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探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素质低下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文章从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农村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036-0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农民素质低下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之才。
  
  一、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底子薄、起点低、不能有效提高农民吸收现代科技的能力,造成农业科技贡献率比较低,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农村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将更加紧密结合。农民需要接受多次的职业继续教育,才能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转移、转岗就业,增加非农收入。另外,部分农村劳动力因受打工经济的影响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不愿为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作长远投资,他们没有参加培训的外在推动力。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市场化进程大大落后于经济市场化进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吸引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的能力相当薄弱,仍以依靠国家财政性拨款为主,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显得捉襟见肘,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难以改善。
  (三)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偏低
  由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待遇普遍过低,一些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严重流失;而且缺乏学习培训的条件,致使教师知识陈旧,无法适应新的需求,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办学定位不明确
  一是重视学历教育,忽视农业技术、技能的培训;二是对“农”字的理解太狭窄,往往局限于传统农业,认为为农村经济服务必须是一色的“农”专业。所以,虽然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二三产业类的专业技术人才,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却在这方面迟迟不敢迈出步子。
  此外,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法律依据、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也是导致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站在我国农村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我们必须正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现存的问题和困难,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寻找解决对策。
  
  二、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措施
  
  当今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农业技术人才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根据农业经济和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必然。
  (一)更新教育观念,由“就业”向“立业”和“创业”转变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个体系之中,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要打破职业技术教育的城乡分割局面,所有有条件开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都可以面向农村,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摆脱以农为“笼”的思想束缚,针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要大胆跳出“农门”,不再局限于传授种植、养殖技能等。农民迫切需要的是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根据本地经济特点或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侧重第二、第三产业,使进城民工就业竞争力增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真正转移,使输送的农民工不仅能适应区域劳动力市场,甚至还能面向全国甚至国际劳动力市场。在乡劳动力也同样由于素质较低不能“立业”,更谈不上“创业”。因此,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不论其“进城”还是“在乡”,能“立业”的同时也能“创业”。
  (二)切实解决农民教育经费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投资
  职业技术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要收费上学,而农民收入较低,学费对收入不高的农民是比较沉重的负担。各级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可由政府、学校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解决经费问题,国家无息或贴息贷款,将助学贷款计划推广到有条件开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通过设立农民教育基金等方式来解决农民的学费,绝不能出现农民“越穷越不上学,越不上学越穷”的怪圈。各级政府必须要加大教育的投资,改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配套设施,保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顺利地实施。2005年11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同时,国务院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可见,国家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日益高度重视,法律法规也不断完善,这也为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调整专业设置,充实农村职教师资力量
  首先,专业设置应适度超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专业设置要有预见性地适度超前,不但开设与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息息相关的“农”的专业,还要开设与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民转岗就业加速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服务等多种门类的学科专业,比如,苏州市就把本地“绝活”——刺绣当作“绿色证书”的教育内容;安徽金寨县职业高中根据本县农民大量去南方打工的特点、设置保安、餐饮等专业,结果招生规模年年扩大。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其次,要根据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情况适时重构县、乡、村三级农民继续教育网络,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能够扎根农村的“新农民”精英。在这方面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借鉴韩国“后继农渔民培养计划”的经验,对在校立志学农、毕业后愿意务农者,鼓励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创业资金上的支持和税收政策上的优惠。最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注意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科技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建立教师深入农村企业生产实际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师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指导能力的培养。
  (四)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的教育服务
  农村教育投资虽然不足,经过多年的沉淀,农村已经积累了一些教育资源,如基础教育设施较为完善,有的中小学已经实施的“校校通”工程。适合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如农村广播电视网等可以通过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把课程送到各地甚至农民家里,为农民提供技术教育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大量减少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而且还有利于农村远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此外,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呈显著的差异性,它决定了农民对教育需求的多层次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农民提供多种教育服务。如帮助农民普及文化知识、农业技术、专业技术和实用的经济知识与法律知识;定时送教下乡,为农民提供个别化辅导,使农民接受系统的农业现代化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聘请校外专家为农民学习提供帮助,使科技成果向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民工转化,以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较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五)建立和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填平“城乡鸿沟”
  不了解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是目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设置不对路、培训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出现民工盲目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倡导建立城乡劳动力市场信息网,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发布制度,一方面将城市的用工信息输送到农村,另一方面将在乡劳动力信息及时反馈给城乡各用工单位。学生毕业后,一方面,应配合有关部门尽量就地解决就业,避免大学生毕业后只滞留于城市中谋职,缓解当前就业难的问题,实施“就地”政策,就地上学、就地就业,形成“产业链”;另一方面,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证书的毕业生,应加大推荐力度,既要向地方企业推荐也要向省外推荐,拓宽其就业渠道。对回乡务农的毕业生,还应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给予他们在租赁土地,以及提供良种、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优惠。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要立足地方,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这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出路”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余永德.农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聂明英,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高校成人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3]张德元.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4]张翠红,姜惠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成人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
  [5]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11-7.
  [6]刘溢海.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4).
  [7]柴全喜,李更来,刘文珠.影响农村职教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4).
  [8]黄龙威.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要: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中的小说作品进行细致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小说作品的分析更加具体、灵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小说  小说,是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写作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小说教学有利于提高学
一、教育目的  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时间:2016年10月18日  主持人:王宝丫谢勒木措  二、教学过程  1.诗歌朗诵:《啊,母亲》——谈雨倩  同学自己写的诗作为主题班会的首档节目突出伟大的母爱,使整堂主题班会的主旨精神得到升华。从祖国母亲对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殷殷
全球领先的印刷设备生产商、同时位居全球卷筒印刷机市场领导地位的曼罗兰,在2008年德国国际印刷展览会drupa的六号展馆内,将再次展现“我们就是印刷”的企业精神.
为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合理、有效,中国的教育制度一直都在不断改革,无论是教学方式方法、还是教育目的.而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相比于初中数学则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不
趙玉平
摘要: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英语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英语学习中首先要消除忧虑,确立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要使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能。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规律;词汇关;语感  什么是规律?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规律究竟有那些?目前还缺少统一的认识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体验以及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特点 、基本途径的
这是铁路作者写铁路职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小说。  看起来,小说写得细碎、繁杂、忙乱、平俗,没有大的矛盾冲突,没有伟岸光辉人物形象,更没有让人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就这样一路写来,写售票员春运售票、家庭生活、日常交往和喜怒哀乐。  其实,能够把日常生活写清楚写活写得有趣儿就是好小说。如果再把别人可能不写或少写的地方写出生动细节,做到人人眼中有而笔下无,那就锦上添花更上层楼了。  小说深刻是情感深刻。  
期刊
呂喜平
内服药晕车、晕船药:茶苯海明片。解热镇痛药: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各种口服剂(散列通、必理通、百服宁等);含布洛芬的各种口服制剂(如芬必得)。感冒药:如维C银翘片、速效伤风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