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的关爱就是孩子的维生素。但是家长应该牢记,孩子需要正常剂量的维生素,缺它不可,过多无益。
不要事事包办
放学时,幼儿园门前水泄不通,围满了接孩子的家长。壮壮走出校门时,奶奶就第一时间迎上去,为他卸下肩膀上的书包,递上水或一些吃的东西。壮壮无物一身轻,边走边吃边玩。奶奶背着书包,在后面步履蹒跚地跟着。
老师问壮壮:“你身体这么结实,干吗不自己背书包啊?”壮壮眨着眼睛答道:“我想自己背,可奶奶不让啊!”壮壮的奶奶则不以为意地回答:“孩子这么小,这样的书包对他来说确实太沉了,会累着孩子的。再说了,我给孙子背个书包也没啥。”旁边一位老大爷说:“我接孙子时也替他背书包,有时不想背,可孙子已经习惯了,把书包扔给我就跑了。”
例子中的壮壮一出校门,书包就被奶奶“卸下”了。像这种由爷爷奶奶把一切包办了,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孩子,看似幸福,背后却暗藏隐患: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即使将来长大成人,也离不开别人的照顾。祖辈们必须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適、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要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从小树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哪怕是象征性的,也会对孩子养成自立、自主的习惯并获得相应的能力非常有好处。所以祖辈们不妨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要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适当做一些家务劳动,鼓励孩子参加集体劳动。其实,每个孩子都对自己动手做事跃跃欲试,祖辈们只要耐心、积极引导,孩子就会做得相当棒!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由于娇娇的父母工作忙,她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完全不懂得独立,任何事情都等着别人来替自己完成。
有一次,她上课迟到了,小朋友们正坐在活动室里听老师讲故事。娇娇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发现没有小椅子,于是站在那儿等着,既不去找,也不主动和老师说自己没椅子。
娇娇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其实缘于爷爷奶奶的娇惯。现在有些祖辈对孩子的包办替代,剥夺了孩子单独行动的权利,造成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退化,遇到问题不会处理,一筹莫展,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就难以立足。
因此,祖辈要积极引导,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要善于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要肯定和鼓励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让孩子学会说“我自己来”,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要知道,有独立性的人不仅善于行动,而且善于思考,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动步骤。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安安很懒,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做,吃完饭把碗一推,换下来的衣服往水池旁一堆,有时连头发都是奶奶帮她梳。奶奶每次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安安总是不听,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要学习,这些事你也帮我做了吧。”在学校,安安也出了名地“懒”,交作业拖拖拉拉,值日偷工减料……有一次,班级搞大扫除,老师让她擦玻璃,她竟然自己花钱雇小时工帮忙。
例子中的安安并不是天生就有懒惰的坏习惯,其实,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总是跃跃欲试,例如扫地、洗碗等。可是在他们有参与劳动或有干新鲜事情的积极性时,长辈们却往往出于心疼孩子、认为孩子还小、怕孩子吃苦受累的心理,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制止。就这样,孩子想劳动的积极性,一次次被打消,于是他们便会心安理得地认为,家务是大人应该做的,祖辈“伺候”自己是应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慢慢明白,长辈们不让自己做家务是出于对自己的爱,但懒惰的习惯已经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
所以,祖辈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每个可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机会,并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激发孩子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在成人眼里,劳动也许是一种责任、负担,可是在孩子看来,劳动是一种乐趣、一种放松。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就连擦桌子、摆拖鞋,他都会认为是件好玩的事情。因此,多给孩子点事做,他会变得伶俐、聪明又能干。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做长辈的一定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在劳动中变得坚强、独立、幸福!
不要事事包办
放学时,幼儿园门前水泄不通,围满了接孩子的家长。壮壮走出校门时,奶奶就第一时间迎上去,为他卸下肩膀上的书包,递上水或一些吃的东西。壮壮无物一身轻,边走边吃边玩。奶奶背着书包,在后面步履蹒跚地跟着。
老师问壮壮:“你身体这么结实,干吗不自己背书包啊?”壮壮眨着眼睛答道:“我想自己背,可奶奶不让啊!”壮壮的奶奶则不以为意地回答:“孩子这么小,这样的书包对他来说确实太沉了,会累着孩子的。再说了,我给孙子背个书包也没啥。”旁边一位老大爷说:“我接孙子时也替他背书包,有时不想背,可孙子已经习惯了,把书包扔给我就跑了。”
例子中的壮壮一出校门,书包就被奶奶“卸下”了。像这种由爷爷奶奶把一切包办了,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孩子,看似幸福,背后却暗藏隐患: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即使将来长大成人,也离不开别人的照顾。祖辈们必须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適、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要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从小树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哪怕是象征性的,也会对孩子养成自立、自主的习惯并获得相应的能力非常有好处。所以祖辈们不妨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要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适当做一些家务劳动,鼓励孩子参加集体劳动。其实,每个孩子都对自己动手做事跃跃欲试,祖辈们只要耐心、积极引导,孩子就会做得相当棒!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由于娇娇的父母工作忙,她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完全不懂得独立,任何事情都等着别人来替自己完成。
有一次,她上课迟到了,小朋友们正坐在活动室里听老师讲故事。娇娇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发现没有小椅子,于是站在那儿等着,既不去找,也不主动和老师说自己没椅子。
娇娇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其实缘于爷爷奶奶的娇惯。现在有些祖辈对孩子的包办替代,剥夺了孩子单独行动的权利,造成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退化,遇到问题不会处理,一筹莫展,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就难以立足。
因此,祖辈要积极引导,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要善于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要肯定和鼓励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让孩子学会说“我自己来”,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要知道,有独立性的人不仅善于行动,而且善于思考,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动步骤。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安安很懒,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做,吃完饭把碗一推,换下来的衣服往水池旁一堆,有时连头发都是奶奶帮她梳。奶奶每次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安安总是不听,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要学习,这些事你也帮我做了吧。”在学校,安安也出了名地“懒”,交作业拖拖拉拉,值日偷工减料……有一次,班级搞大扫除,老师让她擦玻璃,她竟然自己花钱雇小时工帮忙。
例子中的安安并不是天生就有懒惰的坏习惯,其实,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总是跃跃欲试,例如扫地、洗碗等。可是在他们有参与劳动或有干新鲜事情的积极性时,长辈们却往往出于心疼孩子、认为孩子还小、怕孩子吃苦受累的心理,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制止。就这样,孩子想劳动的积极性,一次次被打消,于是他们便会心安理得地认为,家务是大人应该做的,祖辈“伺候”自己是应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慢慢明白,长辈们不让自己做家务是出于对自己的爱,但懒惰的习惯已经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
所以,祖辈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每个可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机会,并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激发孩子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在成人眼里,劳动也许是一种责任、负担,可是在孩子看来,劳动是一种乐趣、一种放松。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就连擦桌子、摆拖鞋,他都会认为是件好玩的事情。因此,多给孩子点事做,他会变得伶俐、聪明又能干。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做长辈的一定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在劳动中变得坚强、独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