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语文界只注重对作文批改方法的探讨,对作文评语则不仅重视不够,而且有排斥的倾向。我们不可否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批改作文了,教师辛辛苦苦的写批语,学生就能提高写作能力了吗?不尽然。在这里,我们要讲究作文批语的艺术性,教师必须重视并写好作文评语。作文批语不仅要找出错字病句,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一、 评语要有针对性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教师的评语基本都是“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字迹工整”等正确的套话。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学生看了只会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学生很看重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评价,可就这么几句干巴巴的话,完全起不到应有的启发点拨的作用,它能给学生多少切实的指导呢?
作文评语要有针对性,是说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习作,紧扣新课程标准的作文要求,有的放矢地中肯的写评语,少说废话,套话。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脸谱化”、“公式化”、“八股化”,不要把新课标中有关写作的条条框框硬套在学生的作文中,这样学生往往抓不住要领,无从下手。
为使学生真正从教师的评语中受益,就要因文而异。对于写作比较好的学生,批语重在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上加以点拨,对他们则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作文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主要采取褒多贬少,重在鼓励的办法,不断消除学生的为难心理和自卑情绪,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该如何作文。
二、 评语要有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叶老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的语文教师精批细改,着力指出作文中的不足,费力不少,但学生不领你的情,下次作文还是“一如既往”,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那么如何才能使功夫不“同于虚掷”,真正使学生做到“晓其故”呢?
首先,教师在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时,不要一一替学生去改正。要启发他们自己修改,不直接点明,而是曲意道破,借助批语的点拨启发去认识、辨明、纠正,诱导他们对于一些作文的技巧问题,去做比较深入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一条评语若仅仅指出了习作的得失,让学生知道了文章是好还是不好,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从而产生思索的冲动和再创作的欲望,这才是一条真正有作用、有价值的评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比如一位学生写《春》,作者运用一般化的语言来叙述,把充满诗意的场面写得很平淡。我在批语中启发道:“以诗人画更精彩,聪明的你能联系与画面相关的古诗吗?”启发性批语旨在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时间,让学生揣摩批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以欲言又止的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修炼。
其次,精批略改,“逼”学生动笔。既然提精批,又提略改,是否前后矛盾?“精批”并非就是一味的“多改”,而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给予恰当的奖赏、指导、点拨,教师的一个符号、一句评语,都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改”的工作尽量交给学生去做。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愿意去改,能够会改。“这句话不通,请改通顺”、“这儿如果加上心理活动就更为具体了,请把你当时的感受写进去”,这样的批改,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评语要有鼓励性
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很苦的事。其实学生作文只是一种练笔,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而学生每次完成作文之后,都有希望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即使是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也要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
心理学家威廉•詹母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鼓励式的批语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写好文章的自信心。茅盾上小学时,教师在他的《宋太祖杯酒释兵论》的文末,写下这样的批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我们可以想象少年的茅盾该是如何受其感发和激励。
教师要“戴着放大镜找优点”,不能专找学生的不足,尤其是作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更应努力发现优点给予鼓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作文不一定是教师教出来的,但可能是教师鼓励出来的。人常说,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写作文评语也是如此。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教师批改作文不是法官判案,不必那么拘泥,可坚持鼓励优点但不纵容缺点的做法。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也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文评语,对学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必须字斟句酌,实事求是地采取积极的赞赏态度。
當然,作文评语的艺术性还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运用的精当,做到和善而不伤害自尊,平等而不盛气凌人,中肯而不虚与委蛇,与学生真诚沟通,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的。可见,作文评语在作文教学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责无旁贷。
一、 评语要有针对性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教师的评语基本都是“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字迹工整”等正确的套话。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学生看了只会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学生很看重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评价,可就这么几句干巴巴的话,完全起不到应有的启发点拨的作用,它能给学生多少切实的指导呢?
作文评语要有针对性,是说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习作,紧扣新课程标准的作文要求,有的放矢地中肯的写评语,少说废话,套话。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脸谱化”、“公式化”、“八股化”,不要把新课标中有关写作的条条框框硬套在学生的作文中,这样学生往往抓不住要领,无从下手。
为使学生真正从教师的评语中受益,就要因文而异。对于写作比较好的学生,批语重在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上加以点拨,对他们则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作文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主要采取褒多贬少,重在鼓励的办法,不断消除学生的为难心理和自卑情绪,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该如何作文。
二、 评语要有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叶老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的语文教师精批细改,着力指出作文中的不足,费力不少,但学生不领你的情,下次作文还是“一如既往”,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那么如何才能使功夫不“同于虚掷”,真正使学生做到“晓其故”呢?
首先,教师在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时,不要一一替学生去改正。要启发他们自己修改,不直接点明,而是曲意道破,借助批语的点拨启发去认识、辨明、纠正,诱导他们对于一些作文的技巧问题,去做比较深入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一条评语若仅仅指出了习作的得失,让学生知道了文章是好还是不好,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从而产生思索的冲动和再创作的欲望,这才是一条真正有作用、有价值的评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比如一位学生写《春》,作者运用一般化的语言来叙述,把充满诗意的场面写得很平淡。我在批语中启发道:“以诗人画更精彩,聪明的你能联系与画面相关的古诗吗?”启发性批语旨在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时间,让学生揣摩批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以欲言又止的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修炼。
其次,精批略改,“逼”学生动笔。既然提精批,又提略改,是否前后矛盾?“精批”并非就是一味的“多改”,而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给予恰当的奖赏、指导、点拨,教师的一个符号、一句评语,都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改”的工作尽量交给学生去做。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愿意去改,能够会改。“这句话不通,请改通顺”、“这儿如果加上心理活动就更为具体了,请把你当时的感受写进去”,这样的批改,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评语要有鼓励性
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很苦的事。其实学生作文只是一种练笔,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而学生每次完成作文之后,都有希望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即使是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也要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
心理学家威廉•詹母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鼓励式的批语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写好文章的自信心。茅盾上小学时,教师在他的《宋太祖杯酒释兵论》的文末,写下这样的批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我们可以想象少年的茅盾该是如何受其感发和激励。
教师要“戴着放大镜找优点”,不能专找学生的不足,尤其是作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更应努力发现优点给予鼓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作文不一定是教师教出来的,但可能是教师鼓励出来的。人常说,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写作文评语也是如此。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教师批改作文不是法官判案,不必那么拘泥,可坚持鼓励优点但不纵容缺点的做法。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也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文评语,对学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必须字斟句酌,实事求是地采取积极的赞赏态度。
當然,作文评语的艺术性还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运用的精当,做到和善而不伤害自尊,平等而不盛气凌人,中肯而不虚与委蛇,与学生真诚沟通,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的。可见,作文评语在作文教学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