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行的职业中专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小说。好的小说都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所以,学会欣赏小说是上好小说课的重要途径。而欣赏是一种纯精神的活动,因为艺术的东西它诉诸人的情感世界,用美去陶冶人的灵魂,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的生活品位和道德水准。为了更好地让课文中的小说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的职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学。
一、让学生认识小说
小说有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即用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种社会生活包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小说作品有重要的几个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等,其中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欣赏小说就是欣赏小说中的人物,这个人物之所以有欣赏之处,是因为这个人物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因而,动态的、独特的个性又是人物的灵魂。
二、引导学生进入小说
好的小说都善于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波澜起伏的情节、刻画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个性。所有这些不外乎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实现的。让学生进入小说,就是引导学生接近小说中的人物,分辨人物的外形,分析人物的语言,观察人物的行为,审察人物的内心。
1.怎样看人物的外形。“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在《林黛玉进贾府》里,通过宝玉眼中的黛玉间接地对黛玉的外貌进行了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眉”“目”,这“喜”“愁”,这“泪”“喘”,把一个身世凄凉、体弱多病的“神仙似的妹妹”跃然纸上。
2.怎样听其音。“言如其人”,如孙梨的《荷花淀》里,水生与其媳妇的对话就非常简练传神,当水生说出自己要到部队上去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公推我为代表,回来和家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他只说了两句:‘千斤重担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不多的语言,把女人依恋丈夫的温柔和对丈夫的支持全都表现了出来,也衬托出了水生在国难当头,不计儿女情长的好男儿气概。欣赏小说作品时,应注意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性格的人物会说不同的话,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明快直率。只要仔细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描写,就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怎样观其行。除了外貌描寫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更能直观生动地展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在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有一段描写:刽子手“见老栓不敢去接人血馒头,便抢过灯笼,扯下灯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另一手抓过洋钱,捏了捏,扬长地走了”。这里的“抢”“扯”“塞”“抓”“捏”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把一个以杀人为职业的冷酷、残暴、贪婪的刽子手的个性表露无遗。所以学习时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描写,去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怎样审其心。在小说作品中,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可以起到直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在小说里,作者可把笔锋直接插入主人公的内心,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如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作者在开头就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马蒂尔德的内心,作者连续写了马蒂尔德的七个梦想,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表现了她追求享乐、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心理。这大量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充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必然联系。小说悲剧的结局,正是马蒂尔德性格发展的必然。
三、留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在通常情况下,作者为了介绍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会花一定的笔墨,去进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如鲁迅在《药》的开篇写道:“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兰的天……”在写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含蓄交代。在后一部分写道:“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边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这看似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实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有些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心情,突出人物个性。所以,欣赏小说作品一定要结合环境描写,否则就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人物,把握主题,进入欣赏的最高境界。
欣赏小说,是一个复杂的纯精神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当作品中人物个性的某个方面与自己个性的某个方面相吻合,或者人物的言行符合自己的审美需求时,我们就不由自主地去关心某个人物的命运。当学生与作品中人物合二为一,与作者的情感倾向高度一致时,他们就与作品产生了共鸣。共鸣不仅是欣赏的最高境界,也标志着我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一、让学生认识小说
小说有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即用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种社会生活包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小说作品有重要的几个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等,其中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欣赏小说就是欣赏小说中的人物,这个人物之所以有欣赏之处,是因为这个人物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因而,动态的、独特的个性又是人物的灵魂。
二、引导学生进入小说
好的小说都善于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波澜起伏的情节、刻画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个性。所有这些不外乎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实现的。让学生进入小说,就是引导学生接近小说中的人物,分辨人物的外形,分析人物的语言,观察人物的行为,审察人物的内心。
1.怎样看人物的外形。“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在《林黛玉进贾府》里,通过宝玉眼中的黛玉间接地对黛玉的外貌进行了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眉”“目”,这“喜”“愁”,这“泪”“喘”,把一个身世凄凉、体弱多病的“神仙似的妹妹”跃然纸上。
2.怎样听其音。“言如其人”,如孙梨的《荷花淀》里,水生与其媳妇的对话就非常简练传神,当水生说出自己要到部队上去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公推我为代表,回来和家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他只说了两句:‘千斤重担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不多的语言,把女人依恋丈夫的温柔和对丈夫的支持全都表现了出来,也衬托出了水生在国难当头,不计儿女情长的好男儿气概。欣赏小说作品时,应注意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性格的人物会说不同的话,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明快直率。只要仔细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描写,就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怎样观其行。除了外貌描寫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更能直观生动地展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在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有一段描写:刽子手“见老栓不敢去接人血馒头,便抢过灯笼,扯下灯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另一手抓过洋钱,捏了捏,扬长地走了”。这里的“抢”“扯”“塞”“抓”“捏”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把一个以杀人为职业的冷酷、残暴、贪婪的刽子手的个性表露无遗。所以学习时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描写,去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怎样审其心。在小说作品中,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可以起到直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在小说里,作者可把笔锋直接插入主人公的内心,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如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作者在开头就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马蒂尔德的内心,作者连续写了马蒂尔德的七个梦想,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表现了她追求享乐、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心理。这大量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充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必然联系。小说悲剧的结局,正是马蒂尔德性格发展的必然。
三、留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在通常情况下,作者为了介绍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会花一定的笔墨,去进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如鲁迅在《药》的开篇写道:“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兰的天……”在写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含蓄交代。在后一部分写道:“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边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这看似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实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有些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心情,突出人物个性。所以,欣赏小说作品一定要结合环境描写,否则就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人物,把握主题,进入欣赏的最高境界。
欣赏小说,是一个复杂的纯精神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当作品中人物个性的某个方面与自己个性的某个方面相吻合,或者人物的言行符合自己的审美需求时,我们就不由自主地去关心某个人物的命运。当学生与作品中人物合二为一,与作者的情感倾向高度一致时,他们就与作品产生了共鸣。共鸣不仅是欣赏的最高境界,也标志着我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