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就语文学科来说,这一类学生的“学习之困”表现在: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信心;阅读课上,学习被动消极,理解能力差,读课文不知所云,更别说进行课外阅读了;在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常似局外人,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对习作练习更怀有恐惧心理,实在“被逼无奈”了,写上三五行草草了事,文不通句不顺;更有甚者,就连生字新词的读写也成问题,听写词语等小测试,错字百出,卷面“乱不忍睹”;小学阶段本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基本为零……
该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转变他们的学习状态?两年来,笔者对任教班上的四名学困生(下文以小王、小李、小陈、小林代称)进行了个案分析,找出其问题根源,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努力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寻求学习语文的成功之路。
一、消除心理恐惧,点燃学习热情
学困生对学习大都存有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他们渴望远离语文学习。跟孩子们谈心时,小王紧锁眉头并撅着嘴说:“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我打小一说起语文就头疼。您看哪,一个学期,那么多字要我认,哪认得了啊?会认了的还得写呢!哪像数学,就那些数字,计算题、应用题呀,都简单得很!”小李坦诚地告诉我:“老师,您上课我倒挺喜欢听,您要是不让我回答问题,不让我写作文就好了!”……笔者发现,“谈文色变”成了这几个孩子学习语文最大的心理障碍。
如何改变小王等孩子这种不良的心理定势,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之火?首先,笔者告诉他们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习最要不得的就是偏科,仅仅学自己喜欢的学科是不够的。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一个连自己的母语都不能学好的人,怎么可能学好其他学科?怎么可能全面发展呢?”其次,利用“爱屋及乌”效应“以爱换爱”。因此,我故意偏爱这几个孩子,课堂内外,随时随地关注他们,让他们喜欢与笔者相处的同时喜欢上语文。“有爱就有了一切”,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情感被触动了,渐渐地觉得学语文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了。最有效的是表象的刺激,故意在他们面前摆弄有关语文的一切——笔者写的下水文,同学们做的精美的手抄报,班里小作家发表文章的报刊,读书活动交流展示演出的一幕幕……让他们觉得学习语文也是一件美妙的事!
二、解析问题根源,点拨学习方法
与小王、小李相比,小陈和小林沦为学困生倒不完全是因为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究其根源,是学习不得法造成的。从低年级累积到五年级,问题就多了。例如,背诵一段课文,小林母亲说小林“昨晚背诵得滚瓜烂熟,早上起床就忘记了”。 我问她如何检查孩子背诵的,她说:“叫他一句句背下来的,再一句句检查的呀。”得知问题症结所在,笔者告诉小林,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先一句一句背下来了,再照着一段话的意思完整地背诵下来,一段话会背诵了,再背诵整篇文章。我与小林一起试背课文片段,孩子背得既快又牢。
我将这四个孩子视为自己的好朋友,课余同他们一块探讨了许多学习方法:预习课文时做些什么;遇到不懂的字词怎么办;该看哪些课外书;怎样做好读书笔记;作文题该怎么拟;写日记如何做到不记流水 账……笔者欣喜地发现,他们在谈论问题时也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了,而且颇有见地。看来,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
三、解放身心束缚,培养学习自信
“缺乏信心并不是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倒是因为缺乏信心。”对学习缺乏自信是学困生的一大“困”。针对此“困”,笔者做了如下尝试:(1)课前三分钟,设计讲故事、背古诗、说格言、播新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着力于学困生的参与;(2)课堂提问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要求,对学困生特别“宽容”;(3)作业布置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兴趣题、思考题等不同层次的作业,减轻学困生的负担,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造能力;(4)活动实践中,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精神状态,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受老师和同学重视的,也是活动的主角;(5)考查测评时,注意考虑学困生的语文素质,着力点放在他们的提高程度上,让学困生意识到,语文学习并不难,他们经过努力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同样可以收获累累硕果!让他们感悟“只要你能够自信,别人也就会信你”(歌德语)的内涵。
四、摆脱外部困扰,养成学习习惯
学困生本能地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有差距,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拖了班级后腿,常常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有优越感,看待他们的目光里会带有一股轻视。这给了敏感的小王、小林等学困生另一种困扰。笔者觉得要坚定小王等人学习的恒心,就要改变同学们对他们的看法。
“多好的字!孩子们猜猜这是谁写的?是小王哟!多好!”“瞧,小林的进步真快!读课文多有感情!”“嗬!小陈的思维真奇特,回答得太好了!”“不错!同学们为小李加油好吗?”笔者诸如此类的称赞和鼓励,同学们开始有些惊异,后来便习以为常了,对小王等人的看法也渐渐改变。更有不少孩子,成为小王、小李他们的好友,热情无私地帮助他们,并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孩子们的学习需要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书写习惯、预习习惯、阅读习惯、思考习惯、作业习惯……目睹这四个孩子慢慢地有了学习语文的热情、信心,笔者不吝赞赏,联合家长的家教力量和同学的帮扶力量,耐心诱导,关注反馈,及时检查,反复提醒,付出爱心、细心,诚心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并非朝夕之事,引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非易事。尽管会有反复,尽管前进的路上布满荆棘,但笔者相信,这些孩子将踏着坚实的脚步,一步步走出困境!
该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转变他们的学习状态?两年来,笔者对任教班上的四名学困生(下文以小王、小李、小陈、小林代称)进行了个案分析,找出其问题根源,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努力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寻求学习语文的成功之路。
一、消除心理恐惧,点燃学习热情
学困生对学习大都存有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他们渴望远离语文学习。跟孩子们谈心时,小王紧锁眉头并撅着嘴说:“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我打小一说起语文就头疼。您看哪,一个学期,那么多字要我认,哪认得了啊?会认了的还得写呢!哪像数学,就那些数字,计算题、应用题呀,都简单得很!”小李坦诚地告诉我:“老师,您上课我倒挺喜欢听,您要是不让我回答问题,不让我写作文就好了!”……笔者发现,“谈文色变”成了这几个孩子学习语文最大的心理障碍。
如何改变小王等孩子这种不良的心理定势,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之火?首先,笔者告诉他们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习最要不得的就是偏科,仅仅学自己喜欢的学科是不够的。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一个连自己的母语都不能学好的人,怎么可能学好其他学科?怎么可能全面发展呢?”其次,利用“爱屋及乌”效应“以爱换爱”。因此,我故意偏爱这几个孩子,课堂内外,随时随地关注他们,让他们喜欢与笔者相处的同时喜欢上语文。“有爱就有了一切”,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情感被触动了,渐渐地觉得学语文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了。最有效的是表象的刺激,故意在他们面前摆弄有关语文的一切——笔者写的下水文,同学们做的精美的手抄报,班里小作家发表文章的报刊,读书活动交流展示演出的一幕幕……让他们觉得学习语文也是一件美妙的事!
二、解析问题根源,点拨学习方法
与小王、小李相比,小陈和小林沦为学困生倒不完全是因为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究其根源,是学习不得法造成的。从低年级累积到五年级,问题就多了。例如,背诵一段课文,小林母亲说小林“昨晚背诵得滚瓜烂熟,早上起床就忘记了”。 我问她如何检查孩子背诵的,她说:“叫他一句句背下来的,再一句句检查的呀。”得知问题症结所在,笔者告诉小林,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先一句一句背下来了,再照着一段话的意思完整地背诵下来,一段话会背诵了,再背诵整篇文章。我与小林一起试背课文片段,孩子背得既快又牢。
我将这四个孩子视为自己的好朋友,课余同他们一块探讨了许多学习方法:预习课文时做些什么;遇到不懂的字词怎么办;该看哪些课外书;怎样做好读书笔记;作文题该怎么拟;写日记如何做到不记流水 账……笔者欣喜地发现,他们在谈论问题时也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了,而且颇有见地。看来,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
三、解放身心束缚,培养学习自信
“缺乏信心并不是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倒是因为缺乏信心。”对学习缺乏自信是学困生的一大“困”。针对此“困”,笔者做了如下尝试:(1)课前三分钟,设计讲故事、背古诗、说格言、播新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着力于学困生的参与;(2)课堂提问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要求,对学困生特别“宽容”;(3)作业布置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兴趣题、思考题等不同层次的作业,减轻学困生的负担,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造能力;(4)活动实践中,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精神状态,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受老师和同学重视的,也是活动的主角;(5)考查测评时,注意考虑学困生的语文素质,着力点放在他们的提高程度上,让学困生意识到,语文学习并不难,他们经过努力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同样可以收获累累硕果!让他们感悟“只要你能够自信,别人也就会信你”(歌德语)的内涵。
四、摆脱外部困扰,养成学习习惯
学困生本能地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有差距,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拖了班级后腿,常常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有优越感,看待他们的目光里会带有一股轻视。这给了敏感的小王、小林等学困生另一种困扰。笔者觉得要坚定小王等人学习的恒心,就要改变同学们对他们的看法。
“多好的字!孩子们猜猜这是谁写的?是小王哟!多好!”“瞧,小林的进步真快!读课文多有感情!”“嗬!小陈的思维真奇特,回答得太好了!”“不错!同学们为小李加油好吗?”笔者诸如此类的称赞和鼓励,同学们开始有些惊异,后来便习以为常了,对小王等人的看法也渐渐改变。更有不少孩子,成为小王、小李他们的好友,热情无私地帮助他们,并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孩子们的学习需要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书写习惯、预习习惯、阅读习惯、思考习惯、作业习惯……目睹这四个孩子慢慢地有了学习语文的热情、信心,笔者不吝赞赏,联合家长的家教力量和同学的帮扶力量,耐心诱导,关注反馈,及时检查,反复提醒,付出爱心、细心,诚心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并非朝夕之事,引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非易事。尽管会有反复,尽管前进的路上布满荆棘,但笔者相信,这些孩子将踏着坚实的脚步,一步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