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ll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意识的产生,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提出了“苹果为何垂直往下落而不往天上飞”的问题,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澡盆中洗澡时,提出了“为何自己身体越往下沉,反而感到身体越轻”的问题,从而发现了浮力定律。事实证明,“问题”正是创造的源泉和起点,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然而在当前素质教育下的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为不敢或不愿提出疑问,不善于提出疑问,甚至没有问题可问,这个现象的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我深深感到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
  大多数孩子从会说话起,头脑里就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小问号,不断的发问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但逐渐长大后,他们的问题意识也就逐渐淡薄,我以为孩子的这一病况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关系。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课堂容量过大,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并提出问题;二是受课堂纪律的束缚,学生有问也不能及时提出来;三是教材、教师的权威意识的存在,否定了一些所谓的“牛角尖”。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探索
  (一)、调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料,任何物品都无法产出。思维也一样,每个人头脑中所思考的事物和问题,都受制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进行任何一项创新思维之前,我们头脑中总要有一些预备性的知识。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我在讲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前,用他同时期所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导入,因有学生了解历史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之战,所以对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提出疑问,“毛泽东不学项羽为了所谓的名誉而导致乌江自刎的结局,那他这种志在夺得革命全面胜利的豪气是否也在本文中有所体现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怎愁这种学生对课文解读过于粗糙?因此,我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既要学好课内知识,又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以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形成敏捷的思维,从而质疑问难。为此,我每周都会固定一节课给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以丰富他们的积累。
  (二)、创造课堂的和谐氛围。
  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本来就是一个以生动鲜活为基本特点的学科,它应该允许分歧和争鸣。在新课标具体实施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的和谐学习氛围,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重要基础。教学中要及时鼓励、表扬发问的学生,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甚至幼稚可笑,只要是有效提问,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尤其是学困生。
  我在讲《桃花源记》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在原文基础上用语言创造性地描述了桃林的美丽景色,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我对全班学生都给予了及时的肯定,有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就有了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讲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位时常上课迟到的学生大声说道“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人穿着打扮怎会跟上了时尚潮流?”他的问题及用词让全班哄堂大笑,我出示了《桃花源诗》并让学生在诗中寻找答案,大家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终于从“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中得出两个世界的人不可能穿着打扮一样,进而有学生大胆质疑课下注释把“外人”翻译成“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是错的。这是多么宝贵的问题意识啊,我对全班同学给予了及时的表扬,更对那位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予了肯定,从他高兴的表情中,我尝到了和谐氛围下的教学甜头。
  (三)、重视学生的发展本位。
  新课标确立了一个崭新的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目的,让学习回归人之本体,回归生命和心灵,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
  我在分析杨绛的《老王》这篇课文时,谈到幸运的人理应对不幸的人给予帮助,一学生提问“所有的不幸者都应该得到帮助吗?”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学生,但面对他故意刁难似的提问,我本想回答“是的,所有不幸的人”以打发他坐下,还没等我话出口,他已经激动地讲述了他因同情擦鞋者的辛苦而去擦不算脏的球鞋,却被那人多宰了一元钱的事例,说完后,还愤愤不平。接着下面又有好几位有类似经历的同学也小声议论起来。我本是要分析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善良去体察老王的善良,现在却演变成了该不该同情不幸者的问题。此时,学生的问题让我已意识到学生悲悯情怀缺失这一严重问题,只有唤醒他们内心的善良,才能真正理解透彻此文。在打乱教学计划与关系学生一生发展的问题上,我选择了后者,后来成了一堂关注小人物命运的真情作文课。学生的这一不解之疑是十分有价值的,这也成为这节课的亮点所在。
  (四)、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有人说学生没有问题,那老师就是问题。那么教师更应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首先从课题提问。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要么指出文章的写作对象,要么隐藏着文章的主旨。出示课题时,让学生答从课题上知道了些什么,还有想知道而不知道的吗?如《阿长与〈山海经〉》,学生答:阿长是本文要写的人物,《山海经》是一本书,目不识丁的阿长怎会与一本书扯上联系呢?
  初读课文从把握全文的中心入手。文中所写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全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有没有主旨句?
  再读课文从关键语段的赏析入手。抓住重点段落的中心句,体会关键词语在句段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问的方法还有很多,学习经过课堂上的提问演示,让学生逐步养成自问自答的质疑习惯,所以我让学生在做每篇课文预习时,必需把自己的问题和答案用铅笔在书上作批注。
  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强调问题意识,不仅使学生去努力解决问题,更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长期坚持,我相信定能迎来素质教育的金秋。
其他文献
课业类型:绘画课  教材分析:塔是文化的象征,是一种别致、美观的建筑,以千姿百态、雄伟挺拔的形象屹立在世界各地,点缀着山河,为各地名胜增添风采神韵,闪烁着建筑艺术地褶褶光辉。  塔最早起源于佛塔,来自印度,而中国古塔自东汉以来,随着佛教、伊斯兰教相继传入而建造。当时,塔是宗教的象征,大多是为宝藏经书、保存高僧或纪念佛祖而建,如少林寺的塔林等。如今,塔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传统建筑,很多塔都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全面展开,笔者认为新课程目标下,最基本的还是应该重视对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也是实现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情景中感受物理思想的重要性,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学理念和实现高中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基础与关键。我以高中新课标教材《物理选修-3-4》为例,分别对新教材例题的研究;新教材概念的深入挖掘;新
期刊
摘要:政治学科中的计算题本质上不是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考查考生对经济学中变量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 商品价值量计算, 理论知识, 计算方法    近几年关于“商品”知识的高考试题,主要是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又以计算题为特色,涉及商品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格等一系列的计算,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总结方法。首先,要弄清楚相关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其次,审题要提取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第
期刊
【摘要】在处理解析几何的高考选择填空题时,要重视对圆锥曲线定义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力求做到灵活运用,往往会开阔思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圆锥曲线定义不仅是推导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的基础,而且也是解题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圆锥曲线 定义 应用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中涌现出很多有效的教学新方法,其中,学案导学是近两年来比较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学案是一种能贯穿课堂,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学案教学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学生以学案为线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我们依据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案例,通过使用学案,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创设了平
期刊
摘要: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进行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模式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正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弊端,让学生模拟
期刊
哎!期末考试成绩发下来了,真是very terrible,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的往家走,真希望能这样走上一万年,可是今天的路,好像特别短,不一会儿就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问我:“考了多少分?”我可不好意思说,只好把家庭报告书呈上,妈妈一看,脸色立刻由晴转阴,“怎么考的这么差,数学、物理都不及格,看你爸回来怎么收拾你!”妈妈生气的说。我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爸爸居然没问,哎!我还是乖
期刊
摘要:降维法是将一个三维图变成几个二维图,即应选两个合适的平面去观察,当遇到一个空间受力问题时,将物体受到的力分解到两个不同平面上再求解。由于三维问题不好想像,选取适当的角度,可用降维法求解。  关键词:巧用 降维法 解题 探讨    降维的优点是把不易观察的空间物理量的关系在二维图中表示出来,使我们很容易找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例1:如图1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放
期刊
[内容摘要]:高中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部分时不能很快地掌握,更不能说达到灵活运用该知识进行化简。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总结归纳出一个学生容易掌握和运用的规律,虽从数学逻辑上看不一定很严密,但绝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中学生在学习《诱导公式》这一部分时,不知道由于对α+k.2π、α+π、α-π、±α这几种角的终边应落在哪个象限,所有对这些角的三角函授值的符号不能准确的判
期刊
1引言  20世纪中后期,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图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得到广泛重视,图论作为一个数学分支的地位真正得到了确立。它与运筹学、离散数学、拓扑等  紧密结合,互辅互助,共同前进。同时,图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众多领域,比如GIS网络分析就是图论在地理信息领域的重要应用[10],此外,在城市规划、电子导航、电子通讯、企业管理、工农业生产以及军事等方面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