18例好转出院,死亡3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在基层医院提高对AD的认识,增强抢救意
期刊
中 药  钱氏[1]用复方钩藤饮治疗儿童多动症。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复方钩藤饮(钩藤10g,僵蚕5~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红花30g,丹参5~10g,珍珠母15~30g)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对照组口服静灵口服液治疗,服法:3~5岁1次5ml,1日2次;6~14岁1次10ml,每日3次。两组连续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2个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