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对大连市五所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调查为基础,分析家庭因素对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影响状况,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途径和发生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原因及其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因素;职业选择;调查研究
随着普通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现象:“两高”是指毕业生总人数高和待业的毕业生总人数高;“一低”指毕业生的签约率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样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有必要从该角度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从更深层次上来解释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一、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以大连市五所高校为样本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做了调查与分析。
(一)制定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大连地区五所不同类型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为调查对象。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是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提取的。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为97.2%。样本中城乡学生分别占52.3%和47.7%;男生238人占49%,女生248人占51%,独生子女为328人占67.5%,非独生子女为158人占32.5%,文、理、工、管四学科分别为162人、140人、106人、78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家庭社会因素与子女的就业落实率
从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来看,宏观上可以认为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毕业生,其就业落实结果不同,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就业落实率越高。但微观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也离不开毕业生能力及自身努力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查有52.4%的同学认为就业与否与“家庭背景”关系不大,而主要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后天的不断努力。但86.2%的同学认为家庭背景对就业职位的好坏存在影响。这说明父母学历高、职业好虽然会让子女在教育和就业上更有利,但学生的学识、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情和社会关系等影响在降低。
2 家庭经济因素与子女的职业选择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选择家庭经济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很大”和“有影响但不大”的分别占52.7%和19.8%。这充分说明了家庭经济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很大,需要对这一因素做充分而详实的分析。
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的职业价值函数中,存在一个基本假定,即毕业生对择业持绝对风险规避的态度,但这一假设忽略了家庭经济状况对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影响。但在职业选择的实际中,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不同。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父亲收入偏低的毕业生倾向于收入一般、风险较小的职业选择,如党政机关、学校、科研部门等。而父亲月收入高的毕业生在择业中更倾向于“外企”、“高新技术企业”相对收入较高,风险较大的职业。这表明递减的绝对风险规避的心态更接近毕业生的择业实际。即证明大学生择业时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多,可能选择更具风险性的职业。
3 家庭文化因素与子女的职业选择
调查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就业落实率从总体上看也越高。由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家庭的文化因素实际上作为一种间接的影响,体现在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上。
在“愿意接受家庭就业安排”的群体中父亲学历在高中以下的毕业生的比例差异不明显,但总体上是随着父亲学历的提高,愿意接受家庭就业安排的人越多。社会流动有一种显规则:教育给人获得好职位提供必需的文化资本,有了好职位就会有高收入,高收入是保证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进入富裕阶层的经济资本,同时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参与学校活动、激发子女求学动机以及捕获并判别有关学校、教师、教育活动、就业机会的信息等方面均有影响,并间接地影响子女的职业选择。而除了这种教育获得文化资本之外,物质获得经济资本和关系网络——社会资本也会同时被利用,于是各种实践得以进行。“个体或其家庭通过这些实践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倾向于保存或改善其遗产,并同时维持或提高其在阶层关系结构中的地位”。因此,在职业选择的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一代人向另一代人传递社会身份的现象。
4 家庭其他因素与子女的职业选择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家庭其他因素对子女职业选择影响程度大小的排序:个人成长经历>教养方式>父母期望>家庭居住地>重要他人>家庭职业传统>共同兴趣爱好。由此可以看出个人成长经历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最重要。
在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中属于民主型家庭的人数最多,为294人占总人数的60.5%。而在专制型家庭中教养方式对职业选择“影响大”,占45.2%。在这样的家庭中,大多数子女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态度都选择了“依赖一接纳”和“依赖一拒斥”分别占45.2%和24.5%,因此。这一类型的家庭子女的职业大都由父母决定、家庭包办。
在家庭居住地的影响中,调查表明,居住在县镇和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家庭居住的因素对职业选择影响较大,其中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分别占32.8%和33.9%,而认为有一定影响的也分别占到了57.4%和47.1%。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在县一级体现很明显。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到: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县镇的毕业生都不希望回到家庭居住地工作,他们往往选择离家较近的大城市。而在大多数在城市居住的毕业生则希望回到居住地所在城市工作。
在样本总体中,独生子女328人,占67.5%,非独生子女158人,占32.5%,由此可见在独生子女日益增长的今天,出生次第问题在家庭因素中也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排行老大的非独生子女认为这一因素对职业选择影响较大。在非独生子女中排行老大的学生往往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考虑的因素比较多。
二、思考与建议
(一)教育公平影响就业公平的实现
由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状况的分析,自然涉及到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而当前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却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比较突出的主要体现为:由于贫富不均所造成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由于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所造成的男女之间性别差异,等等。在这些现象中家庭因素存在其中。日本一次全国性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调查曾显示:父亲的职业和学历对个人的教育成就和现职都具有巨大影响,并得出结论——“理应平等的教育机会,事实上随出身阶层而异”。然而,众所周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也不能缺少就业公平。就业公平是对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求职者的尊重,更是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公平就业,才会有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而当代大学生也才能凭借能力和知识做出适合自身的职业选择。
(二)家庭应打破传统观念,给予子女职业选择以正确引导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很多,而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载体,对子女的影响从一出生开始贯穿子女生活的始终。所辐射的范围又覆盖了子女的职业选择。家庭无论是父母的期望还是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这些因素都会在子女的职业选择过程中留下痕迹。这种影响会随着作为大学生的子女的专业知识的丰富、职业意识的明晰、心理的日渐成熟而逐渐降低,但从根本上来说,作为后盾力量的家庭的影响作用并不会消失,尤其当子女在职业选择道路上犹豫不决并寻求帮助时,父母意志的作用又会放大,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子女择业、就业过程中对于家庭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应强行干涉,对学生的正确自主的选择应予以支持,从而降低传统“家长制”、“包办制”对学生自主择业的影响。在大学生做出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最好是能与家长及早地沟通,达成观念上的共识。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应该认清形势,努力适应社会竞争,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科学定位,合理择业,为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因素;职业选择;调查研究
随着普通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现象:“两高”是指毕业生总人数高和待业的毕业生总人数高;“一低”指毕业生的签约率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样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有必要从该角度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从更深层次上来解释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一、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以大连市五所高校为样本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做了调查与分析。
(一)制定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大连地区五所不同类型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为调查对象。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是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提取的。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为97.2%。样本中城乡学生分别占52.3%和47.7%;男生238人占49%,女生248人占51%,独生子女为328人占67.5%,非独生子女为158人占32.5%,文、理、工、管四学科分别为162人、140人、106人、78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家庭社会因素与子女的就业落实率
从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来看,宏观上可以认为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毕业生,其就业落实结果不同,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就业落实率越高。但微观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也离不开毕业生能力及自身努力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查有52.4%的同学认为就业与否与“家庭背景”关系不大,而主要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后天的不断努力。但86.2%的同学认为家庭背景对就业职位的好坏存在影响。这说明父母学历高、职业好虽然会让子女在教育和就业上更有利,但学生的学识、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情和社会关系等影响在降低。
2 家庭经济因素与子女的职业选择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选择家庭经济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很大”和“有影响但不大”的分别占52.7%和19.8%。这充分说明了家庭经济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很大,需要对这一因素做充分而详实的分析。
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的职业价值函数中,存在一个基本假定,即毕业生对择业持绝对风险规避的态度,但这一假设忽略了家庭经济状况对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影响。但在职业选择的实际中,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不同。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父亲收入偏低的毕业生倾向于收入一般、风险较小的职业选择,如党政机关、学校、科研部门等。而父亲月收入高的毕业生在择业中更倾向于“外企”、“高新技术企业”相对收入较高,风险较大的职业。这表明递减的绝对风险规避的心态更接近毕业生的择业实际。即证明大学生择业时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多,可能选择更具风险性的职业。
3 家庭文化因素与子女的职业选择
调查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就业落实率从总体上看也越高。由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家庭的文化因素实际上作为一种间接的影响,体现在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上。
在“愿意接受家庭就业安排”的群体中父亲学历在高中以下的毕业生的比例差异不明显,但总体上是随着父亲学历的提高,愿意接受家庭就业安排的人越多。社会流动有一种显规则:教育给人获得好职位提供必需的文化资本,有了好职位就会有高收入,高收入是保证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进入富裕阶层的经济资本,同时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参与学校活动、激发子女求学动机以及捕获并判别有关学校、教师、教育活动、就业机会的信息等方面均有影响,并间接地影响子女的职业选择。而除了这种教育获得文化资本之外,物质获得经济资本和关系网络——社会资本也会同时被利用,于是各种实践得以进行。“个体或其家庭通过这些实践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倾向于保存或改善其遗产,并同时维持或提高其在阶层关系结构中的地位”。因此,在职业选择的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一代人向另一代人传递社会身份的现象。
4 家庭其他因素与子女的职业选择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家庭其他因素对子女职业选择影响程度大小的排序:个人成长经历>教养方式>父母期望>家庭居住地>重要他人>家庭职业传统>共同兴趣爱好。由此可以看出个人成长经历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最重要。
在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中属于民主型家庭的人数最多,为294人占总人数的60.5%。而在专制型家庭中教养方式对职业选择“影响大”,占45.2%。在这样的家庭中,大多数子女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态度都选择了“依赖一接纳”和“依赖一拒斥”分别占45.2%和24.5%,因此。这一类型的家庭子女的职业大都由父母决定、家庭包办。
在家庭居住地的影响中,调查表明,居住在县镇和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家庭居住的因素对职业选择影响较大,其中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分别占32.8%和33.9%,而认为有一定影响的也分别占到了57.4%和47.1%。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在县一级体现很明显。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到: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县镇的毕业生都不希望回到家庭居住地工作,他们往往选择离家较近的大城市。而在大多数在城市居住的毕业生则希望回到居住地所在城市工作。
在样本总体中,独生子女328人,占67.5%,非独生子女158人,占32.5%,由此可见在独生子女日益增长的今天,出生次第问题在家庭因素中也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排行老大的非独生子女认为这一因素对职业选择影响较大。在非独生子女中排行老大的学生往往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考虑的因素比较多。
二、思考与建议
(一)教育公平影响就业公平的实现
由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状况的分析,自然涉及到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而当前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却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比较突出的主要体现为:由于贫富不均所造成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由于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所造成的男女之间性别差异,等等。在这些现象中家庭因素存在其中。日本一次全国性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调查曾显示:父亲的职业和学历对个人的教育成就和现职都具有巨大影响,并得出结论——“理应平等的教育机会,事实上随出身阶层而异”。然而,众所周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也不能缺少就业公平。就业公平是对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求职者的尊重,更是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公平就业,才会有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而当代大学生也才能凭借能力和知识做出适合自身的职业选择。
(二)家庭应打破传统观念,给予子女职业选择以正确引导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很多,而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载体,对子女的影响从一出生开始贯穿子女生活的始终。所辐射的范围又覆盖了子女的职业选择。家庭无论是父母的期望还是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这些因素都会在子女的职业选择过程中留下痕迹。这种影响会随着作为大学生的子女的专业知识的丰富、职业意识的明晰、心理的日渐成熟而逐渐降低,但从根本上来说,作为后盾力量的家庭的影响作用并不会消失,尤其当子女在职业选择道路上犹豫不决并寻求帮助时,父母意志的作用又会放大,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子女择业、就业过程中对于家庭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应强行干涉,对学生的正确自主的选择应予以支持,从而降低传统“家长制”、“包办制”对学生自主择业的影响。在大学生做出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最好是能与家长及早地沟通,达成观念上的共识。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应该认清形势,努力适应社会竞争,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科学定位,合理择业,为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