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5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柱中山稻区立体地带明显,气温低,日照少,热量不足,云雾雨日多,造成冷害重,自然灾害频繁,加之推广品种单一,引进品种杂乱,栽培技术落后,限制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对策是:选用早中熟,耐寒抗病的优良的杂交品种,采取综合技术措施上,提早播种,及时防治病虫害,促进水稻高产。
  关键词:石柱中山;气候生态特点;杂交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34-2
  1 石柱中山稻区气象生态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我县境内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大、各地气候差异明显。从海拔1600m的中山到海拔180m的长江沿岸均有水稻栽培,大多数稻田虽然分布在海拔1100m以下地带,但海拔1100米以上的稻田占1/3,且产量低,成为全县水稻生产一个很薄弱的区域。在区域内,由于气温较低,水稻安全生长季短,热量不足(>12℃的积温仅为2521.8℃),冷害严重。笔者称此区域为中山稻区,其气候生态特点如下:
  1.1 气温低,暖季短,属寒地稻作气候生态类型
  据调查,我县海拔1100m以上的中山稻区,年平均气温一般10-13℃,与海拔500m以下的坡口年均温17.2℃相比低4.2-7℃。七八月抽穗扬花期也低4.8-8.1℃,较海拔1100m以下的三河镇蚕溪的年均温仍低1.4-4.4℃,七八月也低2-5℃,一年中日平均气温>20℃日数,多数不足100d,>15℃的日数,普遍在170d以下;水稻安全生长季多在120d以下。
  我县中山稻区虽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就水稻生长季的积温和七八月抽穗期间的温度来看,与我国东北部和西北部寒冷稻区的哈尔滨和银川很接近,而且不高于日本北海道稻作区的温度。根据丁颖研究“一般灿稻地区年平均温度多在17℃以上,粳稻地区在16℃以下”的结论,从气候上,我县海拔1100m以上中山稻区应属粳型生态区,因而在栽培上应选用与之相适应的粳型水稻品种。
  1.2 热量资源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冷害加重,成为限制水稻产量的主导因素
  我县中山稻区气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左右;水稻安全生长季的积温更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大幅度下降,据观察,中山稻区海拔每升高100m,积温减少176℃。加之,由于中小地形的影响,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小气候环境。
  基于中山稻区气温的立体变化,海拔愈高,愈趋冷凉,春季稳定通过12℃的初日和秋季稳定通过20℃的终日,也相应延后和提前。据有关资料显示,海拔每上升100m,春季稳定通过12℃的初日,要推迟3-4d左右,秋季稳定通过22℃的终日又要提前4-5d,水稻安全生长季缩短7-9d。春迟秋早夏无高温的气候生态特点十分明显。所以海拔愈高,水稻安全生长季节愈短,冷害也愈加突出。由于热量资源的不足和低温冷害,成为限制水稻产量的主导因素 。其关键时期又是在七八月水稻抽穗扬花期间,这个时期温度的变化常导致水稻产量的低而不稳。
  1.3 降水增多,日照减少,秋季连阴雨出现频率大
  我县中山稻区降水量大多在1301.9-1372.6mm以上,最多可达1500mm以上,较低山丘陵多200-400mm,而且年总降雨量普遍大幅度超过了水面蒸发势。从降水的季节分布来看,在水稻生育的四至九月中,中山稻区比低山丘陵稻区要多。因此,水稻栽培中一般不存在缺水干旱问题;相反,由于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而且七至九月平均,海拔每上升100m,空气湿度增加2-3%。加之,云雾较重,雨日较多,出现连阴雨日的频率高,对水稻的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不利。又由于阴雨总是伴随低温出现,往往造成水稻障碍型和延迟型多种冷害发生。
  据县气象站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山稻区年日照时数约1140h,而水稻生育期(4-9月)的日照时数仅为757.0h,比低山丘陵要少170.5h。山地日照的立体变化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年日照时数减少17h,无霜期提前7d,农事季节推迟3d左右。中山稻区这种多雨寡照的气候生态环境对水稻生育成尤其是齐穗扬花结实,光合生产与物质积累都极为不利。
  1.4 自然灾害频繁,水稻生产生产稳产性差
  由于山地地形复杂,造成我县中稻区自然灾害频繁,如春季寒潮低温,烂秧严重,夏秋季大风、洪水、冰雹等灾害也时常发生威胁水稻生产。加之稻田冷、烂、毒、瘦,生产力低;林地多,鸟兽危害严重,使中山稻区不仅难以获得丰产,而且稳产性差。
  2 石柱中山稻区杂交稻栽培技术措施的几点对策
  我县中山稻区独立的气候生态环境,加之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所限制,在品种方面,充分利用好适应性强的本地低产耐寒品种,做到稳产保收的同时,大量向全国各相应寒带区域引进早中熟耐寒高产的杂交良种。技术措施上既要考虑一般稻作的共同性又要考虑山区稻作的特殊性,制定出中山稻区合理的栽培技术,根据现有研究资料和吸取外地先进经验,必须采取以选用早熟耐低温的杂交良种;薄膜旱地增温育秧,培育适龄壮秧;栽足基本苗,保苗增穗;做到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巧施氮肥;浅水灌溉;防治病虫害等一套综合性的寒地稻作栽培技术。
  2.1 选用生育期短,早中熟,丰产优质,耐寒抗病的优良品种
  2.1.1 充分利用当家品种 通过筛选出长期适应本地,既稳产保收又耐寒抗病的品种,再辅以必要的可靠栽培技术,确保丰收。
  2.1.2 积极引进外地的优良新品种 引种一方面直接为生产应用服务,另一方面对不能直接应用的往往因本地栽培条件的不同而会出现许多有利的新变异,成为系统育种的原始材料。经过引种观察结果表明,中山稻区生育期适宜在150d左右。向东北和西北稻作带大量引进早中熟品种资源比较适宜,适当引进部分南方品种,生育期不得超过110d。通过观察试验,探索一些关键性措施,充分发挥引进品种的增产潜力。为保持种性减轻退化,一是去杂去劣,保持品种的典型性和一致性;二是将典型优良的植株混合选择进行试验;三是选择特别突出优良的株系选育新品种。
  2.2 采取相应保险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水稻稳产高产
  2.2.1 提早播种,适时齐穗,躲过低温危害 从目前我县中山稻区的当家品种来看。多属早中熟的品种,一般生育斯均较短。只要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掌握好播种期和齐穗期,就能防止烂秧,躲过秋季低温危害,安全抽穗扬花。我县中山稻区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一般在四月上中旬。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终日,一般在八月上中旬,冷夏年辰的降温时间还要提前。据此,早中熟品种播种期应按排在四月中旬最为合适。加之采取地膜软盘旱地增温育秧,播种期还可提早到四月上旬。根据近几年的试验实践证明,在四月上旬播种早中熟杂交稻,采取旱地增温育秧,防止烂秧死苗,提高秧苗素质,完全可使抽穗期提前到七月底八月上旬,而且此时正是该区域光热资源最佳的时段,有利于水稻扬花结实。
  2.2.2 大力发展地膜旱地增温育秧,培育适龄壮秧 我县中山稻区大多数地方仍采取水田湿润育秧,在热量不足的情况下,播种量大,秧龄长,秧苗素质差,不能使水稻穗大粒多高产,成为目前中山稻区水稻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水稻栽培上改水田湿润育秧为地膜旱地增温育秧或塑料软盘育秧是提高中山稻区水稻产量的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措施。
  2.2.3 栽足基本苗,依靠大穗,兼顾穗重夺高产 在中山稻区气温、水温、泥温都比较低的情况下,水稻栽插至幼穗分化期间的积温少,时间短,要争取大量分孽成穗是很困难的。即使采取增肥措施,只能获得更多的无效分孽,成穗甚少。因此只有大力推广杂交稻,栽足基本苗,通过合理肥水管理,保证基本苗成穗,增加穗重和结实率,产量就容易提高。
  2.2.4 施足底肥,适时追肥,浅水灌溉,防治病虫害 中山稻区的气温低,水冷,田瘦,基本苗不足,秧苗栽后生长较差,不少田块均表现出秧苗迟发,蘖少群体小的不良现状。根据我国对氮磷钾的吸肥规律研究指出:单季稻因生育期较长对氮肥的吸收要出现两个高峰期,即栽后20d左右出现第一个高峰,以后有所下降;至栽后35天左右又迅速增加,到60天时又出现第二个高峰;而水稻对磷的吸收量,早晚稻都以拔节孕穗期为最多,至结实成熟期,晚稻比早稻需磷较多;对钾的吸收量,则以分孽期到拔节期达最大值。因此,除农家肥作底肥这主外,氮磷钾三要素在施用上地对策是:氮肥采取“前控、中促、后补”的施肥策略,即30%用于栽前耙面肥,作保苗之用;栽后7天以60%作追肥,结合除草剂的施用,促进分蘖的增加;10%于齐穗期视田间苗情好差再施穗粒肥,促进灌效浆成熟。磷钾肥全部作耙面肥,适量磷肥沾秧根移栽本田。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磷钾肥的利用率,而且更能满足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施肥量指标建议:每亩用农家肥500-750kg,纯N7.5kg,P2O55kg,K2O6-7.5kg。
  “有氧长根,无氧长芽。”灌溉水的深浅对本田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在适当缺水的情况下,水稻的根系生长良好,对分蘖有抑制作用;灌溉浅水有利于芽的形成,对分蘖有促进作用,而且使水稻的横向生长迅速,根多秆壮;而灌深水大大抑制分蘖。生产上应根据水源条件,掌握在栽后浅水活蔸,少水扎根,深水控蘖,适水抽穗,干湿壮籽为宜。据日本松岛省三研究,在有冷水串流灌溉的地方,在最易出现深刻影响的幼穗期(即颖花分化期,中山稻区的T优300约栽后30d左右)至开始抽穗这30d中,以夜间串流而昼间停水的灌溉方法为好。
  杂交稻在中山稻区的栽培,病虫害发生较重,特别是稻瘟病,其叶色较绿,苗期易遭受稻负泥虫的为害,因此应掌握病虫情况及时防治。对稻瘟病,移栽时可用丰登或三环唑浸秧根预防叶瘟,孕穗末期用丰登喷雾预防穗颈瘟;田间发病,可用富士一号或稻瘟灵进行防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区划办公室《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区划资料汇编》.1984,9.
  [2] (日)松岛省三.稻作的理论与技术(增订本).农业出牌社,
  1979.
  [3] 重庆市农业局.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实用教材.
  
  作者简介:马茂盛(1977-),男,专科学历,重庆市石柱县沙子镇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理论分析了垄作和平作的区别以及各自特点,并对今后的耕作栽培模式进行了展望。随着东北水资源的逐步紧缺,垄作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新情况,平作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吉林梨树县;春玉米;耕作栽培模式;垄作;平作  中图分类号:S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92-2    东北地区传统耕作方法对土壤多次耕翻和耙耱,最后起垄,使农田土壤裸露,导致水土
期刊
摘要:克拉玛依市区和戈壁荒漠的鼠类既有明显的区别,戈壁荒漠为主要的油田作业区,鼠密度较高,应在做好市区灭鼠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戈壁荒漠鼠类的监测,并对野外工作人员做好鼠疫防治的宣传工作。  关键词:克拉玛依;鼠监测;鼠密度   中图分类号:S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95-1    0 前言  克拉玛依是一座在戈壁滩上建立起来的石油城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
期刊
摘要:通过对孟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总结了合作社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发展;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20-1    盂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民家家户户分散经营,规模小,进入市场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城乡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农村的发展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很多农林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但特色不同,因此如何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农业发展人才成为了众多农林院校共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课程设置;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农村土地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各项土地整治资金,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益实践,也是支农惠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对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如何加强新时期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P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16-
期刊
摘要:“十一五”期间,集安市农业农村工作在集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期刊
摘要:农业科技档案集中反映农业科技的研究水平,引导农业科研的发展方向。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文章对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10-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不只体现在如何解决十几亿人
期刊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方兴未艾。然而,合作社治理机制一直存在缺陷,尤其是产权界定不清晰和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对农民的带动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农村合作社产权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合作社;产权问题;利益分配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27-1  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
期刊
摘要: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1949年后中国政府在“三农”问题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解放初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再到1958年的人民公社,以及1978年后的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成功只限于农民的温饱解决了,农民却始终没有富裕。文章从分析和反思家庭承包制和农村合作经济入手,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应该走村镇化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道路,并用天
期刊
摘要:文章对三洞乡推广水稻“叶龄模式”的示范结果、辅助实验及推广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加快水稻叶龄模式的推广,提高水稻生产水平。  关键词: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水稻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24-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指在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以叶龄为指标,器官相关生长规律为生物学依据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新体系,是当前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