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学校管理工作,是对人的管理。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学校管理者的共同愿望。激励机制的应用是现代管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其更多、更好的参与教学实践,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认真地研究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为提高管理效益服务。
一、认识激励机制,了解教职工积极性的外在表现特点,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在心理学中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过程。它使个体受到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产生和维持一种兴奋状态,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激励就是一种唤起人自觉意识,从激活人的需求开始,在需求的推动下产生动机,引发活动的过程。
1.学校的工作中心是教学,而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
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潜能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学校领导人应明确,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学校工作的需要,也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是人的基本属性”,从事每种职业的人都有这种劳动创造的潜能。根据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潜能可能通过激励而表现出来,一般的计时工作职工只要动用20∽30%的能力就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就可能发挥出80-90%的能力;也就是说人的智慧、创造力,就像埋在地下的矿藏一样,只要通过科学的激励,是可以开发出来的。因此,学校的管理工作应把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培养创造性劳动态度加以重视,并把“激励机制”科学地应用于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把蕴藏于教师中的创造性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研究教职工积极性的外在表现是科学应用激励机制的前提。
教职工的积极性表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的工作中。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学校工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除各种硬件设施的投入外,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多的不断的增强心理投入和情感投入,让我们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保持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有效发挥教师创造性劳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如下的表现特点:
(1)具有明确、坚定的教育意识,能自觉根据教育方针,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2)具有高层次的成就需要和追求成功的工作动机;具有努力工作、学习、坚守教育岗位,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塑造理想的“教师形象”的素质。
(3)具有较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为培养接班人和劳动者而努力工作的工作态度。
(4)具有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浓厚感情,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全面地严格要求学生的良好师德。
3.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学校领导要在充分了解教师积极性的外部表现后,才能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制度。
首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科学激励机制相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职工对教育的热爱,增强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通过政治学习,提高教职工对改革开放中新事物、新问题的认识,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业务观,帮助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学校在进行内部管理的改革实践中,所出台的各种制度、奖惩措施必须以保证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前提,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要为出发点。从制度管理上促使教师爱业、敬业、乐业,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进取,完善自我,并在教师群体里创造一种政治上积极进取、业务上精益求精、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上执着追求、同志之间互助支持友爱的工作大环境。这样学校工作就有向上的力量,就有了积极性,就会见实效。
第三,注重情感因素,创造团结和谐的心理环境
人的情感调节着人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注重人的情感激励,领导与教职工之间要彼此尊重,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信任。领导要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态度和勇气,敢于接受教职工的合理批评和建议,领导要主动关心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尽可能地让教师在和谐舒畅的心理环境中进行工作。同时还要重视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提倡讲理想、讲奉献、讲团结的情感文化氛围,形成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合力,有效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第四,开展教育科研,激发教师投入创造性教育实践。
教育是一种科学的劳动,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自于学校教师群体的教学实践,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追求和创造性的探索,而学校内部对教师教学研究的激发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他不仅有利于教学管理,而且能满足教职工个人成长发展的心理需求,科学、有效的教育科研激励机制,能让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在具体做法上要本着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精神激励为主,重视文化建设,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对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作出重大成绩给予物质奖励,使之在教职工中产生强大的内聚力。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制度,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现代管理学认为“激励是使人产生行动动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激励不能代替督促,不能代替制度的管理,没有制度,没有管理,激励就是纸上谈兵。为了所激励机制用活,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管理制度。
1.实行目标激励管理
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使教职工在执行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目标制定时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与教职工的知识、经验、能力要相适应,要综合学校主观、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学校还要创造条件,帮助教职工实现目标。
2.实行制度激励。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体现,制度的严格执行和科学应作,可以规范教职工和学生的教学、工作、学习行为有利于教师、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也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培養,制度是多样化的,各种不同的制度可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
(1)岗位责任制:是细化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目标的步骤,同时又将责任以工作绩效紧密相联,形成责任、利益的统一体,这样可以打破一潭死水的局面,形成从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辅导员、教研组长、教师、后勤人员人人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到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相互协调,有利于各自创造性能力的发挥。
(2)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利益再分配,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开发职工潜能的重要举措,要把劳动贡献大小与报酬多少紧相联,适当拉开分配档次。这是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分配的改革,要求把教职工的工作绩效与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挂钩,做到奖勤、罚懒,鼓励教职工积极创造性的工作,并对做出较大成绩的教职工给予重奖,从而激活教职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
(3)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科学的评价制度是对教职工劳动的肯定,是劳动分配的重要依据,工作绩效评价是否科学公证,对调动教职工积极性致关重大,公平、公证的考核、奖励,一方面可为教职工晋升、评比及人事调动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改进教职工工作,促进心理成熟有很大的作用。科学的、公证的评价量化和评价制度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实践、修正、完善,使这为教育教学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4)实行环境激励
①建设良好的学校组织气氛:学校的党、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党员、团员在职工中先进影响力,造就一种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
②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职工是学校工作主体,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只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教职工管理学校的意识,使之成为学科管理的主体,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③充分发挥领导的榜样作用:学校领导是教师和学校的楷模,充分发挥领导榜样作用,是环境激励的重要方面,领导好的表率、好的作风,可以带动和形成一种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从而形成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从客观上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
总之,激励机制只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要让学校管理有很大发展,形成和造就现代学校的新局面,需要我们的校长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实践,找出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工作,是对人的管理。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学校管理者的共同愿望。激励机制的应用是现代管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其更多、更好的参与教学实践,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认真地研究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为提高管理效益服务。
一、认识激励机制,了解教职工积极性的外在表现特点,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在心理学中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过程。它使个体受到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产生和维持一种兴奋状态,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激励就是一种唤起人自觉意识,从激活人的需求开始,在需求的推动下产生动机,引发活动的过程。
1.学校的工作中心是教学,而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
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潜能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学校领导人应明确,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学校工作的需要,也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是人的基本属性”,从事每种职业的人都有这种劳动创造的潜能。根据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潜能可能通过激励而表现出来,一般的计时工作职工只要动用20∽30%的能力就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就可能发挥出80-90%的能力;也就是说人的智慧、创造力,就像埋在地下的矿藏一样,只要通过科学的激励,是可以开发出来的。因此,学校的管理工作应把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培养创造性劳动态度加以重视,并把“激励机制”科学地应用于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把蕴藏于教师中的创造性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研究教职工积极性的外在表现是科学应用激励机制的前提。
教职工的积极性表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的工作中。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学校工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除各种硬件设施的投入外,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多的不断的增强心理投入和情感投入,让我们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保持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有效发挥教师创造性劳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如下的表现特点:
(1)具有明确、坚定的教育意识,能自觉根据教育方针,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2)具有高层次的成就需要和追求成功的工作动机;具有努力工作、学习、坚守教育岗位,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塑造理想的“教师形象”的素质。
(3)具有较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为培养接班人和劳动者而努力工作的工作态度。
(4)具有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浓厚感情,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全面地严格要求学生的良好师德。
3.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学校领导要在充分了解教师积极性的外部表现后,才能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制度。
首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科学激励机制相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职工对教育的热爱,增强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通过政治学习,提高教职工对改革开放中新事物、新问题的认识,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业务观,帮助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学校在进行内部管理的改革实践中,所出台的各种制度、奖惩措施必须以保证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前提,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要为出发点。从制度管理上促使教师爱业、敬业、乐业,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进取,完善自我,并在教师群体里创造一种政治上积极进取、业务上精益求精、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上执着追求、同志之间互助支持友爱的工作大环境。这样学校工作就有向上的力量,就有了积极性,就会见实效。
第三,注重情感因素,创造团结和谐的心理环境
人的情感调节着人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注重人的情感激励,领导与教职工之间要彼此尊重,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信任。领导要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态度和勇气,敢于接受教职工的合理批评和建议,领导要主动关心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尽可能地让教师在和谐舒畅的心理环境中进行工作。同时还要重视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提倡讲理想、讲奉献、讲团结的情感文化氛围,形成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合力,有效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第四,开展教育科研,激发教师投入创造性教育实践。
教育是一种科学的劳动,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自于学校教师群体的教学实践,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追求和创造性的探索,而学校内部对教师教学研究的激发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他不仅有利于教学管理,而且能满足教职工个人成长发展的心理需求,科学、有效的教育科研激励机制,能让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在具体做法上要本着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精神激励为主,重视文化建设,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对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作出重大成绩给予物质奖励,使之在教职工中产生强大的内聚力。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制度,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现代管理学认为“激励是使人产生行动动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激励不能代替督促,不能代替制度的管理,没有制度,没有管理,激励就是纸上谈兵。为了所激励机制用活,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管理制度。
1.实行目标激励管理
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使教职工在执行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目标制定时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与教职工的知识、经验、能力要相适应,要综合学校主观、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学校还要创造条件,帮助教职工实现目标。
2.实行制度激励。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体现,制度的严格执行和科学应作,可以规范教职工和学生的教学、工作、学习行为有利于教师、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也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培養,制度是多样化的,各种不同的制度可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
(1)岗位责任制:是细化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目标的步骤,同时又将责任以工作绩效紧密相联,形成责任、利益的统一体,这样可以打破一潭死水的局面,形成从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辅导员、教研组长、教师、后勤人员人人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到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相互协调,有利于各自创造性能力的发挥。
(2)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利益再分配,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开发职工潜能的重要举措,要把劳动贡献大小与报酬多少紧相联,适当拉开分配档次。这是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分配的改革,要求把教职工的工作绩效与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挂钩,做到奖勤、罚懒,鼓励教职工积极创造性的工作,并对做出较大成绩的教职工给予重奖,从而激活教职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
(3)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科学的评价制度是对教职工劳动的肯定,是劳动分配的重要依据,工作绩效评价是否科学公证,对调动教职工积极性致关重大,公平、公证的考核、奖励,一方面可为教职工晋升、评比及人事调动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改进教职工工作,促进心理成熟有很大的作用。科学的、公证的评价量化和评价制度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实践、修正、完善,使这为教育教学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4)实行环境激励
①建设良好的学校组织气氛:学校的党、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党员、团员在职工中先进影响力,造就一种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
②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职工是学校工作主体,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只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教职工管理学校的意识,使之成为学科管理的主体,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③充分发挥领导的榜样作用:学校领导是教师和学校的楷模,充分发挥领导榜样作用,是环境激励的重要方面,领导好的表率、好的作风,可以带动和形成一种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从而形成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从客观上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
总之,激励机制只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要让学校管理有很大发展,形成和造就现代学校的新局面,需要我们的校长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实践,找出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