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ixiao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如《过零丁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教学时,我先从诗人不幸被俘而坚贞不屈的背景介绍导入,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和一段古筝乐曲,并请学生随着所播放的乐曲进行个人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那哀婉、感伤的古筝乐曲,那忧伤而又慷慨的诗歌吟诵,一下子便吸引感染了学生。然后进行讲读分析,提问思考,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深切感悟诗人的情怀和气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理解和感悟,逐渐进入诗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样,学生仿佛看见诗人正头戴盔帽,身披战袍,挺胸站立在敌军的船头,面对零丁洋的滚滚波涛,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种情境,怎么能不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怎么能不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再一次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詩,他们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诗句吟诵中,胸中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浩然正气。
  二、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思想和美德的内涵以外,适当穿插补充一些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材料及活动,使教育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育的效果也更为显著。
  如教学《背影》时,我先请学生诵读领会《游子吟》这首千古传唱、感人至深的古诗,让学生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吟诵中,初步领悟做儿女的应该心存孝心。然后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达的那种父子挚爱情深的浓浓亲情。使学生透过“父亲”那“蹒跚地穿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亲为儿子甘愿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舔犊之情;让学生从“儿子”那“晶莹的泪光”中,深刻领会儿子对父亲的那颗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在学生读其文、明其理之后,又补充讲读了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温衾》这则传扬子女侍奉父母之道的故事,并请学生齐唱了一首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这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口唱心悟,激发对父母的眷恋、感激、思念之情。
  三、利用图片,激励志向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图片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有关介绍和描绘祖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方面的课文时,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播放或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来配合教学。这样,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更为生动、直观、形象,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切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感悟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不断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和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
  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孔子、陶渊明、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并让学生通过进行旁批、查阅资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让学生通过这一收集活动,深切感知他们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气节、伟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和奋斗目标,并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熟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能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自我教育作用。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古诗文都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例如,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人胸怀大志、天下为公的《岳阳楼记》;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人勤奋苦学、立志成才的《论语》等。这些古诗文,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这些古诗文,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切感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充分体验和领会我们民族的精髓与灵魂
  传统美德就在我们的身边,利用语文教学进行教育渗透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其他文献
哎!期末考试成绩发下来了,真是very terrible,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的往家走,真希望能这样走上一万年,可是今天的路,好像特别短,不一会儿就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问我:“考了多少分?”我可不好意思说,只好把家庭报告书呈上,妈妈一看,脸色立刻由晴转阴,“怎么考的这么差,数学、物理都不及格,看你爸回来怎么收拾你!”妈妈生气的说。我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爸爸居然没问,哎!我还是乖
期刊
摘要:降维法是将一个三维图变成几个二维图,即应选两个合适的平面去观察,当遇到一个空间受力问题时,将物体受到的力分解到两个不同平面上再求解。由于三维问题不好想像,选取适当的角度,可用降维法求解。  关键词:巧用 降维法 解题 探讨    降维的优点是把不易观察的空间物理量的关系在二维图中表示出来,使我们很容易找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例1:如图1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放
期刊
[内容摘要]:高中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部分时不能很快地掌握,更不能说达到灵活运用该知识进行化简。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总结归纳出一个学生容易掌握和运用的规律,虽从数学逻辑上看不一定很严密,但绝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中学生在学习《诱导公式》这一部分时,不知道由于对α+k.2π、α+π、α-π、±α这几种角的终边应落在哪个象限,所有对这些角的三角函授值的符号不能准确的判
期刊
1引言  20世纪中后期,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图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得到广泛重视,图论作为一个数学分支的地位真正得到了确立。它与运筹学、离散数学、拓扑等  紧密结合,互辅互助,共同前进。同时,图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众多领域,比如GIS网络分析就是图论在地理信息领域的重要应用[10],此外,在城市规划、电子导航、电子通讯、企业管理、工农业生产以及军事等方面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
期刊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意识的产生,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提出了“苹果为何垂直往下落而不往天上飞”的问题,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澡盆中洗澡时,提出了“为何自己身体越往下沉,反而感到身体越轻”的问题,从而发现了浮力定律。事实证明,“问题”正是创造的源泉和起点,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在法律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政策领域,是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中,是人人受到平等地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只有做到热爱、公平、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才能让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关键词:关爱 尊重 教育公平    2008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干部网上培训学习,在学
期刊
上课铃响了,又悠久又深沉,教室里充满了离别时的悲伤气息。深陷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脸的沧桑感,这就是尹老师,一副沉重的站在讲台上,无言的泪水,哽咽的话语,我们要走了,离开了生活了两年的班级,往事历历,别情依依,到底该说什么,重复多次的叮咛吗?  “同学们,我为你们唱一首歌吧!”“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歌声中往事一幕幕出现,记得那一次,班里的一位同学和别的班里的同学打架了,手流
期刊
摘要:如何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如何将文化融入到学校管理的血脉中来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和谐?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和管理视角,从关怀生命成长、创建学校特色入手,探讨如何优化“教育生态圈”,创建生命的乐园,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这一重要课题,寻求一条适合学校和谐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文化引领,和谐发展,关怀生命,生命化班级,社区文化,学校教育    现行教育缺乏一个坚定不移
期刊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我认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就是教师队伍素质。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水平。虽然硬件配备也很重要,但这些我认为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辅助性工具,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才是本质所在。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必要的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学习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对
期刊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中职学校是培养在生产、技术一线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  因此,为实现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从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入手,建立一个立足于技术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