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对干预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随访,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观察分析其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 干预对象的血压控制效果及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提高(P<0.001)。结论:建档后定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 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连续性、系统性,随访方便, 是有效控制高血压, 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
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之一是控制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而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无疑是重中之重。流行病学显示,高血压呈迅速上升趋势,而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因此,有必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连续、长期的治疗和随访[1]。 我中心于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对该社区419例患高血压的老年人进行建档管理、规范治疗、定期随访,以探讨有效控制血压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60以上为老年人的标准[2],目前该社区共有老年人1198人,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7%,低于全国平均老年人口比例。根据2006年社区老年人群体检结果显示,患高血压的有419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4.98%,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我中心对罹患高血压的419位老年人建立了电子档案,其中男 187 例,女 232例,年龄在60~79岁之间。临床诊断分级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3],正常高值 37例,占 8.83%,1 级高血压 217 例,占 51.80%,2级高血压 87 例,占 20.76%,3 级高血压 78 例,占 18.61%。有141 例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33.65%),其中 53例合发糖尿病,49 例合并心脑血管病,31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8例合并有其他疾病。
1.2方法
1.2.1建立健康档案
对 419例高血压患者重新建立电子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病史、病程、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为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调查其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评估、危险性分层,进行高血压分类、评价制定干预及治疗措施。每 2~3 个月进行一次跟踪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干预及治疗方案。
1.2.2血压的测量
利用台式标准水银柱袖带血压计,测量前患者平静 5min以上。患者取坐位,双足平放地面上,测量右上臂的血压,袖带下缘在肘窝上 2.5cm 处,以 Korotkoff第Ⅰ音和第Ⅴ音为收缩压(SDP)、舒张压(DBP),连续测量三次,重复测量间隔5min,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1.2.3干预方法
1.2.3.1健康教育的干预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题宣传,免费观看相关录象,发放宣传资料;定期随访,加强指导。
1.2.3.2超重和肥胖的干预
向患者宣传控制体重的重要性和方法,如:减少总热量的摄入,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适当的体育运动等。
1.2.3.3限盐干预
遵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要求患者每日摄盐 6g 左右,在 4~8 个月内达到限盐标准。
1.2.3.4戒烟限酒干预
通过干预要求患者在 3 个月内戒烟,建议男士每日饮酒应少于 20~30g,女性应少于 10~15g。
1.2.3.5服药干预
告知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用药原则,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不能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并叮嘱患者至少每 2 个月监测血压 1 次。随时指导用药。
1.2.3.6电话咨询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后,由护士每月以电话形式进行健康咨询,以了解病情、治疗情况以及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护士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医生协助解答。
1.2.3.7多方合作
高血压患者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故需要取得家属和社区人员的配合。平时多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减轻精神压力。
1.2.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 果
2.1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识状况(见表1)
对干预人群从高血压的认定,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引起高血压的不良因素及对人体的危害,规律性服药在治疗高血压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调查,然后根据他们所回答的结果评定出干预对象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对干预前后认知水平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χ2=264.239,ν=2,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干预对象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2.2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见表2)
对干预前后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χ2=126.179,ν=12,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干预对象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血压的控制明显提高。
3结 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具有高发病率、低控制率的特点。因此,在对众多慢性病的控制当中,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无疑是重中之重。
高血压属于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目的就是控制血压,减少靶器官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只要有可能,应把所有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高值,降至138/82mmHg(1mmHg=0.133kPa)更为理想[4]。高血压理想治疗(HOT)研究显示,收缩压降至138mmHg,舒张压降至82mmHg为最佳水平,可使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0%[5]。很多国内外实践表明,有效控制血压必须采取系统有效的专案管理、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遵医性等综合手段[6-7]。
一年来,干预对象通过专案管理、系统跟踪治疗等手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多数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高值范围内。结合本研究的实践,要做好高血压的控制,应做好以下环节。
3.1建档管理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案管理,跟踪随访,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提出治疗意见,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对身体的损害,避免高血压急症的发生[8]。
3.2健康教育
采用健康教育矫正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减少可避免的高血压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使其知道坚持按时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3.3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简化治疗方案,推荐长效、控释片剂及药性平稳的药物,以避免或减少老年患者因多种疾病用药间互相作用和心理畏惧情绪,以提高长期治疗的主动配合性,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9]。
3.4社区、医院、家庭、患者多方合作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如果仅靠医院和患者双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因此,只有再多方共同努力下,使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近邻、医护人员等去影响病人,督促其从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4结论
高血压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很难彻底治愈,但通过恰当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使高血压得到很好的控制。社区医护人员应做好高血压病的防治,使广大社区居民了解、掌握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和健康生活行为,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查监测血压,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锦国、张爱英、于志强等. 高血压的门诊经验[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819-1820.
[2]卢祖洵. 社会医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M],2003:255.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用本)[J]. 高血压杂志,2004,12:483-486.
[4]胡大一. 高血压现代治疗问答[J]. 中国医刊,2003,6:7-9.
[5]党爱国、刘国仗. 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2003,16:4-6.
[6]陆再英. 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92-93.
[7]张改臣. 社区高血压建档管理136例效果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07,19:1632.
[8]王琼力、张月萍、向燕萍.等. 社区控制高血压五年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01.
[9]郭红. 社区高血压患者建档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4:479-480.
作者简介:
秦 红女(1975-),籍贯:广西,主管护师,现为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
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之一是控制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而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无疑是重中之重。流行病学显示,高血压呈迅速上升趋势,而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因此,有必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连续、长期的治疗和随访[1]。 我中心于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对该社区419例患高血压的老年人进行建档管理、规范治疗、定期随访,以探讨有效控制血压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60以上为老年人的标准[2],目前该社区共有老年人1198人,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7%,低于全国平均老年人口比例。根据2006年社区老年人群体检结果显示,患高血压的有419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4.98%,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我中心对罹患高血压的419位老年人建立了电子档案,其中男 187 例,女 232例,年龄在60~79岁之间。临床诊断分级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3],正常高值 37例,占 8.83%,1 级高血压 217 例,占 51.80%,2级高血压 87 例,占 20.76%,3 级高血压 78 例,占 18.61%。有141 例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33.65%),其中 53例合发糖尿病,49 例合并心脑血管病,31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8例合并有其他疾病。
1.2方法
1.2.1建立健康档案
对 419例高血压患者重新建立电子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病史、病程、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为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调查其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评估、危险性分层,进行高血压分类、评价制定干预及治疗措施。每 2~3 个月进行一次跟踪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干预及治疗方案。
1.2.2血压的测量
利用台式标准水银柱袖带血压计,测量前患者平静 5min以上。患者取坐位,双足平放地面上,测量右上臂的血压,袖带下缘在肘窝上 2.5cm 处,以 Korotkoff第Ⅰ音和第Ⅴ音为收缩压(SDP)、舒张压(DBP),连续测量三次,重复测量间隔5min,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1.2.3干预方法
1.2.3.1健康教育的干预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题宣传,免费观看相关录象,发放宣传资料;定期随访,加强指导。
1.2.3.2超重和肥胖的干预
向患者宣传控制体重的重要性和方法,如:减少总热量的摄入,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适当的体育运动等。
1.2.3.3限盐干预
遵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要求患者每日摄盐 6g 左右,在 4~8 个月内达到限盐标准。
1.2.3.4戒烟限酒干预
通过干预要求患者在 3 个月内戒烟,建议男士每日饮酒应少于 20~30g,女性应少于 10~15g。
1.2.3.5服药干预
告知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用药原则,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不能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并叮嘱患者至少每 2 个月监测血压 1 次。随时指导用药。
1.2.3.6电话咨询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后,由护士每月以电话形式进行健康咨询,以了解病情、治疗情况以及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护士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医生协助解答。
1.2.3.7多方合作
高血压患者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故需要取得家属和社区人员的配合。平时多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减轻精神压力。
1.2.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 果
2.1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识状况(见表1)
对干预人群从高血压的认定,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引起高血压的不良因素及对人体的危害,规律性服药在治疗高血压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调查,然后根据他们所回答的结果评定出干预对象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对干预前后认知水平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χ2=264.239,ν=2,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干预对象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2.2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见表2)
对干预前后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χ2=126.179,ν=12,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干预对象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血压的控制明显提高。
3结 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具有高发病率、低控制率的特点。因此,在对众多慢性病的控制当中,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无疑是重中之重。
高血压属于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目的就是控制血压,减少靶器官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只要有可能,应把所有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高值,降至138/82mmHg(1mmHg=0.133kPa)更为理想[4]。高血压理想治疗(HOT)研究显示,收缩压降至138mmHg,舒张压降至82mmHg为最佳水平,可使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0%[5]。很多国内外实践表明,有效控制血压必须采取系统有效的专案管理、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遵医性等综合手段[6-7]。
一年来,干预对象通过专案管理、系统跟踪治疗等手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多数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高值范围内。结合本研究的实践,要做好高血压的控制,应做好以下环节。
3.1建档管理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案管理,跟踪随访,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提出治疗意见,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对身体的损害,避免高血压急症的发生[8]。
3.2健康教育
采用健康教育矫正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减少可避免的高血压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使其知道坚持按时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3.3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简化治疗方案,推荐长效、控释片剂及药性平稳的药物,以避免或减少老年患者因多种疾病用药间互相作用和心理畏惧情绪,以提高长期治疗的主动配合性,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9]。
3.4社区、医院、家庭、患者多方合作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如果仅靠医院和患者双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因此,只有再多方共同努力下,使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近邻、医护人员等去影响病人,督促其从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4结论
高血压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很难彻底治愈,但通过恰当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使高血压得到很好的控制。社区医护人员应做好高血压病的防治,使广大社区居民了解、掌握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和健康生活行为,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查监测血压,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锦国、张爱英、于志强等. 高血压的门诊经验[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819-1820.
[2]卢祖洵. 社会医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M],2003:255.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用本)[J]. 高血压杂志,2004,12:483-486.
[4]胡大一. 高血压现代治疗问答[J]. 中国医刊,2003,6:7-9.
[5]党爱国、刘国仗. 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2003,16:4-6.
[6]陆再英. 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92-93.
[7]张改臣. 社区高血压建档管理136例效果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07,19:1632.
[8]王琼力、张月萍、向燕萍.等. 社区控制高血压五年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01.
[9]郭红. 社区高血压患者建档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4:479-480.
作者简介:
秦 红女(1975-),籍贯:广西,主管护师,现为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