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高考试题对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考查新背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知识活化,达到融会贯通,贴近学生,集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这给中学历史的教学与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在高三阶段这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与复习呢?
一、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从事高三教学的教师都知道,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其实都离不开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正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但如何以不变应万变?这就要求高三学生对教材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夯实基础,抓住主干,谨记每个知识点。然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部分学生总觉得教材学完了,该记的知识点也已经记住了,然后就不断买各种参考书,做模拟题,苦于题海战术,总觉得做的习题越多掌握得就越全面,越可能在考试中遇到原题,然而在考试成绩出来后会发现这部分学生的成绩相当不理想,有的明明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还是会出错,在高考中遇到原题的几率就更小了。我们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不是教给学生们怎样遇到考试原题,而是教给学生们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而言,历史知识的学习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
二、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考方向
高三学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且复习的课程有很多,作为毕业班的教师应该重视对课程标准、《广西学科指导意见》、《考试说明》的学习和研究,这是历年高考的命题依据,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方向,找准高考的侧重点,对每年都考查的知识点要进行全面深刻的讲解、剖析,对于《考试说明》中没有要求掌握的属于课外阅读的部分,可以大胆舍去,以便节省时间。做每年的高考题也是学生们高考取得好成绩的金钥匙。学生在对历年考试真题研究的同时,要注重对命题切入点的思考,注意所考查的知识点间的衔接和考查方式,分析是考查探究能力还是学科知识的综合素质,是体现学术发展方向还是关注人文精神和素质的考查等等,便于在以后的复习中制定计划和目标。
三、采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复习
再强的理论也要落到实处,高三毕业复习的时间是很短的。怎样合理、科学地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教学与复习呢?对学生来讲,就是要学会阅读教材。教材是其他一切参考书的基础,要先认识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学习价值,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阅读课文目录,形成专题框架结构;阅读专题导语,把握背景线索和学习重点;阅读课前提示,明确知识要点和重点;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阅读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史学争鸣,积极思考,拓展历史思维;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念;阅读历史图片、表格,提高思维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学生看书方法的掌握和落实,要靠教师的指导和督促。要将集体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阶段指导与日常指导相结合,注意示范性和连续性。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对教师课堂复习而言,与其浅“耕”十遍,不如深“挖”一遍。对学生而言,仔仔细细地“深”看一遍,也同样比浮光掠影看十遍强十倍。在备考中“实”是基础,“活”是能力,怎样把教材中的内容掌握的灵活,在考试中得心应手,需要对不同专题的模块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教材学完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组建基础知识网,把每章的概念、定义、历史事件、时间等像线一样串下来,然后再章与章间进行连接,把相关的知识点也都罗列下来,使之成为巨大的知识网,这样在回答问答题时就不至于漏掉知识点。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同时,还要加上相关的习题练习,用于巩固所掌握的知识点。
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强化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进入高三,习题铺天盖地,务必从严科学训练。要严格按照高考时间和要求对学生们进行模拟考试,考试中所选的题目要“精”,要求能突出主干知识,便于知识点间的衔接,符合考试说明中四项能力考核目标。考试后要注意对试卷进行规范讲评,要给学生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何构思答题要点,如何联系现实,如何体现答题规范,不出技术性错误。 注意试题讲评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坚持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明,陈虹.历史教学情境设置的时机选择[J].中学历史教学,2010(10).
[2] 陈杰.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的使用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2010(5).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从事高三教学的教师都知道,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其实都离不开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正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但如何以不变应万变?这就要求高三学生对教材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夯实基础,抓住主干,谨记每个知识点。然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部分学生总觉得教材学完了,该记的知识点也已经记住了,然后就不断买各种参考书,做模拟题,苦于题海战术,总觉得做的习题越多掌握得就越全面,越可能在考试中遇到原题,然而在考试成绩出来后会发现这部分学生的成绩相当不理想,有的明明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还是会出错,在高考中遇到原题的几率就更小了。我们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不是教给学生们怎样遇到考试原题,而是教给学生们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而言,历史知识的学习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
二、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考方向
高三学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且复习的课程有很多,作为毕业班的教师应该重视对课程标准、《广西学科指导意见》、《考试说明》的学习和研究,这是历年高考的命题依据,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方向,找准高考的侧重点,对每年都考查的知识点要进行全面深刻的讲解、剖析,对于《考试说明》中没有要求掌握的属于课外阅读的部分,可以大胆舍去,以便节省时间。做每年的高考题也是学生们高考取得好成绩的金钥匙。学生在对历年考试真题研究的同时,要注重对命题切入点的思考,注意所考查的知识点间的衔接和考查方式,分析是考查探究能力还是学科知识的综合素质,是体现学术发展方向还是关注人文精神和素质的考查等等,便于在以后的复习中制定计划和目标。
三、采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复习
再强的理论也要落到实处,高三毕业复习的时间是很短的。怎样合理、科学地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教学与复习呢?对学生来讲,就是要学会阅读教材。教材是其他一切参考书的基础,要先认识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学习价值,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阅读课文目录,形成专题框架结构;阅读专题导语,把握背景线索和学习重点;阅读课前提示,明确知识要点和重点;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阅读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史学争鸣,积极思考,拓展历史思维;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念;阅读历史图片、表格,提高思维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学生看书方法的掌握和落实,要靠教师的指导和督促。要将集体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阶段指导与日常指导相结合,注意示范性和连续性。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对教师课堂复习而言,与其浅“耕”十遍,不如深“挖”一遍。对学生而言,仔仔细细地“深”看一遍,也同样比浮光掠影看十遍强十倍。在备考中“实”是基础,“活”是能力,怎样把教材中的内容掌握的灵活,在考试中得心应手,需要对不同专题的模块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教材学完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组建基础知识网,把每章的概念、定义、历史事件、时间等像线一样串下来,然后再章与章间进行连接,把相关的知识点也都罗列下来,使之成为巨大的知识网,这样在回答问答题时就不至于漏掉知识点。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同时,还要加上相关的习题练习,用于巩固所掌握的知识点。
复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强化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进入高三,习题铺天盖地,务必从严科学训练。要严格按照高考时间和要求对学生们进行模拟考试,考试中所选的题目要“精”,要求能突出主干知识,便于知识点间的衔接,符合考试说明中四项能力考核目标。考试后要注意对试卷进行规范讲评,要给学生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何构思答题要点,如何联系现实,如何体现答题规范,不出技术性错误。 注意试题讲评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坚持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明,陈虹.历史教学情境设置的时机选择[J].中学历史教学,2010(10).
[2] 陈杰.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的使用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2010(5).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