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短杂文小辑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d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赛克
  王 景
   某档综艺节目里,一位女士讲述她的奋斗经历,听起来十分励志:她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21岁经商失败欠下210万元巨债。但她没有气馁,如今公司办得红红火火……
   “我相信只要努力,所有人都有机会成功!”她的话引得一片掌声。然而21岁就欠下210万元的债,细思难解。普通人家能借来这么多钱吗?
   许多奋斗故事里,常常有类似的破绽。其实说自己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作为基础,并不会抹杀个人努力的重要性。然而为了“感染力”,便给那些条件打上“马赛克”,反而弄巧成拙,让人怀疑其整个经历的真实性。
  阳光不锈
  彭懿轩
   一位著名的诗人最近思路打不开,怎么也冲不出思想的牢笼,于是想到外面寻找灵感。
   这一天,他到乡间野外散步,阳光下,忽然远远看见一块牌子掩映在树林里,上书四个大字特別醒目“阳光不锈”,诗人当场呆住,心想,这是多么有寓意的词语,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到的。
   于是,他非常想拜访一下书写这个精辟之极的词语的高人。等他走近这块牌子,发现被树丛挡住的那部分牌子写着“钢制品厂”。
   在确定你知道的是真实的之前,不要过早地做出你的任何决定。
  乐工画家
  刘 墉
   只有时刻观察、思索的艺术家,才能有最深入的表现。
   宋代的名画家翟院深,据说曾在官府担任击鼓的乐工。
   有一天太守请乐队在府里演奏,翟院深打鼓打到一半,突然停住,并仰面看天,使得乐曲大乱。太守十分不悦地问他原因,翟院深回报:“当我在击鼓时,突然看见一片淡淡的孤云从天际飞过,非常可爱,心想把它画下来,所以把击鼓这件事给忘了。”
  过桥洞
  赵元波
   一条河上有座石拱桥,河面不宽,往来的船只很多。
   有一天,有艘船要过桥洞。船上装满了稻草,捆得很结实,但装得多了点,稻草比桥洞还高,船过不去了。船夫只好停船想办法,可后面的船也要过桥洞,船上的人大声嚷嚷,催得急。
   有人给船夫出主意说,把捆稻草的绳子解开,拿掉一点稻草,等船过了桥洞,再把稻草装上就行了。问题是,绳子一解开,船上的稻草就完全散开了,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河里,这个办法显然行不通。船夫正着急,只听岸上有个孩子说:“压几块石头就好啦!”
   船夫一听,赶紧跳上岸,搬了几块石头放到自己的船上,船重了一些,吃水就深了,船往下沉了一点,稻草的高度就低于桥洞的高度,船顺利地过了桥洞。
   有时候看似是“减”的问题,用“加”更好解决。跳脱常规,逆向思维,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古典爱情
  王国华
   山西民歌《圪梁梁》中,两个年轻人遥望谈情,歌中唱道:“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那个)扬名的二啦妹妹……哥哥我在(那)圪梁梁上(呀)妹妹你在(那)沟,心事你要是对了妹子你就摆摆手。”
   而张惠妹翻唱的《站在高岗上》(最早为1957年上映的电影《阿里山之莺》的插曲)与此异曲同工,只是背景由黄土高坡换成了海岛山岭:“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呀喂……我站在高岗上远处望,那一片绿波海茫茫;你站在高岗上向下望,是谁在对你声声唱。”
   农耕社会这种恋爱方式多有诗意啊!山把人放小了,像两只蚂蚁。天地之间,只有小小的你和我。
  线上偶像包袱
  李雪琪
   “偶像包袱”起初是指明星们在活动或节目中为了维持他们的人设一直端着,不接地气。现在这个词也可用在普通人身上,这些“偶像包袱”重的人基本上都条件优越。而“线上偶像包袱”则不同,不仅仅存在于那些高冷的人身上,而是很多人的“通病”。
   “线上偶像包袱”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形象,从头像到照片、文字再到评论都要精心打磨。头像一定会选一张足够吸引人的图片,要体现出自己的品味;原创的朋友圈文字必须要有深度,看到文章想要转发时,会再三思考,到底符不符合自己的人设?发完朋友圈之后,一分钟刷新三次,如果五分钟之内没有评论,或者有负面的评论,会立刻删掉这条朋友圈状态,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它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他们还会不定时地查看自己以前的言论,一旦觉得不合适,会立刻删掉以保持自己的人设。
   有些网络社交平台中有三天可见、半年可见等选项,想必也是为了“线上偶像包袱”重的人而准备的。
  低垂之果
  陆勇强
   在杭州远郊,有一处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曰龙门古镇。镇内居民大都姓孙,为吴大帝孙权后裔。一千多年后,这里已难觅帝王遗风。普普通通的日子,平平淡淡的生活,在江南众多古镇之中,没被彻底商业化,算是笃定的那种。
   一个家族总是遵循着“盛极而衰”“衰极中兴”的亘古道理,以上百年甚至千年的时间轮回,演绎着人间的荣耀和落寞,经历着人间烟火的熏陶和浸淫,于是有了喜怒和哀乐。
   有人把这一切称之为“低垂之果理论”。意思是说,一棵果树在春天开花结果,在秋天果子成熟,果子压弯了树枝,我们就非常容易采摘到成熟的果子,等到果子全部采摘完后,树枝又恢复如初,我们就很难攀缘到树枝了,这就需要等待下一个年份的春华秋实。
   用“低垂之果理论”来观察一个家族的盛衰,就会洞悉家族的盛衰之源,要让一棵果树在一个时间轮回中再结出丰硕的果子,除了风调雨顺之外,还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这是一种“偶然”和“必然”的结合,它需要用时间来酿造,从某种意义上说,该来的必然会来。
  领跑者
  兰 溪
   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每天“微信运动”前几名很稳定,那几位领跑者都在五十岁上下。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在为事业打拼的过程中,目睹过“战友”因为健康问题,一切归零,因而格外怕失去眼前的幸福;另一类则是“三高”病人,他们锻炼身体的意愿强于常人。
   相形之下,很多年轻的朋友,偶尔有所感悟,一段时间内走出了日均两万步左右的佳绩,但没过多久,步数就会回归到较低的数字。
   纸上得来终究浅,不同的生活态度往往来源于各自的人生实践。明白道理和身体力行之间,隔着阅历。
其他文献
读闲书读到白居易的诗句“扪腹起盥漱,下阶振衣裳”,不由得心里咯噔了一下,记得苏东坡也写过“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的诗句,就觉得“扪腹”这个动作太有意思了。   扪腹,是很形象的字眼,酒足饭饱后摩挲着腆起的腹部,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还有一点可爱的憨态。白居易摸着肚子起身,是去洗漱正冠,推杯送盏间难免放诞,下席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恢复官员的一本正经和文人的道貌岸然;相比之下,苏东坡更散淡
期刊
良好的環境’”等十五则
期刊
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怕是其一。人生在世,谁敢拍着胸脯说,我从来没有害怕过?   于我而言,有诸多的怕。小时候怕鬼。都说世界上没有鬼,还是怕。听了太多的鬼故事,鬼的形象已在心里扎了根:白臉红舌头,穿着一身白孝衣,走起路来脚不沾地,忽悠忽悠地飘行。晚上走夜路,就怕遇见鬼,黑黢黢的,听见身边有哗啦哗啦的声响,头发丝就奓起来,心脏仿佛要跳出口。这个时候,按大人教的,赶紧用手
期刊
悬疑网剧《隐秘的角落》成为近期口碑最好的国产剧,也是历年来口碑最好的国产悬疑剧之一。单纯从制作层面上看,《隐秘的角落》的确体现出了电影质感,无论是美术、摄影、构图、打光、配乐还是细节,都有不少可以让人细细咂摸的地方。   该剧改编自紫金陈的悬疑小说《坏小孩》。小说讲述的是三个小孩无意间撞见一起杀人事件后,开始敲诈勒索、“买凶杀人”,并以精心策划的谎言骗过所有人。《坏小孩》出版时曾引发不小的讨论,
期刊
最近,有个概念在年轻人中流行了起来——“云自在”。很多人对此或多或少有过切身经历:在视频博主的作品里放下浮躁、游离在乡间,“体验一把不属于自己的安宁”;工作之余看看慢综艺,暂别快节奏的生活,沉浸于“生活在别处”的田园牧歌;周末刷刷直播,在“民谣+远方”的诗意里,享受一段惬意时光……在屏幕里体验自在人生,在云端畅想别样生活,或许就是“云自在”的本意。   别样的生活,总是令人向往,甚至给人以慰藉的
期刊
这是年脚之下网上线下激起的一点不大不小的波澜,一所学校对学子们的“诸多不端”进行了“最严通报”。通报什么呢?比如少男少女“眉来眼去”。这个“眉来眼去”,立即引起了网友的质疑,“眉来眼去”怎么“定义”,又何以“定性”?“证据”何在?又是谁“举报”的?总之非议颇多——其实这个“硬核通报”,并不止于一个说不清的“眉来眼去”,还是“哈欠”“搓手”,以及“将羽绒服放腿上”等等林林总总。这个“通报”,引出了坊
期刊
7月1日晚上七点多,中山市横栏专职消防队接到119指挥中心警情称:某出租屋内,一名男童被卡在6楼阳台防盗网,随时可能坠落。消防员火速赶往现场后,没看到男童的身影,反而看到一名年轻男子坐在6楼窗外,神色疲倦。   原来,这名男子姓贾,今年27岁,广西柳州人。事发当时,小贾正和几个朋友在附近大排档吃饭,突然发现附近出租屋有一名年约3岁的男童被卡在防盗网上,胸口以下悬空,双手紧紧抓住防盗网,情况危急。小
期刊
55颗北斗卫星,织成一张“天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如果庄子看到这个信息,可能要皱皱眉头。因为他推崇的是“无用之用”。大树因为有用,才被砍伐下来做成房梁,没有用的樹木,才能自由生长,享其天年。   如果孔子看了这个消息,估计会很欣慰,老者、壮者、幼者,他都希望能安排得明明白白,每个人都能施展所长,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位置,这不就是选贤与能、人得其所的大同社会吗?   中国传统社会中,多数时候都是
期刊
我的第一个家在老西门离文庙十来分钟之遥的梦花街。街上一座“过街楼”,横跨小街搭建。外婆总是拎上一把靠背竹椅,抱着我在过街楼下乘凉。这个“洞”遮阳蔽日,又有徐徐的穿堂风,加上蒲扇摇啊摇,真是清凉之所。   当大人们拿张“夜报”谈山海经时,离过街楼十几米远的街面房小窗口,传出一声声响亮的招呼:“38号老陆,有电话!”于是,另一个声音,从亭子间上的老虎窗,或石库门里的小天井弹回來:“哦,来了来了!” 
期刊
坐同事小曾的顺风车。小曾说,去年他的车子喇叭坏了,一直忙着没空去修。将就着对付了一段时间,因为车上没有喇叭,他开车越来越有耐心,路上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不住地克制情绪,实在没办法时便把车速放慢再放慢。一年下来,蓦然回首,居然发现自己好像不再是个急性子了,患了多年的“路怒症”也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小曾又说,今年,他抽个空,去把汽车喇叭修好了。几个月过去,他感觉自己的脾气又慢慢地急躁起来了。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