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总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bi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困家庭学生在高校学生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对弱势需要关爱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段时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导致特困家庭学生比例增加。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关爱和心理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每个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了解掌握特困家庭学生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实际情况,为解决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特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高校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特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高校大学生中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猜疑、社交敏感、忧郁、固执及敌视等方面,特困家庭学生也同样具有上述的这些心理特征。不同的是,特困生心理的上述症状比其他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和明显。据了解,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出现异常的人数比例远远高出其他普通家庭学生。
  
  1.2 特困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表现
  (1)抑郁心理。
  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的压抑,从而产生忧郁不安、浮躁、失落等心理反应,特别是那些因家庭突遭变故或父母离异所导致的特困家庭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对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时,由于没有很好的去调整心态,反而陷入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无法自拔的状态中。终日少言寡语、情绪低落,缺乏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回避一切社交活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抑郁心理。
  (2)自卑心理。
  自卑感往往是强烈的自尊心长期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强烈的挫折后的反应。因此,在特困家庭学生中出现这种心理状态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导致自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在以前的班上是成绩优秀、排名靠前的,也担任一些班干部职务,但在强手如林的大学学习中却被同学比下去了,很多地方跟不上别人的步伐,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从而引起自卑。
  ②由于经济上比较拮据,学习和生活上的自卑。没有钱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资料,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条件也无法满足,加上部分学生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3)自闭心理。
  自闭心理多发于儿童,但高校中存在自闭心理的学生也不占少数,而且以特困家庭学生居多。自卑与自尊、自爱的心理始终在特困家庭学生的心里矛盾。有些特困家庭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自尊感。因此,只要是涉及到自己的事情都觉得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心理素质相对不太稳定,害怕别人询问和谈论自己的情况。有的特困生由于人际交往困难,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消极地对待人生,麻木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乃至整个社会。
  
  2 高校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对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
  特困家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受到了社会、学校的关注。但是,冷静思考我们发现,这种关注更多地是直接的经济方面的帮助,没有看到经济贫困对特困家庭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心理成长的影响,自然也就缺乏对他们的心理状况、思想状况的深入了解和关注。
  (2)对特困家庭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心理教育。
   由于特困家庭学生有着自身特殊的家庭情况,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问题并由此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完成、为人处事、就业工作等方面。高等院校现在普遍实施的助困方式有:助学金、勤工俭学、爱心捐款、减免学费等,力求解决特困家庭学生的实际困难。但由于教育经费有限,不能彻底解决特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还需要发挥特困家庭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即使学生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支援,也仍然不能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3)学校缺乏管理上的协调与合作。
  做好特困家庭学生工作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及时、准确地掌握特困家庭学生的情况。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首先是缺乏学校管理部门与教学各系部及中心的沟通与协调。其次是学生处和辅导员之间也没有及时地了解学生近况和反馈信息,使得难以快速、全面地掌握特困家庭学生的基本情况。
  
  3 解决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1)从特困家庭学生的家庭情况入手,找出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开展具体工作。
  前文中有所提到,有很多种原因可以导致特困家庭的产生,因为家庭的经济窘迫直接影响到在读的莘莘学子,使特困家庭学生也背负着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这也是造成特困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很多偏远地方的特困家庭学生,在来大学读书之前,他(她)们的成长经历,为人处事的方式,日常生活的习惯都与大城市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刚到异地他乡学习的不适应本来就对特困家庭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得影响,在加上每个特困家庭学生家里的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亲人的病故给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亲的离异,兄弟姊妹的矛盾等,都可能让他(她)们还没完全成熟的心理产生瞬间的变化,对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转变,逐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根据走访调查,在特困家庭学生中产生恨命运不公平想法的人也不占少数。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师,尤其是管理学生工作的一线老师和辅导员真正的负起责任来,及时的察觉特困家庭学生成绩上和情感上异常变化,多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走访、了解和掌握特困家庭学生的近期表现情况,只要发现出现轻微心理健康问题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联系和组织相关心理学方面的教师或专家跟他们谈心,安抚他(她)们的情绪,并针对具体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开导和疏通。在制度上,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学校也可以就特困家庭学生家里意外新增的困难,根据轻重给予一定得物质补偿和经济援助,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做到从经济、精神两方面支持帮助特困家庭学生,争取把他(她)们的不健康心理扼杀在萌芽阶段。
  (2)成立特困家庭学生交流与互助委员会有助于学生心态的平衡。
  高校成立特困家庭学生交流和互助委员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基本雷同于学生会的形式,有所不同的是它只为特困家庭学生这一群体所服务,这样的制度和权限从心理角度来讲在一定程度上无形中会给特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带来满足感和优越感,委员会应该由学校派老师专管,选举出几位品学兼优的特困家庭学生来担任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委员会要不定期的开展会员的学习经验交流、团结互助和联谊活动。一方面能让特困家庭学生之间增强友谊和感情,另一方面是在学习上也能得很好的到沟通与帮助,在同等家庭背景下交往可以打消特困家庭学生的自闭和自卑,解除心中的消极和悲观情绪,逐步形成自信、自尊、自爱和自强的健康心理。
  (3)加强对特困家庭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对特困家庭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政治理论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更好的促进特困家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高校应该不定期的组织特困家庭学生进行专门的政治理论思想教育,要做到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政治理念来教育和培养特困家庭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信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处理好事情的能力。把他(她)们培养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新一代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勇往直前,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文丰安.新时期高校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
  [2]房紫薇.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林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及对策[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其他文献
2018年,华侨城A(000069.SZ)依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公司在土地储备、签约销售上继续高歌猛进。  华侨城A并不以快周转见长。实际上,与动辄年销售百万平米甚至千万平米的同行相比,以华侨城A过去几年签约不过30万平方米出头的规模来看,公司似乎算不上是一家“主流”房企。  如今,华侨城A也开始向规模化发展了,从2016年签约面积37.07万平方米,到2018年销售206.18万平方米,公司的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学校工会组织是学校民主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的功能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学校被淡化,为了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工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的要求,本文就工会组织的建设提出一些设想。  关键词:十八大;工会组织;学校;民主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05-2  中国
期刊
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水平逐步提高,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企业而言,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高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促进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效对策
在界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础上,概括了遥感的特点,分析目前遥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的措施。
期刊
连云港振兴院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心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调动全置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企业改革,努力按现代企业模式,实行了,建立以岗位责任目标考核为核心内容,确
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模式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适应时代变革,积极进行教育革新,在办学思想、专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