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对初中美术教育的影响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具体选用了湘教版初中美术的教材,提取教材中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美术所交融的部分内,进行研究分析这些内容对我国初中美术的作用、影响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梳理和评价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同时,以初中美术教材和教学目标为基础,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分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在伟大的文艺复兴古典艺术面前,我们能够真切的感知到,它对美术教学的影响,二者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初中美术不仅对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的作品进行转述、阐发和引用,而且也对这一时期古典艺术的理论进行引入、发展和演变。
  关键词:文艺复兴;古典艺术;初中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56-01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分析
  作为一种艺术思潮的古典主义艺术,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借用古代艺术的规范和思想来表现当代艺术的道德观念,用典型的历史事件表达当代艺术家的主题思想。古典主义绘画的精神内涵也是如此,提倡推崇典雅高尚的题材,用单纯庄重的形式,轻视情感注重理性,重视素描和造型的严谨忽视笔触的技法和色彩的运用,要求画面整体统一遵循形式美,使作品具有严峻而静穆的古代美。古典主义绘画在技法表现上强调素描的精准性和色调的明暗关系,并使造型形象概括简练似雕塑一般,从而追求构图的宏大感和风格的庄重性,充分给人们展现出艺术的古韵之美。相较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在18世纪末在法国开始的新古典主义则更注重理性。它继续采用古典主义的形式,选用古希腊古罗马历史神话为题材,在绘画作品出展现出向往自由和平的英雄气息。新古典主义绘画表现出强烈的理性和对新制度的推崇,在绘画风格上,重视线条准确清晰的素描并追求完美的形式,画面呈现出庄严、古朴和典雅。
  二、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对初中美术教材的影响(以湘教版为例)
  (一)人文主义关注
  在中国初中美术教学中,其美术课程本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集中表现。初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文主义的目标是人的和谐发展,希望人的潜能、本性、尊严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主义教育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美术教材中无不时刻看到人文主义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你我他》、《门》和七年级下册《过去的日子》,以及八年级下册的《人文奥运》等,这些课程就是人文主义的集中体现。这些课程的设立,目的在于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强调发现学生的潜能、天性和个性。以人文主义来指导初中美术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能搞陶冶情感、提高精神境界和人文修养、健全人格,逐渐形成保存个性的文化修养。
  (二)绘画造型和细节表现
  我国初中美术教育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教育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在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你我他》课程中,就引入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在老师的带领下来领略这幅作品的绘画造型和细节表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达·芬奇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通过作品传达人的情感。在构图上,达·芬奇通过以正面胸像构图的方式,替代以往肖像画构图截至胸部或侧面半身的习惯,使构图呈金字塔形,透视点略微上升。这样以来蒙娜·丽莎便显得更加稳重、端庄。另外,对蒙娜·丽莎手的刻画极为柔嫩、丰满、精确,展示了她的性情温柔及身份地位,并显示出达·芬奇精湛的画技和敏锐自然的观察力。
  三、文艺复兴古典艺术对初中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与帮助
  (一)增加故事趣味,提升学生兴趣
  有很多像是风景、静物或花鸟山水的美术作品,是无法第一眼看到他的情节性的,在学生对作者和作品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对于展示出来的作品,学生是没有太多兴趣的,如果老师只是从线条、构图和色彩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作品,显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老师换种方式,从美术作品的故事情节入手,也就是对作品背后的趣闻轶事进行介绍,或者让学生对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故事产生兴趣,这样学生便会很快被这种讲故事的教育方式所吸引,学生便会自动的身临其境,从而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究意识便被激发出来。后印象派大师梵高,其作品举世闻名,在欣赏他的作品《向日葵》的时候,就好先向学生们讲述画外的故事情节: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此画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被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竞拍成功,竞拍时间仅仅花了4分30秒。“是怎样一副作品那么值钱?”当学生带着惊叹和好奇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这幅画上时,老师再带领同学们去分析作品的风格形式,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了。
  (二)欣赏古典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标准
  欣赏古典艺术作品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
  1.审美感知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也就是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自觉的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相像度,作品的色彩是灰暗的还是鲜明的,线条是笨拙的还是流畅的,表现手法是写意的还是工笔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直观去感受。
  2.审美理解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这种理解包括对艺术作品的艺技巧和形式的理解;对作品传现的内容和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精神的理解。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于此同时,透过作品来猜测作者的心思,是辛辣的讽刺还是热情的歌颂;透过画面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豪放还是深沉,是悲伤或是乐观。另外,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3.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
  参考文献:
  [1]郝澎译.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冯晓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与传统[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古希腊什白拉图著,朱光潜译.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4]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杜刚(1980.11-),男,汉,北京,教师,大学本科,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技术和智能控制。  摘 要: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新课程,软件测试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对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对此,本文从软件测试课程的概述出发,分析了当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教学现状,并提出了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软件
2011年1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钟光荣的新著:《经济学本理》。这是他出版四卷本《价值哲学》后的又一力作。全书分上下卷,共80万字。
近日,笔者聆听了两节风格迥异的数学课,同课异构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画线段图。现截取导入环节与例1教学实录,与同仁分享,浅谈个人感受。
摘要:针对空间解析几何求一般位置直线实长的方法,论述了直角三角形法和换面法两种方法,对比一般的教学方法,探讨出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求解,通过应用于教学实际,效果较好。  关键词:直角三角形法;换面法;直线实长  中图分类号:TU2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33-01  引言  当空间直线或平面对投影面处于一般位置时,它们的投影都不反映其真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