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自主学习,习得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但如果我们能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景,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和理解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课件出示三幅色彩鲜艳的分别用正方形、椭圆形、圆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喜欢这些自行车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我再用多媒体演示三只小动物分别骑着这三辆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同学们兴奋地看着三辆自行车的运动轨迹,开怀大笑,在笑声中,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直观而形象地体会到了圆滚动起来的平稳性,达成了共识。在这鲜活的生活化情境中,学生们得出圆的中心就是圆心。
  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的快乐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所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细心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我结合生活实际,引出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上课开始,我问学生:“当我们乘车时,遇到的乘客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行车途中,乘客有下车的,也有上车的。”有的学生说:“有时候只有上车的或只有下车的。”这时教师适时放课件,屏幕上出现了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车上有5位乘客,到了一站,来2人,还有3人正要上车。师说:“谁能把刚才的情景说一说?”“要想知道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然后又让学生想象一下,到了下一站还会遇到什么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关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本节课把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气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联系生活环境,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能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寓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和统计资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适时渗透品德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热爱生活,优化生活的目的。
  如通过四则运算、各类应用题、各类统计知识中的数据介绍我国国土面积大小、人口多少、长江黄河等河流长短来说明祖国的幅员辽阔。通过“圆周率的历史”教学,我鼓励学生收集人类有关研究圆周率的资料,并进行整理,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了解祖冲之所做贡献;通过“小数的意义”等教学,介绍小数产生的历史让学生知道我国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勤奋学习。
  同时,教师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引领孩子们一道跃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如在教学 “圆的欣赏与设计”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在分析图案和设计图案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不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图形的神奇和美丽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图形的对称性、三角形的稳定性、一个个公式的演绎、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这都是数学独有的魅力和美。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让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他文献
很多英语教师都能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诚然,成功的课堂导入恰如扣人心弦的交响乐前奏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教学情境。但,课堂教学应是谱写完整的乐曲,美好的小结也能久久萦萦于耳、让学生回味无穷、尽展无限魅力。小结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对一堂课的高度提炼与概括,要能突出重点、难点,能“纲举目张”,所有内容“尽收眼底”,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能力、升华情感之作用。  一、课堂小结的功能  1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简单的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符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纽带,有了良好的数学符号能力,就会使数学学习更规范。介绍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和生动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符号融入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符号;意识  数学是一种符号加逻辑的艺术,数学符号较为抽象,不像数字那样直观而好学,对
互联网商业大潮冲击下,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无一例外地都把制造业的回归和提升看成是推动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背景下,中国对于传统制造业的战略基调是削弱了还是增强了?  一个月前,人民大会堂,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两院院士科技创新大会,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与本质力量,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对他们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又实行“识写分离”,这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字的“回生”率。在识字教学中发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①有的学生始终记不住这些字,随着教学进度的加快,识字情况越来越糟糕。②有的学生能记住当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