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不知身是客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郁葱

  分香帕子揉蓝腻。欲去殷勤惠。重来直待牡丹时。只恐花知、知后故开迟。
  别来看尽间桃李。日日阑干倚。催花无计问东风。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丛。
  ——何栗《虞美人》

1


  如果一个读书人在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入阁拜相位极人臣;如果一个人不仅书读得好,还生得仪表堂堂……这个人注定了是世人仰慕的对象,也是时人仰之弥高的偶像,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结束生命之际也才39岁,而且是绝食而死,你还会认为他是人生赢家吗?
  这个人叫做何栗,字文缜,宋仙井监(即今四川仁寿县)人(也有其为浙江人的说法,本文忽略这种考证),北宋最后一任宰相。
  民间对何栗的想象中颇多传奇色彩,仿佛他的人生就是一个恍惚之梦,甚至只是一只蝴蝶梦见了他,据说何栗在太学读书时,东京(开封)著名的看相先生孙黯给他算过命,说在命理上何栗的命极贵,将大魁天下。
  这个故事载于宋人洪迈所撰的《夷坚志》,书中后面还有更加有趣的描写。
  一个术士能够在当时的人所写的书中留下名字,可想他在当时是何等的声望,对于人类而言,我们总喜欢凝视镜子以确定自己的形象,就像在虚空中试图摸到真理的裙角,而孙黯,在当年,无疑担当了导师的角色。孙黯这个人,也就在何栗的故事中神龙一现,描述中的面目是“袒衣踞坐”,符合我们对于世外高人的所有期待。
  而大魁天下,在北宋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唱名东华门外方为好汉。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宿命,后人去看时,当然是漏洞百出,但在当时,很难说赵匡胤他们的想法一定是错的,只是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家天下重力的牵引而坠向深渊,但人和深渊的对视是相互的,就像宋之后的元朝是武夫当国,但依然逃不过王朝的宿命。
  何栗听到孙黯对他命数中将大魁天下的判断后,估计是打了一个哆嗦,他和一起去算命的同学黄君对视一眼,带着漫不经心的微笑开口说:“大师啊,你看不起我不要紧,何必侮辱我呢!”在何栗的内心,对自己也许并没有那么自信,帝国有才华的人如过江之鲫,连苏轼当年也没有状元及第。
  孙黯是一个有自信的术士,两人的神态看在眼里便有些恼怒,说:“我已经垂垂老矣,虽然日子过得粗陋,但也能勉强维持生计,而你不过是区区求学中的秀才,我要来奉承你又能得到什么!”孙黯感慨:“你的命里有啊,我也没办法不说。”
  何栗将信将疑,我揣摩他估计是信了的,问:“那么敢问大师,我何时得中状元?”答:“乙未岁。”又问:“何年为相?”答:“不会超过12年。”
  然后孙黯长叹,黯然之色溢于言表,何栗问,孙黯说:“你的命里有着常理难以理解的地方:你身为帝国宰执,却死于异国他乡。我看不懂啊,按照道理,出使他国的,应该是外交官,为什么要一国之相去他国?真不可思议!”
  这里我们可以抛开何栗本身的故事,转而去看看当时社会的大势,写书的洪迈是南宋孝宗年间的人,他的经历和何栗似曾相识,我们放到后面再说。在这里写孙黯所说的“不可思议”,实际上也是当时国民思想中的“不可思议”:锦绣山河、万邦来朝的大好帝国,《清明上河图》中展开着的繁华盛世,怎么就突然会被一阵野蛮的风所吹走?
  而何栗的梦中人生还在继续。

2


  到了考试那一年,何栗从老家前往东京,路过桐柏时,听说当地的庙里可求梦,非常的灵验,他就去祈祷了一番。这天晚上入睡后,突然有下人来说霍侍郎要见何状元(这就已经在梦中被暗箱操作成状元了),何栗出门相见,霍侍郎告诉何栗说,殿试将是道家方面的内容。
  醒来,梦中的一切似幻似真,但何栗有些不以为然,尽管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崇道,但就何栗的认知而言,国家科考岂能以问道论英雄。
  到了京城以后,何栗又求梦于二相公庙,当晚梦见有人告知一如霍侍郎所言。
  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何栗不由得有点相信了,他醒来后,写了几百字的策论给好友黄君看,黄君认为没有体现出何栗策论的实力,写得不太好。
  于是第三梦接踵而至,这回是何栗在朝廷大员枢相邓洵武家里做客时梦见的,又有从人说霍侍郎来了,这回何栗在梦中恭敬了许多,邀请霍侍郎落座,而霍侍郎告诉何栗说,你昨天所写的策论太荒谬了,不知所谓,徽宗对《道德经》有自己的评注,这两天就会给二府大臣,你可以熟读后融会贯通。果然没几天后,邓洵武得到了一本徽宗校注的“道德经”,何栗求得邓洵武同意后,手录一份日夜研习。
  政和五年,殿试在三月举行,策题果然围绕着“道”展开,有备而来的何栗当然是回答得花团锦簇,每每会搔到徽宗的心窝里,让其心有戚戚,而何栗的相貌也是非常的出色,估计符合徽宗对仪容的审美,好看的人总是在生活中拥有特别的通行证。大悦之下徽宗便点其做了状元,时年何栗27岁。
  这个故事读下来,分明就是政和五年的一起科考舞弊案,鄧洵武和何栗同为四川人,何栗到了京师就住在他家里,连瓜田李下都不回避,给予关照那是一定的,而邓洵武是何栗之前的北宋宰相,他能够给予的提携非同小可。
  关键是,何栗也能扶得起来。
  何栗的这三梦应该是故意传播出来的,以至于几十年之后的洪迈信以为真把它记录了下来,何栗当然是有真才实学的,但是否能成为状元得两说,加上徽宗深信道家的法术,在以后金军围城时,居然迷信方士郭京能以“六甲法”生擒金兵二帅,此时何栗以梦助攻,只会让他以为是天降祥瑞。
  历史的吊诡正在于此,我们习惯于脸谱化非彼即此去分析忠奸,但现实远比想象精彩和复杂,遥想当年,徽宗的道家之信没有下面臣僚的投其所好和推波助澜吗?何栗是否也是其中的一个呢?从这一点上去看,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日后的颠沛流离都是咎由自取。   在何栗踏上青云之路后,受到的仰慕和关注自不待言,据《乐府纪闻》记载,何栗初入官场时一次应邀参加私宴。席间,一位漂亮聪慧的侍女惠柔,因仰慕新科状元何栗,暗中送给何栗一方蓝丝手帕,手帕上题字,约牡丹花开时再相会。何栗对惠柔也有所好感,回家后提笔写下一首《虞美人》表达相思之情,也就是我放在本文开头作为题记的那阕词,何栗表达了自己等不到牡丹花开就盼着与意中人相见的急切心情,但就宋词而言,这并不见得有多高明,大抵就是熟能生巧的文字游戏罢了。
  就像何栗另外一首存世的《采桑子》,词曰:“百花丛里花君子,取信东君。取信东君。名策花中第一勋。结成宝鼎和羹味,多谢东君。多谢东君。香遍还应号令春。”这当然可以一读,但总归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中了状元后的何栗,依然是一个待完成品,他的性格和品质还没有显山露水,有待于时间去完成他。

3


  徽宗赏识何栗却显而易见,坊间的传闻是何栗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徽宗用他好看的瘦金体题写“何郎面馆”四个大字,赐予何家开的面馆。
  御笔的广告效应是明显的,据说全城百姓听说后,潮水般涌向“何郎面馆”观瞻状元丰采。
  这个故事的真假现在难以考辨,总觉得演义的成分比较多,而何栗的两位弟弟此后也中了进士,三兄弟被誉为何家“三凤”,出生地的荣耀带给何家人的虚荣是真实的。
  何栗很快展现出了才干。他历任秘书省校书郎,京畿学事,主簿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有趣的是,徽宗是个艺术家,处理政事属于低能儿,但对博学敢言,正值不阿的何栗却很青睐,这也许就是眼缘。
  最低能的帝王的内心也不乏手段。
  在徽宗准备升何栗为谏官时,一些眼红何栗的朝臣上书说他与苏轼有乡党之嫌,徽宗似乎也没有办法,何栗被放遂宁知府,在那里干得不错,不久复调回京,任御史中丞。此后何栗的一次弹劾让他声名大噪,他弹劾的是把持朝政的“六贼”之一王黼,王黼善佞,骄奢淫逸,贪得无厌。何栗上章弹劾王黼的15宗大罪。
  王黼颇有自知之明,心虚了,提出辞职,想躲过此劫。但徽宗犹豫不决,而王黼并未交出宰相官印,何栗又连上七道奏章弹劾他,徽宗迫于压力罢免了王黼等同党。
  读何栗的故事时我们会发现,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仿佛他的人生有着一种既定的假设,此后,由于他得罪的人太多,徽宗尽管喜欢他,但架不住众人推墙,何栗被罢黜,流放江苏泰州。
  孙黯当年判定他12年内宰执天下的预言还能实现吗?此时已经10年过去了。
  何栗的宰相之门是被战争所打开的:1125年12月,金兵南下,宋徽宗颁“罪己诏”,禅位太子赵桓,是为钦宗,改元靖康。1126年的某一天里,抑郁寡欢的钦宗想起了这个敢于和庞大的权贵作斗争的何栗,也可能是想有一番作为,何栗被召回,任御史中丞,接着加升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兼中书侍郎,参知政事,为相辅政。
  此时,离何栗状元及第刚好不满12年。

4


  世人对何栗的好感恐怕是缘于他的主战,虽为一介书生,他有少有的决绝。
  金军如蝗虫一般席卷而来,朝廷赔送金人大量财物后,金人并不满意,贪婪之心要求北宋割让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今河北)、太原三镇,并下了最后通牒:十天后北宋谈和使者不到,就挥兵开封。
  当时在朝中的大臣唐恪等都主张将三镇割让求和,但何栗坚决反对,他的理由是:“金人狡诈,出尔反尔,割三镇,金军亦来;不割三镇,金军亦来。三镇乃重地,不可放弃!”
  左边耳朵听到的是这样,右边耳朵听到的是那样,钦宗本来就是优柔寡断的性子,更加不知道如何选择了。
  何栗扼腕疾呼:“河北百姓是我炎黄子孙,弃三镇则如弃赤子,难道身为父母,就如此不怜惜天下百姓的吗?”
  这个是站在道义至高点上的,让钦宗无话可说,作为朝廷的最高元首,他站在了何栗的一边,拒不割让,并按照何栗的建议,以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并在京师周围设东、南、西、北四道总管,统兵抗敌。
  后人对这个拒不割让颇多争议,从战术上而言,一时的割让也许能够赢得时间,但要命的是,宋立国后,与士大夫共天下,自废武功已久,很难短时间内组织起像样的反攻。或许,何栗他们清楚已经退无可退,何况在此期间,何栗还被调职当了十日府尹,可想见当时朝政的混乱。
  一开始还有谈判,作为帝国的操盘手之一,出使敌营是何栗不可推却的使命,也让他恍然如梦魇。和所有书生一样,他开始时是胆怯的,但太学博士、吏部侍郎李若水在大殿中怒喝:“国家社稷将倾,我等可得以幸免吗?”
  何栗毕竟是有勇气之人,慷慨赴命。据说侍从将他扶上马背时,他的手仍不自觉地发抖,马鞭掉了三次。但经历了几次谈判后,何栗的状态越来越好,每每与金人谈判时,都能谈笑风生,还避重就轻,四两拨千斤。后来在金人中留下这样一种说法:若要谈判,千万不要和何栗和李若水这两个人谈。
  这个说法,我们大可以当故事来看,修史者多少会有溢美之词,在这种种族与种族的战争中,其实是拳头大的说话,个人英雄主义并不靠谱。
  书生的道理和伶牙俐齿并不能帮助战局的转变,但历史没有留下这样的记录:当时的金国有没有想过灭国之外别的选择?他们同意谈判的初衷是什么?反正到了这一年的11月底,经过两个多月的协商不成后,金兵渡过黄河,攻陷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
  又过半年,公元1127年四月初一,金兵掳徽、钦二帝后班师北撤,后宫、官吏、工匠等3000余人一并北去,何栗也是被掳一员。
  历史上称该事件为“靖康之耻”,一个看起来花团锦簇的盛世,就这么突然间轰然倒塌,犹如美梦的惊醒。在逶迤向北的囚犯队伍中,何栗望着囚车上的两帝,这个时候,孙黯的预言或如泡沫破裂在何栗的耳边发出清脆的微声,这波澜只有他才能听见。而车辙,在泥地里如蝴蝶翅膀上的斑痕。

5


  “念念通前劫,依依返归魂。人生会有死,遗恨满乾坤。”据说这是何栗在北庭所写,国破君虏,生灵涂炭,无力回天的他,做了一个士人能够做的壮烈之举:绝食而亡。何栗死意已决时,还交待金兵不要把他的死讯告知年迈的父母,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留恋。
  赵构在临安登基后,并不知道何栗已殉国,即下诏任命何栗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玉局观使。后得知何栗的死讯,乃赠其开府仪同三司的荣典。
  在《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二”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描述,说当时就有人提出了对这种恩宠的反对意见,认为何栗的主战误国,高宗给予何栗的荣典就被耽搁了。
  但这时从北边回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遗臭万年的秦桧。秦桧是何栗状元及第那年考中的进士,也是在3000人的被掳之列,此时秦桧及其家人徒步2800公里独自回到了朝廷。当时有人怀疑,秦桧一定是做了金人的内奸才得以放回。
  秦桧却把何栗绝食而死的故事讲给了高宗听,高宗下诏说:“栗何忠义!”建炎四年,改赠何栗以大学士,而朝堂上的诸人也无话可说。
  这里值得玩味的是,这里秦桧为什么要把何栗的壮举说出来?他这样的坦白是出于什么心态?在以后秦桧所秉政的许多年里,午夜梦回,他可曾想到过何栗之死?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我们也许会得到秦桧以后一系列行为的出发点,这其中一定包括何栗之死。
  那个记录了何栗之梦的洪迈,其最重要的著作就是《容斋随笔》,他的父亲洪皓官至礼部尚书,1129年奉命出使金国,由于拒绝接受金人所授的官职被扣留十余年。1143年洪皓才回到临安。正是父辈的这种经历,从情感上来说,让洪迈有着对何栗天然的親近感,但以梦来诠释这末世的宰相之路,尽管掩藏了一些暗中的东西,却也是大梦初醒,让何栗从同谋中解脱了出来。
  在数日的绝食之后,何栗已极端虚弱,肉体在恍惚中变得轻盈,仿佛能够浮动在空气之中,浮动在北地的草木气息里,何栗恍惚看见一只翩跹之蝶,在舞动中突然折翅坠地,与广阔的天地融为一体。
  他阖上了眼。再也看不到那个帝国的繁华了。
其他文献
弋舟一  出发,穿过西安城到达高铁站,用了一个多小时。而从西安北到达渑池南,竟然也只用了一个小时。太快了,像是在西安城里走了个来回——每天上班,不就是这么个节奏吗?  同行的阎安感到困惑。不过打了个盹儿的时间,被我叫醒,他一时不能相信我们这就到了。  到了?  没错,到了!  太快了,阎安睡眼惺忪,嘟哝着,怎么会这么快?  是啊,怎么会这么快?  快,其实反映出的,不过是——近。  义马,我们此行
期刊
2014年8月中旬,刚刚办完声势浩大的“第四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我就收到王德威教授的邮件,商量夏志清夏济安书信整理的事,希望我能够协助夏师母王洞女士一起来做这件事。当时我还没有见到这些信件,可还是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了下来。我想能够参与其中,是夏师母和王德威的莫大信任,也是一种缘份,无论如何,我都应该尽力做好。自那以后,我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书信的整理与编注之中。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
期刊
張雄文一  像一只俯冲掠食的老鹰,我随CA4371航班穿透皑皑云端,一头扎入大地,落日余辉正将川西平原广袤的葱碧染成坦荡千里的霞红。苏轼“势若骏马奔平川”的句子骤然滑落心头,犹如铿锵的春雨叩击挺出池塘的一茎莲叶,我却仍然在天与地相接的平川尽处寻找那座山:弯似蛾眉,清若芙蓉,秀如衡岳。  我终究只能将洒落在平原与暮色里的目光讪讪收回——四野空旷,没有山峦突兀的丁点痕迹,眉山更恰当的称谓似乎还是眉州。
期刊
一廖德全  帅立国先生是我景仰的北海老市长,远近闻名的书画艺术家。  先生身高影大,衣着永远整洁如新,腰板永远挺拔如松,银发苍苍,神闲气定;往人群里一站,也用不着谁去介绍,一眼就看得出是一位智慧长者。人前人后叫他“老帅”有之,呼他“帅老”也有之,更多的人还是几十年不改口,一直尊他为“帅市长”。不管怎么称呼,大家相视一笑,心知肚明,先生名副其实就一个“帅”! 而我,作为北海的“老机关”,又是文学、书
期刊
王军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诗译作白话文,可以是:  丈夫服役去了前方,不知日子多么久长。什么时候才能回乡?鸡儿已经进了树窝,夕阳西下暮色茫茫,牛羊成群下了山岗。丈夫服役还在远方,教我如何不去怀想!  丈夫出门前线打仗,不知多久
期刊
周荣池在《节刻》中以温情的方式重新定义着不同节气的意义,他是一位站在生活根子上的本色作家,他的散文描绘着生活于土地上的人,解读着农人对生活的智慧,诠释着人何以承担熬过漫长的日子,诉说着四季轮回以及那些平淡却又踏实的存在。周荣池以在场的言说,个体的疼痛与感知挚诚地書写着故土与生活。“南角墩”是周荣池散文世界的解码口,“四季”是他在《节刻》中坚守的秩序,他始终不曾离开过伫立的南角墩,南角墩的四季轮回绘
期刊
一  我到单位门口张望许久,门房值班的同事才认出我。  我戴了双层口罩,一层蓝色,一层黑色,只要出门上班,我都做最好的防护。  单位的电动门缓缓打开,刚好一个人能通过,我急忙走进去,门又缓缓关上。门房里伸出一个头,摆摆手,让我进去。我认真看,才认出是同事郝姐,她平时穿警服一身的飒爽、干练,今天被一身宽大的白大褂罩住身材,两只大眼睛在厚实的N95白口罩上坚定地张望着。  看到郝姐木然的样子,我有些不
期刊
谢春卉一  司机师傅说到了,车停在酒店门口。一个小个子男人机敏地从大厅跑出来看了看又跑了回去。我们下了车,坐在前面的社区胡主任让我先在车里等着,我又钻回到车里。七八分钟后,她从酒店拿出两张纸来要我签字,我签完后她拿起其中一张返回酒店,另一张则由我自己保管。又过了一会儿,在这幢大楼房的一个小小的侧门前,她递给我一张房卡说,6楼,你自己上去吧,并说有事打电话和挥手告别。  空旷的楼梯回荡着我一步一步拾
期刊
晴朗  加纳除了有“最美海岸线”称号之外,也由于它是一个拥有巨大黄金储量的非洲国家,所以加纳的旧称就是“黄金海岸”。这里号称是遍地黄金,引得无数淘金者前仆后继去淘金。在黄金的璀璨光芒召引下,世界各地的淘金客涌进加纳,在陌生的山丘丛林、草原河畔里,忍受着高温、疲劳、孤独、疾病乃至死亡的折磨和威胁,从事着一项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古老职业——淘金。  外地人给加纳的本地采金行业带来了技术革命。他们带来的挖
期刊
谈骁  2月4日,正月十二。  隔离十四天结束,写了十四天日记。接下来的记录,应该叫“回武汉记”——虽然回武汉还没有时间表。但疫情总会缓解,也许半个月,也许一个月,我终究要踏上回城的路。  昨天下午上吐下泻,一度以为自己感染。后半夜开始,肠胃不适已经大为缓解。一夜虚惊,天快亮时,妻子醒来给小溪换尿片,我告诉她:我好了。她长舒了一口气。这个时候,甚至不能生病。我仔细回想,昨天下午的梨子大概是诱因,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