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部分时不能很快地掌握,更不能说达到灵活运用该知识进行化简。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总结归纳出一个学生容易掌握和运用的规律,虽从数学逻辑上看不一定很严密,但绝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中学生在学习《诱导公式》这一部分时,不知道由于对α+k.2π、α+π、α-π、±α这几种角的终边应落在哪个象限,所有对这些角的三角函授值的符号不能准确的判定,造成了不必要的错误。同时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得出这样一种方法,就是将《诱导公式》这一部分知识按教材体系讲和调整结构后讲,两种方法对比,发现后一种效果比较好,基本上化解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难学难懂这一难题。现将我的教学设计罗列于下,以供同行们商榷。
一、现行高中教材中《诱导公式》的编排体系:
1、α与α+k.2π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Cos(α+k.2π)=cosα
Sin (α+k.2π) =sinα
tan (α+k.2π) =tanα
2、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Cos(-α)= cosα
Sin (-α) = -sinα
tan (-α) = -tanα
3、α与α±π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Cos(α±π)=-cosα
Sin (α±π) =-sinα
tan (α±π) =tanα
4、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Cos(α+)= -sinαSin(α+)= cosα
tan(α+)= -cotαCos(-α+)= sinα
Sin(-α+)= cosαtan(-α+)= cotα
二、我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
我认为,教材的体系编排是充分考虑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结构的严密性,但不利于教學中老师对知识的驾驭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有我就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诱导公式,达到能正确的运用方面,对知识体系作了适当的调整,对诱导公式作了适当的改动。
(一)调整以后的顺序及诱导公式
1、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α)= -sinα
cos(-α)= cosα
tan(-α)= tanα
2、α与 2kπ+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2kπ+α)= sinα
cos(2kπ+α)= cosα
tan(2kπ+α)= tanα
3、α与π±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 -cos α
tan(π-α)= -tan α
4、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α+)= cosα cos(α+)= -sinα
tan(α+)=-cotαsin(-α)=cosα
cos(-α)=sinαtan(-α)=cotα
(二)对知识体系调整的几点说明:
1、首先,认识三角函数的奇偶性。除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外,其余函数都是奇函数。
2、结合前面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进一步理解“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含义。会准确确定角终边落在某个象限,其三角函数的符号。
3、在首先假定α是锐角的前提下,学生容易理解2kπ+α、π±α、π±α、±α这几种角所在的象限,从而很容易确定该函数的符号。
4、在教学第二组公式时,应把握 2kπ+α(把角表示为π的偶数倍与α的和)与α的终边相同,其函数值也相同。
高中学生在学习《诱导公式》这一部分时,不知道由于对α+k.2π、α+π、α-π、±α这几种角的终边应落在哪个象限,所有对这些角的三角函授值的符号不能准确的判定,造成了不必要的错误。同时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得出这样一种方法,就是将《诱导公式》这一部分知识按教材体系讲和调整结构后讲,两种方法对比,发现后一种效果比较好,基本上化解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难学难懂这一难题。现将我的教学设计罗列于下,以供同行们商榷。
一、现行高中教材中《诱导公式》的编排体系:
1、α与α+k.2π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Cos(α+k.2π)=cosα
Sin (α+k.2π) =sinα
tan (α+k.2π) =tanα
2、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Cos(-α)= cosα
Sin (-α) = -sinα
tan (-α) = -tanα
3、α与α±π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Cos(α±π)=-cosα
Sin (α±π) =-sinα
tan (α±π) =tanα
4、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Cos(α+)= -sinαSin(α+)= cosα
tan(α+)= -cotαCos(-α+)= sinα
Sin(-α+)= cosαtan(-α+)= cotα
二、我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
我认为,教材的体系编排是充分考虑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结构的严密性,但不利于教學中老师对知识的驾驭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有我就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诱导公式,达到能正确的运用方面,对知识体系作了适当的调整,对诱导公式作了适当的改动。
(一)调整以后的顺序及诱导公式
1、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α)= -sinα
cos(-α)= cosα
tan(-α)= tanα
2、α与 2kπ+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2kπ+α)= sinα
cos(2kπ+α)= cosα
tan(2kπ+α)= tanα
3、α与π±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 -cos α
tan(π-α)= -tan α
4、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α+)= cosα cos(α+)= -sinα
tan(α+)=-cotαsin(-α)=cosα
cos(-α)=sinαtan(-α)=cotα
(二)对知识体系调整的几点说明:
1、首先,认识三角函数的奇偶性。除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外,其余函数都是奇函数。
2、结合前面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进一步理解“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含义。会准确确定角终边落在某个象限,其三角函数的符号。
3、在首先假定α是锐角的前提下,学生容易理解2kπ+α、π±α、π±α、±α这几种角所在的象限,从而很容易确定该函数的符号。
4、在教学第二组公式时,应把握 2kπ+α(把角表示为π的偶数倍与α的和)与α的终边相同,其函数值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