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要还原学生自我的真实性,在作文里产生喜怒哀乐。基于作文真情实感四个角度从告白、流露、体验、实感四个方面阐发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 真情实感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122
长久以来,中职作文教学的死板与僵化让学生都习惯写些言不由衷的话,矫情做作在学生作文里经常出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要少一些约束,对待学生的初稿作文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当今本来就是个多姿多彩的时代,是个应充分施展个性的时代。一千个写作者就应该有一千种真情。作文拒绝虚情假意,作文呼唤真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性情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日记里让学生“真情告白”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作文题—习作—批改—讲评,写作限定于同一时间,作文命题单一化,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性,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表达。真情实感应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才能流露,捆绑和束缚只能扭曲性情的真实性。大纲明确提出鼓励学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写作环境。日记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是学生的秘密花园,是学生写作的自由领域。作文教学就应鼓励学生放胆表达,真情表达,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率真。只有不刻意设置障碍,学生的写作才能是真情告白。
二、在作文批改中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使学生作文写出真情,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就是最好的鼓励。矫情的文章是难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长此下去,学生对写作会产生倦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学生习作的鼓励是激发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批阅作文时,要及时恰当圈划学生作文中流露真情实感的语句语段,并留下书面评语,遇到真情实感、语言优美的作品,教师要作为范文讲评,以此影响其他同学。评语要尽量避免“文通句顺,中心明确”等含糊的词,要使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如“谢谢你,你的文章使我高兴了半天,里面的许多句子都说到教师的心坎里了,这是一篇击中读者心灵的好文章”等。教师的鼓励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学生作文真情流露鼓掌喝彩,是语文教师应当的责任。
三、在教学中让学生有“真情体验”
教师要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有“真情体验”。比如播放像《鲁冰花》之类的情感类电影时,要留意最吸引学生眼球的电影画面并做点评,指出电影中的真感情真性情,特别要突出和捕捉电影里细节见真情的地方,让学生体验真情的同时也明白了电影在表达真情时所用的技巧。教师在课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真情,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表达的母爱。作者因为双腿残疾而变得孤僻,母亲担心儿子就想方设法与他谈话,母亲说到北海走走时一下打住了。课文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母亲为什么停下不说了?母亲停下了儿子有什么反应?儿子为什么在母亲去世后才想起这样的细节?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体验其中的真情。我所在学校的学生以农村学生居多,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体验真情,我和学生分享了榕树下社团作者原道人的诗歌《乡村里没有爱情》,让学生带着青春期的好奇去观察自己乡村周边存在的“爱情”,在熟悉的地方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获得不一样的真情体验,让学生去寻找名家笔下的类似情感,然后对自己反问,我为什么没发现?这样的真情体验,释放了学生的真性情,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经历,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由此看来,社会即便纷乱芜杂,但不缺少真情,缺少的是获得体验的桥梁,亲身体验的真情体会最深刻,影响最深远,也最容易流露在自己的笔端。
四、在生活里让学生有“真情实感”
钱理群先生说过:“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作文里不仅仅有学生的想法,也有学生的性情。中职阶段的学生才十六七岁,处于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段。在生活里懂得感恩,在感恩里学会生活,这是互为补充的,也是语文立人的使命,更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时刻挂在心头,“恩情”是这个社会的真情实感,作为学生要学会感受这个社会的恩情。不难想象,不懂对社会感恩,对自己的生活抱以冷眼,是不会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的。四季变换,映射在学生心里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感恩的心态去审视、去发现、去书写。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温情地看待生活,多情地看待一切,在恩情中发出写作的灵感,创造写作的契机,写出来的作品必然是有真情实感的。学生生活里的真情实感需要教师去关照,从温柔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作文塑造人格,语文立人,作为语文教师不可忘记。
社会呼唤真情,学生的作文更需要真情实感,喜乐伤悲,原生态表达,还原自己习作的真实性,不矫情,不扭捏。语文教师要力求做到:创设情景让学生真情体验、唤醒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励学生真情的表达、温柔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懂得感恩生活,多举措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 斯 陌)
[关键词]写作 真情实感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122
长久以来,中职作文教学的死板与僵化让学生都习惯写些言不由衷的话,矫情做作在学生作文里经常出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要少一些约束,对待学生的初稿作文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当今本来就是个多姿多彩的时代,是个应充分施展个性的时代。一千个写作者就应该有一千种真情。作文拒绝虚情假意,作文呼唤真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性情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日记里让学生“真情告白”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作文题—习作—批改—讲评,写作限定于同一时间,作文命题单一化,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性,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表达。真情实感应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才能流露,捆绑和束缚只能扭曲性情的真实性。大纲明确提出鼓励学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写作环境。日记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是学生的秘密花园,是学生写作的自由领域。作文教学就应鼓励学生放胆表达,真情表达,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率真。只有不刻意设置障碍,学生的写作才能是真情告白。
二、在作文批改中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使学生作文写出真情,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就是最好的鼓励。矫情的文章是难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长此下去,学生对写作会产生倦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学生习作的鼓励是激发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批阅作文时,要及时恰当圈划学生作文中流露真情实感的语句语段,并留下书面评语,遇到真情实感、语言优美的作品,教师要作为范文讲评,以此影响其他同学。评语要尽量避免“文通句顺,中心明确”等含糊的词,要使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如“谢谢你,你的文章使我高兴了半天,里面的许多句子都说到教师的心坎里了,这是一篇击中读者心灵的好文章”等。教师的鼓励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学生作文真情流露鼓掌喝彩,是语文教师应当的责任。
三、在教学中让学生有“真情体验”
教师要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有“真情体验”。比如播放像《鲁冰花》之类的情感类电影时,要留意最吸引学生眼球的电影画面并做点评,指出电影中的真感情真性情,特别要突出和捕捉电影里细节见真情的地方,让学生体验真情的同时也明白了电影在表达真情时所用的技巧。教师在课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真情,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表达的母爱。作者因为双腿残疾而变得孤僻,母亲担心儿子就想方设法与他谈话,母亲说到北海走走时一下打住了。课文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母亲为什么停下不说了?母亲停下了儿子有什么反应?儿子为什么在母亲去世后才想起这样的细节?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体验其中的真情。我所在学校的学生以农村学生居多,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体验真情,我和学生分享了榕树下社团作者原道人的诗歌《乡村里没有爱情》,让学生带着青春期的好奇去观察自己乡村周边存在的“爱情”,在熟悉的地方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获得不一样的真情体验,让学生去寻找名家笔下的类似情感,然后对自己反问,我为什么没发现?这样的真情体验,释放了学生的真性情,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经历,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由此看来,社会即便纷乱芜杂,但不缺少真情,缺少的是获得体验的桥梁,亲身体验的真情体会最深刻,影响最深远,也最容易流露在自己的笔端。
四、在生活里让学生有“真情实感”
钱理群先生说过:“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作文里不仅仅有学生的想法,也有学生的性情。中职阶段的学生才十六七岁,处于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段。在生活里懂得感恩,在感恩里学会生活,这是互为补充的,也是语文立人的使命,更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时刻挂在心头,“恩情”是这个社会的真情实感,作为学生要学会感受这个社会的恩情。不难想象,不懂对社会感恩,对自己的生活抱以冷眼,是不会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的。四季变换,映射在学生心里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感恩的心态去审视、去发现、去书写。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温情地看待生活,多情地看待一切,在恩情中发出写作的灵感,创造写作的契机,写出来的作品必然是有真情实感的。学生生活里的真情实感需要教师去关照,从温柔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作文塑造人格,语文立人,作为语文教师不可忘记。
社会呼唤真情,学生的作文更需要真情实感,喜乐伤悲,原生态表达,还原自己习作的真实性,不矫情,不扭捏。语文教师要力求做到:创设情景让学生真情体验、唤醒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励学生真情的表达、温柔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懂得感恩生活,多举措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