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两通手札成就一段缘分,是我万没想到的。近10年来,我以一个藏家而非专业学者的角度,关注着手札的作者李鸿谟,期许能发现些什么。2012年末,似有所感,草成千字短文,斗胆寄给贵刊。之后,贵刊编辑在电话中的一番明示和指教,让我换了一个视角,重新释读出手札的原文,并就李鸿谟的书法艺术成就有了浅显的拙见。同时,我也弥补了没有李鸿谟故居建筑外景图片的遗憾。想起这些,就觉得自己离所要发现的“李鸿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好在我生活在冰城,还有机会去拾起散落的记忆。
外交官写书法
2008年4月,我在某报刊登了《滨江道尹李鸿谟手札》一文,披露李鸿谟除道台官位之外的书法家身份。同年10月31日该报又有报道,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南七道街的《滨江道尹李鸿谟故居藏身闹市》。李鸿谟故居是目前哈尔滨市中心区范围内发现的除马忠骏故居之外的名人故居。哈尔滨的市民惊奇地发现,冰城又多了一处值得炫耀的近现代建筑亮点。
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地方史研究的深入,李鸿谟的生平事迹逐渐被挖掘出来并披露于世,李鸿谟这个在哈尔滨及黑龙江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有过重大贡献的地方长官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相关学术成果陆续出版发表。同时,民间也自发形成了一股“李鸿谟文物发现热潮”。而李鸿谟书法手札的最先披露,无疑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李鸿谟。我收藏的两通书法手札,也是已知公开发表的李鸿谟的书法作品。
大约是10年前,在哈尔滨一家古玩城购民国年间潘龄皋作后记的《胡大川幻想诗》石印本,在其后,就附有两通纸本书法手札。一通“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以下简称手札一)署款:“鸿谟”,钤“李鸿谟印”,篆书阴文;另一通“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窥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以下简称手札二)署款:“谟书”,钤印同上。
因为李鸿谟的名字比较陌生,所以得到这两通书法手札时并未在意。之后,在查阅资料时,才知道李鸿谟生于1870年,字虞臣,山东牟平解甲庄人。曾入京师同文馆俄文馆学习《万国公法》及外交交涉办法,之后作为政府官派的第一届出国留学生,到俄国圣彼得堡留学,是较早的科班出身的外交官。1910年,李鸿谟接任于驷兴,任黑龙江铁路交涉局总办。1914年,是李鸿谟仕途的巅峰,其身兼哈尔滨交涉员、吉林铁路交涉局总办、滨江道尹。经研究、考证,可以确认这两通手札确为滨江道尹李鸿谟晚年所书,是书录孙过庭《书谱》卷中的两段内容。
从书迹看,李鸿谟的书法得力于“二王”,对孙过庭的草书用功极深,直追风神,而且醉心、沉迷于《书谱》。手札一阐释的是“篆隶草章”各呈美姿之要,而接下来《书谱》中的内容:“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虽然在手札中没有书录,但凛、温、鼓、和四字,想必也是李鸿谟倾心的书之妙谛。手札二,也契合了李鸿谟晚年学书体悟。借用孙过庭《书谱》中的一句“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可以深切体悟到李鸿谟在点画腾挪间赋予书之真性情,而展示的却是“形质”的高妙。
李鸿谟的书法在当时就赫赫有名,可惜,其存世的作品鲜见。据介绍,李鸿谟书写的中堂《兰亭集序》,在当时已一字千金。达官显贵富商大贾,都以拥有李老先生的书法为荣。据李氏后人介绍,李鸿谟性格豪爽,晚年以教孙儿书法为乐。可谓逸趣陶然,人生快哉!
道尹是个啥官
道尹为民国时期的官名。民国三年(1914年)5月,袁世凯公布省、道、县官制,分一省为数道,全国共93道,改各省观察使为道尹,管理所辖各县行政事务,隶属省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6月,北洋政府内务部通令废道尹,裁撤道尹。据史料记载,李鸿谟1910年曾任黑龙江全省铁路交涉局总办,1914年9月至1915年3月,任吉林省西北路道道尹;1916年3月至1917年11月,再任滨江道尹。
光绪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年(1898年至1913年),黑龙江全省交涉总局隶属于黑龙江将军衙门,是掌管全省中外交涉事务的行政机关。中东铁路修筑事起,黑龙江省地方中外交涉之事增多。光绪二十三年初,于省城设黑龙江全省交涉处,专司交涉。庚子之乱后,俄兵驱境,交涉事务日渐繁多。呼兰、墨尔根两城先后设置交涉分局。在哈尔滨期间,李鸿谟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国家利益。
1911年10月到1912年7月,李鸿谟与俄方达聂耳进行了艰苦谈判,最终与俄改定了木材采伐合同,划清了伐木界限、签订了《增订中东铁路公司在江省指明地段砍备应用木植之副合同》。据了解,哈尔滨开埠第一个行政机构——滨江关道(亦称哈尔滨关道)于1905年设立在傅家甸(今道外区),为中级地方政权机关。其行政首领为道尹,由省行政长官呈国务总理、大总统委任,掌理该道政务,并可依法发布关道的单行章程,受省行政长官的委任或命令,监督财政、司法以及铁路交涉,节制调遣驻道内的巡防、警备队等事宜。该道尹有委任本公署职员及对辖区内的县知事监督权。其内部组织机构有内务、外交、财政、实业四科,公署设有卫队。滨江道尹公署成立初期下辖10县。滨江道尹公署撤销后,成立滨江市政筹备处。
散落民间的李鸿谟书迹十分罕见。这两通书法手札,片纸虽薄,却沧桑尽染。斯人已逝,书迹尚存。这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值得珍存的文化符号。
路过:造访李鸿谟故居
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我从位于道外区北二十道街的道台府,穿行到靖宇大街上。漫步在有近百年历史的老街上,当代的市井繁荣,让淹没在喧嚣尘世、散落可见的一幢幢现代巴洛克建筑独标风骨。想想城市的变迁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人所带给你的故事,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
哈尔滨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其文物特点是近现代代表性建筑较多,近现代重要史迹偏少,而名人故居尤为罕见。19世纪末,面包石铺就的靖宇大街上,名流、政客、商贾云集。旧制官员李鸿谟隐退后,也同样懂得享受生活。《老街漫步》记载,靖宇街324-330号的二层楼房为原滨江道尹李鸿谟的故居,始建于1935年,人称“李家公馆”。用当代人的眼光看,这是典型的中华巴洛克建筑,传统的中式牡丹、葡萄等图案与欧式的立柱和檐口相得益彰。当年李鸿谟一家及亲属、账房和佣人等十多口人住在这里,除李家住房外,还有客房、佣人房、车库等,房间里设施完备,安有自来水和电话。
闲暇时,李鸿谟与故交旧友诗书唱和,与宋小廉、马忠骏等喝茶叙旧。每年春节期间,艺人们到李公馆门前献艺,李鸿谟都会观看艺人们的表演,抛下大把赏钱。据记载,李鸿谟就在这里度过自己的晚年,1943年在此谢世。
漫步老街,回望一眼在风雪中伫立的“李家公馆”,我暗想,有关李鸿谟精彩人生的故事还将被人续写,你一定能读到。
旅行笔记
历史的记忆,散落于零零散散的遗存之物,只待有缘人慧眼相识。哈尔滨收藏者王金辉即是这样一位有缘人,也有着这样一双慧眼。之于李鸿谟,他是“伯乐”,正因他孜孜不倦的研究,才得以让早已被遗忘的历史人物被今人所知。而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您是否也准备好了呢?
外交官写书法
2008年4月,我在某报刊登了《滨江道尹李鸿谟手札》一文,披露李鸿谟除道台官位之外的书法家身份。同年10月31日该报又有报道,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南七道街的《滨江道尹李鸿谟故居藏身闹市》。李鸿谟故居是目前哈尔滨市中心区范围内发现的除马忠骏故居之外的名人故居。哈尔滨的市民惊奇地发现,冰城又多了一处值得炫耀的近现代建筑亮点。
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地方史研究的深入,李鸿谟的生平事迹逐渐被挖掘出来并披露于世,李鸿谟这个在哈尔滨及黑龙江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有过重大贡献的地方长官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相关学术成果陆续出版发表。同时,民间也自发形成了一股“李鸿谟文物发现热潮”。而李鸿谟书法手札的最先披露,无疑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李鸿谟。我收藏的两通书法手札,也是已知公开发表的李鸿谟的书法作品。
大约是10年前,在哈尔滨一家古玩城购民国年间潘龄皋作后记的《胡大川幻想诗》石印本,在其后,就附有两通纸本书法手札。一通“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以下简称手札一)署款:“鸿谟”,钤“李鸿谟印”,篆书阴文;另一通“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窥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以下简称手札二)署款:“谟书”,钤印同上。
因为李鸿谟的名字比较陌生,所以得到这两通书法手札时并未在意。之后,在查阅资料时,才知道李鸿谟生于1870年,字虞臣,山东牟平解甲庄人。曾入京师同文馆俄文馆学习《万国公法》及外交交涉办法,之后作为政府官派的第一届出国留学生,到俄国圣彼得堡留学,是较早的科班出身的外交官。1910年,李鸿谟接任于驷兴,任黑龙江铁路交涉局总办。1914年,是李鸿谟仕途的巅峰,其身兼哈尔滨交涉员、吉林铁路交涉局总办、滨江道尹。经研究、考证,可以确认这两通手札确为滨江道尹李鸿谟晚年所书,是书录孙过庭《书谱》卷中的两段内容。
从书迹看,李鸿谟的书法得力于“二王”,对孙过庭的草书用功极深,直追风神,而且醉心、沉迷于《书谱》。手札一阐释的是“篆隶草章”各呈美姿之要,而接下来《书谱》中的内容:“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虽然在手札中没有书录,但凛、温、鼓、和四字,想必也是李鸿谟倾心的书之妙谛。手札二,也契合了李鸿谟晚年学书体悟。借用孙过庭《书谱》中的一句“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可以深切体悟到李鸿谟在点画腾挪间赋予书之真性情,而展示的却是“形质”的高妙。
李鸿谟的书法在当时就赫赫有名,可惜,其存世的作品鲜见。据介绍,李鸿谟书写的中堂《兰亭集序》,在当时已一字千金。达官显贵富商大贾,都以拥有李老先生的书法为荣。据李氏后人介绍,李鸿谟性格豪爽,晚年以教孙儿书法为乐。可谓逸趣陶然,人生快哉!
道尹是个啥官
道尹为民国时期的官名。民国三年(1914年)5月,袁世凯公布省、道、县官制,分一省为数道,全国共93道,改各省观察使为道尹,管理所辖各县行政事务,隶属省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6月,北洋政府内务部通令废道尹,裁撤道尹。据史料记载,李鸿谟1910年曾任黑龙江全省铁路交涉局总办,1914年9月至1915年3月,任吉林省西北路道道尹;1916年3月至1917年11月,再任滨江道尹。
光绪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年(1898年至1913年),黑龙江全省交涉总局隶属于黑龙江将军衙门,是掌管全省中外交涉事务的行政机关。中东铁路修筑事起,黑龙江省地方中外交涉之事增多。光绪二十三年初,于省城设黑龙江全省交涉处,专司交涉。庚子之乱后,俄兵驱境,交涉事务日渐繁多。呼兰、墨尔根两城先后设置交涉分局。在哈尔滨期间,李鸿谟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国家利益。
1911年10月到1912年7月,李鸿谟与俄方达聂耳进行了艰苦谈判,最终与俄改定了木材采伐合同,划清了伐木界限、签订了《增订中东铁路公司在江省指明地段砍备应用木植之副合同》。据了解,哈尔滨开埠第一个行政机构——滨江关道(亦称哈尔滨关道)于1905年设立在傅家甸(今道外区),为中级地方政权机关。其行政首领为道尹,由省行政长官呈国务总理、大总统委任,掌理该道政务,并可依法发布关道的单行章程,受省行政长官的委任或命令,监督财政、司法以及铁路交涉,节制调遣驻道内的巡防、警备队等事宜。该道尹有委任本公署职员及对辖区内的县知事监督权。其内部组织机构有内务、外交、财政、实业四科,公署设有卫队。滨江道尹公署成立初期下辖10县。滨江道尹公署撤销后,成立滨江市政筹备处。
散落民间的李鸿谟书迹十分罕见。这两通书法手札,片纸虽薄,却沧桑尽染。斯人已逝,书迹尚存。这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值得珍存的文化符号。
路过:造访李鸿谟故居
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我从位于道外区北二十道街的道台府,穿行到靖宇大街上。漫步在有近百年历史的老街上,当代的市井繁荣,让淹没在喧嚣尘世、散落可见的一幢幢现代巴洛克建筑独标风骨。想想城市的变迁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人所带给你的故事,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
哈尔滨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其文物特点是近现代代表性建筑较多,近现代重要史迹偏少,而名人故居尤为罕见。19世纪末,面包石铺就的靖宇大街上,名流、政客、商贾云集。旧制官员李鸿谟隐退后,也同样懂得享受生活。《老街漫步》记载,靖宇街324-330号的二层楼房为原滨江道尹李鸿谟的故居,始建于1935年,人称“李家公馆”。用当代人的眼光看,这是典型的中华巴洛克建筑,传统的中式牡丹、葡萄等图案与欧式的立柱和檐口相得益彰。当年李鸿谟一家及亲属、账房和佣人等十多口人住在这里,除李家住房外,还有客房、佣人房、车库等,房间里设施完备,安有自来水和电话。
闲暇时,李鸿谟与故交旧友诗书唱和,与宋小廉、马忠骏等喝茶叙旧。每年春节期间,艺人们到李公馆门前献艺,李鸿谟都会观看艺人们的表演,抛下大把赏钱。据记载,李鸿谟就在这里度过自己的晚年,1943年在此谢世。
漫步老街,回望一眼在风雪中伫立的“李家公馆”,我暗想,有关李鸿谟精彩人生的故事还将被人续写,你一定能读到。
旅行笔记
历史的记忆,散落于零零散散的遗存之物,只待有缘人慧眼相识。哈尔滨收藏者王金辉即是这样一位有缘人,也有着这样一双慧眼。之于李鸿谟,他是“伯乐”,正因他孜孜不倦的研究,才得以让早已被遗忘的历史人物被今人所知。而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您是否也准备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