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圣手张炳厚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ng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名贯京华,被誉为“当代中医圣手”。普天下被他治好的病人有多少?别人数不清,他自己也难以记得,只有天知道!每每他在国内演讲,还是出海讲学,都会博得医学界人士的掌声与称道……
  他的论文专著《中医内科概要及形象图解》、《中成药入门及形象图解》早由日本东洋医学临床出版社出版;有60多篇单项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他的“益胃通宁机理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北京市和国家科技成果奖;他的学术思想、临床技术经验是继我国中医前贤之后的又一位集大成者……
  他叫张炳厚,曾任北京中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现任北京中医大学客座教授、方剂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国家第二、三批中医药继承工作专家,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杂志副总编辑,中国老教授学会医学委员会常委。
  2009年岁初,笔者走近他,了解到神医背后的足迹……
  1937年,张炳厚出生于北京房山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南开大学毕业,是我党的一位地下工作者,1948年被捕于北京良乡,后被敌人杀害于房山;他的大哥是八路军的一位参谋长,解放后当过通讯兵部的研究室主任;二哥是朝鲜战场上的一位志愿军战士,归国后做了一名人民教师;他的嫂嫂也是一位军人,退伍后在地方当过区委书记。张炳厚从小受家庭影响,当过儿童团长、曾为八路军放哨、送水送鸡蛋……
  如此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对张炳厚的思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要是听到谁说共产党不好,准会跟他急!……”
  中学时一次次意外的事故,使张炳厚走上了从医之路。一次上体育课,他在双杠上练倒立,一不小心胳膊没撑住栽了下来,造成了严重的脑震荡。石景山一位老中医只扎了两次针便使他病痛痊愈!这让张炳厚非常感激和惊讶,并由此对中医产生了兴趣。高中毕业考大学时,他毅然报考了北京中医学院,结果天随人愿一举考中!
  志向与目的使张炳厚在校学习刻苦而又认真,再加上天生聪明、悟性过人,他的中医学得很不错!每逢寒暑假回村,他看好了不少老乡的病,老乡们有的请他吃饭,还有的给他买酒喝,这使他感到欣慰。有一件事张炳厚至今还记得很清楚:他的家乡有一位女孩被诊断为“石女”,几次婚姻均因此告吹。女孩与家长十分苦闷。张炳厚为其司药治疗,调理身体,临走时给她开了药方。结果女孩回家误用了比方子大十倍的麝香,痛得在炕上直打滚,但却意外地治好了病。后来女孩不仅结了婚,还生了孩子。这件事给了张炳厚一个启示:“中医用量不传之秘”。同时,更增添了他对中医学的兴趣和热爱。
  张炳厚的这种兴趣和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为一种执着的追求与探索。张炳厚大学毕业后去新疆“下过乡”,后来回北京工作,其间他任过多种职务,有技术方面的,也有行政方面的。但是,无论职务怎样变化,他对中医学的热爱、探索始终不渝。
  在新疆,他呆了15年。15年中,他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去树林读书,背药方,无论是天气寒暑、还是文革动乱,始终不变;白天,他为病人看病,夜里,一两点钟了,他屋里的灯光仍然通亮。
  除博览群书外,张炳厚师学的精神也是别人所不及的。有位姓王的老中医,医术很高明。老中医带有六位徒弟,张炳厚为了学到这位老中医的技术“真谛”,竟把六个徒弟的笔记都抄了下来。60年代初,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张炳厚为了向伤寒大家刘渡舟学习中医技术,每天买一份山西过油肉孝敬老师。老师喜欢下棋,他就陪着下棋;老师叫他背《医宗新鉴·内科心法要诀》,他就把整本书背了下来。终于,刘渡舟把毕生积累的医术和经验传授给了他!山西有位韩姓妇科专家看妇女病很有绝招。张炳厚从侧面了解到这位专家很喜欢书法,尤喜碑拓,他就利用放假时间回北京,把那些著名书法家碑文给拓下来送给老师。终于,这位韩老师把妇科经前、经后治疗等绝招教给了张炳厚!北京驰名儿科大家周慕新临床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他讲课只讲半个小时就不讲了,张炳厚为了从这位老专家身上得到更多的教诲,每次都去接送,利用路途的时间进行讨教。老专家爱起早,张炳厚每早就起在老专家之前,陪老专家散步之际再做讨教,就这样,跟着这位老专家学了不少东西!
  “师其方但不拟其法,不拟其量,治贵权变。”这是张炳厚学习中医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多年来,张炳厚读过各种书籍,也师从过众多的名医专家,诸如秦伯未、王文鼎、宋向元、王绵之、刘渡舟、祝湛予等。但他从不死守其方,死用其量,而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用药用量,比如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无其他的病史等,发病的程度不同,用药的方法和剂量就不能拘泥原方。他举例说明:他家乡的那位“石女”,当时,他是照前人之方开的药,是“石女”误用了比药方大十倍的药量才彻底治好的。
  张炳厚根据40多年的临床经验,参照古人名家经典理论和用方研制出一系列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绝招妙方,尤其擅长治疗疱疹、过敏性皮炎、顽固性麻疹等,在中医学界独树一帜。
  2004年,张炳厚获得全国防治SARS特殊贡献奖。其时,人们都不敢靠近SARS病人,张炳厚仅穿一件白大褂,不仅敢去摸非典病人的手脉,还俯下身观看非典病人的舌苔,此举令国务院分管这项工作的副总理都感到惊讶、质疑,故当着来中南海汇报SARS情况的众多专家问张炳厚:“张教授,真的是这样吗?”张炳厚面带笑容坦诚回答:“是的,我这不是没事吗!”
  张炳厚教授的人生格言是:“欲得鲲鹏志,先读圣贤书”。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病人,每天请他看病的病人都絡绎不绝。尽管如此,张炳厚还是来者不拒,用心施治。
  目前,张炳厚还身兼全国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被评为全国中医继承人的优秀指导老师。对学生,他要求很严格,要求他们不仅学会高超的医技,更要有全身心为解除病人痛苦而工作的思想和品德!他的学生说:“张老师是我们最尊重的人,他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他身后的足迹将是我们攀登中医学高峰的路!
其他文献
策划 李而亮 陈安钰 执行 余 玮    90年前的5月,军阀当政,国衰民穷,为抗议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的无理决定,身在人生春天、心系天下安危的北京青年学生发起伟大的“五四”爱国群众运动。他们高扬民主、科学大旗,奋不顾身、救亡图存。  90年后的今天,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我们正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成为当代青年的时代命题
期刊
眼前打扮时尚而靓丽的受访者,就是当年在水中两臂划动,犹如蝴蝶翻动双翅,优美动人的“池中蝶后”钱红。自1993年退役来,钱红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但她当年奥运夺冠的光环依然印留在人们的脑际,她今天生活的近况与事业的境况仍然被人们所挂牵。    冒险赛:12年的拼搏就是为了58秒62    成为奥运会冠军,是每一个运动员至高的追求。回忆起巴塞罗那奥运会100米蝶泳决赛,钱红和她当年的教练至今心有余悸
期刊
美丽不是女性与生俱来的,而领导力更是后天历练的,只有将两者兼修融合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对于“美丽”一词,李小琳是这样解释的:“美丽”就是“美丽加能力”,即“美力”。    每当美丽大方、衣着得体的李小琳一出现在公众场合,照相机、摄像机都会把镜头对准她,因为她的家庭背景或个人职业身份,更因为个人魅力。她是媒体公认的美女,丝毫看不出年龄的痕迹,得体的装饰更是衬托出她的职业形象。  睡前静坐,是李
期刊
年轻的创业者要具有什么样的气质?偶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有关论坛讨论这个问题。这次创业论坛上,著名创业家尹明善写了一个条幅送给青年创业者,条幅写的内容是:“勇进一步天地宽”。  当节目主持人就条幅的内容问及另一位著名创业家柳传志时,他说,尹明善先生的勉词,代表了他的成功和智慧。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在创业的初期,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局面做大了,每当要做重大的决策之前,我们都是非常审慎地去思考,
期刊
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发挥了关键作用,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劳动仍是人生存所必需。除不具备劳动能力的未成年人、老人和残疾人和少数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外,人们都需要用劳动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存,同时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排除影响分配的各种不公平因素,从理想的状态说,一个人劳动的成效如何,决定了他的生活水平和在社会中的位置;一个国家里人民的劳动成效如何,则决定了这个国
期刊
在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一项对未来年轻干部進行的调查给时代精英们增添了底气。4月上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课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份1.5万人的调查表明,70.4%的公众表示对未来的年轻干部“有信心”,其中22.1%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  我觉得中青报搞的这个调查很有意味。对年轻干部进行公众信心调查,不搞过去的,不搞现在的,而搞“未来的”。未来的年轻干部还没有走上应
期刊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作为极大地促进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着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
期刊
站在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涪江干流摸银洞河段岸边,一座初具规模的横跨于两山之间,根根钢筋直立,混凝土24小时不停浇筑,逐渐展现出它作为“涪江第一闸”的雄伟气势。这就是四川绵阳武都引水工程(武引)二期工程的枢纽——武都水库。站在繁忙的工地上,看着日渐升高的大坝,向地平百感交集。作为武引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他深知为这座大坝经历了几多周折,寄托了多少期盼,武引干部职工为之付出了多少艰辛。    临危受命走
期刊
2008年7月4日,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稽察办特派员孙波带领14名来自7个国家部委和浙江省的博士抵川,他们是中组部、团中央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专门选派到灾区的“博士服务团”的成员。  这是他们第一次亲眼看到瓦砾遍地的灾区,一瞬间地震的惨烈让他们揪心、震撼,同时灾区人民抗震救灾、乐观不屈的精神也感染了他们,从此,挂职绵阳市副市长的孙波及团员们便融入到当地干部和群众中,为挂职服务地灾后安置和恢复
期刊
云南,中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25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包括15个云南独有的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民族自治地方面積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云南还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是最紧迫的问题和最大的政治。早在2006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滇调研期间,就对云南提出过“更应该高度重视和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